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杜甫七言古诗《秋雨叹三首》读记

 小河西 2020-08-06

杜甫七古《秋雨叹三首》读记

(小河西)

秋雨叹三首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此诗作于天宝十三载(754)秋,时杜甫居长安城南。这年秋长安多雨。【《旧唐书-玄宗纪》天宝十三载:“秋八月丁亥,以久雨,左相、许国公陈希烈为太子太师,罢知政事;文部侍郎韦见素为武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是秋,霖雨积六十余日,京城垣屋颓坏殆尽,物价暴贵,人多乏食,令出太仓米一百万石,开十场贱粜以济贫民。”】

雨中百草秋烂死,阶下决明颜色鲜。著叶满枝翠羽盖,开花无数黄金钱。

决明:决明子。《政和证类本草》卷7:“图经曰∶决明子,生龙门川泽,今处处有之,人家园圃所莳。夏初生苗,高三、四尺许,根带紫色。叶似苜蓿而大。七月有花,黄白色。”

翠羽盖:饰以翠鸟羽毛的车盖。《感遇》(唐-陈子昂):“霓旌翠羽盖,射兕(sì)云梦林。”(兕:犀牛。)

大意:秋雨连绵百草烂,台阶下的决明却颜色正鲜。满枝的叶子像翠羽伞盖,无数的花朵如黄金钱。

凉风萧萧吹汝急,恐汝后时难独立。堂上书生空白头,临风三嗅馨香泣。

萧萧:象声词;萧条;凄清。《九歌-山鬼》(屈原):“风飒飒兮木萧萧,思公子兮徒离忧。”《古歌》(汉乐府):“秋风萧萧愁杀人。出亦愁。入亦愁。座中何人,谁不怀忧。令我白头。”

三嗅:《论语注疏-乡党》:“子路共之,三嗅而作。”《木香花》(宋-张舜民):“要待明年春尽后,临风三嗅寄相思。”《水调歌头-雪》(宋-袁去华):“三嗅疏枝冷蕊,索共梅花一笑,相对两无言。”

馨(xīn)香:《说文》:“馨,香之远闻者也。”《剧秦美新》(汉-扬雄):“臭馨香,含甘实。”李善注:“言明德比于馨香甘实,故臭而含之。”《董娇娆》(汉-宋子侯):“终年会飘堕,安得久馨香。”

大