分享

游云南古滇九个盐井,亲历厚重的盐井历史与文化

 君子养源 2020-08-06

云南这片土地上有着很多的故事和历史。每走一个地方看到的古盐井、盐神庙、会馆、牌坊、孔庙、古桥、古道,都是一处处满载历史的遗迹。其中,云南的古滇九井就是盐史文化中的一朵奇葩。


  走走那些因为一段故事而沉落下的地方,尤其是古滇九井的盐史文化。从盐道上马蹄踩出的深深蹄印,这些若隐若显的凹凸,给这些古盐井增添着一份莫名的感伤。
 

  云南古滇九井——黑井、白井、琅井、云龙井、安宁井、阿陋猴井、景东井、弥沙井、只旧草溪井。曾经古盐道是何等热闹:一条条驿道通向关隘、郡县,一队队马帮驮满洁白的盐巴,在这漫长的古驿道上演绎着故事。那喝着烈性包谷酒的赶马汉子,把一身身疲惫、高歌、欢乐洒在这漫漫长旅道上。

黑井·黑井古镇

  黑井处于彝族聚居区,旧时称盐兴县,在今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内。“云南盐井四十余所,推姚州白井、威楚黑井最佳。”在元代就已成为云南最重要的盐井。

据《黑盐井志》记载“土人李阿召牧牛山间中,一牛倍肥泽,后失牛,因迹之,至井处,牛舔地出盐”。为纪念这黑牛的功绩,遂称为“黑牛井”,现简称“黑井”。
  黑井古镇是云南三个省级历史文化名镇之一,镇上还有文庙、节孝总坊、诸天寺、飞来寺、五马桥、黑井文笔塔、摆衣汉文笔塔等古建筑;还有一块万春山真觉禅寺记碑、六尊古墓翁仲,几条青石板铺成的古老街道和几幢古色古香的走马转角楼;以及一座日产20吨食盐的现代化盐厂。
  走在黑井,盐史文化的厚重之感在云南这是独一无二的。




白羊井·石羊古镇

  白井也是九井中重要的一井。旧时称盐丰县,在今天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大姚县白羊镇。就是著名的“滇国盐都,祭孔圣地”石羊古镇。浓郁的儒家文化、盐文化、历史文化、彝族文化、佛教文化构成石羊古镇的特色旅游文化。

  据明《滇略 产略》:“有羝羊井,在提举司西里许,蒙氏时,有女牧羊于此。一羝舐土。驱之不去,掘地得卤泉,因名白羊井,后讹为白盐井。”“盐运驿道古而兴,白井黑井遥相应。晒盐篷留历史证,浓浓俗意缀流新。”
  历史上,石羊被称为白井,与禄丰的黑井遥相呼应。悄无声息地隐在山间。石羊至今还保留着特种制盐装置——晒盐篷,又称枝条架。同时还完好地保留着古代制盐鸡窝灶、筒子锅、古盐井,所有这些都是石羊盐文化的历史见证,具有很高的考古和观赏价值。
  走进石羊,古老的晒盐篷和石羊孔庙是不息的文化源流。




琅井·琅井古村
  琅井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牟定县。琅井出产美盐,品质甚佳,唐代时为南诏王室的专用品,有很高的声誉。唐代樊绰云:“唯有郎井盐洁白味美。惟南诏一家所食取足外,辄移灶缄闭其井。”琅井村素有禄丰县“第一大村”的美誉。琅井古村历史文脉清晰,特色鲜明,具有很高的观赏、游憩、历史、文化、艺术、科考价值。

  地方传统文化颇有特点,完整地保留着《追善堂》等古朴的洞经音乐。琅井的民居建筑为中原风格,殷实的炉户都是“四合五井”,现存的温家大院,张经辰烈士故居和中街李继伯之民居建筑是其代表,建筑门窗很考究,有的是木雕和浮雕。在“筹井楼”之后的“大龙祠”如今尚存,虽是破败不堪,却仍可见其夕日的雄伟,供奉的“龙”有着美丽的传说。
  走进琅井古村,质朴的气息和古韵悠扬是不衰的源流。



云龙井·诺邓古村
  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云龙县,云龙井中最著名的是诺邓井,唐樊绰《云南志》:“剑川有细诺邓井。”云龙深山里的诺邓,美丽得出乎人们的意料。诺邓是一个因盐业而发展起来的聚落,长期以煮盐为生,曾一度是滇西地区的经济重镇。
  海盐大量开发,诺邓失去了盐这个经济支柱,从此尘封于世,渐渐在人们记忆中淡化。但正是这种冷落,才使诺邓有幸保持着依然纯美的身姿。
  这是一个有着上千年历史的白族村寨,一千多年来,诺邓村名从未变更过,对于一个偏僻的小村庄来说,堪称地理史上的奇迹。
  寺庙、牌坊、会馆、祠堂、府第、巷道、墓葬……在这么个小小村落里都有,古代盐文化浓郁之地。



安宁井
  安宁井是最早被记载于史籍的云南盐井。《汉书 地理志》:“连然(今安宁),有盐官。”所以此盐井约有两千年的历史。为汉代“滇人”所开采,以后史不绝书。据《云南志》:“安宁城中皆石盐井,深八十尺。城外又有四井,劝百姓自煎。”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对安宁井也有描绘。
  天地自然之利所产甚奇,安宁井的历史已化成厚重的一页。现在的安宁,最让人惊艳的就是温泉了。


景东井
  在思茅景东县。据记明代以前为傣族聚居地,土人用竹桶领卤,每井设灶六座。经昼夜煎成盐,俗呼为叶巴盐,用篾盒托成,其形方。煎时杂以灰,面白背黑,亦名黑盐。每方约重二三两、四五两不等。虽额盐课价无几,仅供景郡民食,并无别处行销地方。
  景东是人类发祥地之一,20世纪六七十年代在川河坝和澜沧江等地先后出土的大量新石器、陶器、铜器遗物,证明了这块大地至少在3000年前就有人类活动。景东井处处彰显着岁月的古朴,以古老的姿态细说着这段历史。

弥沙井·弥沙古村

  弥沙井在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弥沙井历朝历代都尊为“母井”。盐神木雕像原来供在“滴水成谭”的下井盐龛内,建有盐神祠。
  每年四月八日,弥井村民都要到百花潭去迎盐神。弥沙历史悠久、文化灿烂、古迹荟萃、山川瑰丽、民族风情浓郁、物产资源丰富。弥沙山高谷深、古本参天、云蒸霞蔚、太阳光穿过晨雾、透过深秋的树叶,在潮湿的地面上留下斑驳荫影。遥想当年,没有汽车的喧嚣,只有马帮的铜铃和马蹄在奏乐,他们是大山深处的运输线,是对外交流的通道,来时驮的是山里人必须的布匹、茶叶,去时运走了外面急需的食盐,这就构成了“茶马古道”存在的必然要件,随着时间的流逝,留下了通往远方的弯曲小路、乡间的青石板道以及曾经繁荣过的工矿区、物质集散地的人们的生活习俗。



只旧草溪井
  只旧井在楚雄武定县,草溪井在元谋县,均为彝族聚居地。弥沙先民原来居住在象鼻山顶—百花箐,赕迤顶一带,那里至今还有菠萝寺遗址,还发现新石器时代的石斧。
  传说,百花箐有个牧牛女,每天把牛赶到象鼻山上放牧,都有一头牛不见一会儿,午后又回来。她很纳闷这种怪异现象,就在某一天尾随其后,走近大箐底鹿水河边,见一条小溪从岩上滴下,那头牛正在舔着溪水,水边有白色粉末,一尝都是咸味。再看这头牛比别的牛膘肥骨壮,毛色光亮。牧牛女认定这种水对人一定也有好处,就舀了一竹筒回去,放进汤里,果然味道不错。大家都争抢着喝,不料竟被兄长阿用诬陷为牛尿,让大伙欲吐不能。第二天,牧牛女含恨与伙伴往高山顶上放牛,到百花潭边,那头牛又往回跑。牧牛女把事情缘由告诉同伴,叫她们再去尝试。突然,她大呼三声“功成归潭”,就跳进潭中。说来奇怪,原来碧波荡漾的百花潭顿时干涸,并转瞬间变成花海—现在的干海子湿地。这一天正是农历四月八日,有人说牧牛女是观音化身,有人说是龙女现世。不管怎么说,是她教给人们吃盐,并因此被后人尊为卤主龙王女孀妙媳之神。

阿陋猴井
  在楚雄彝族自治州广通县。据记阿陋井,曰猴井,在广通县舍资村。皆出卤泉,煮以为盐。

  曾几何时这些古盐村镇也有过猎猎作响的彩旗,有熙攘喧嚣的世声。它的历史在悠远的岁月中更迭,一个“盐”字成就了它的古老、它的富足、它的辉煌、它的喧嚣以及如同那早已让人遗忘的古盐井般的宁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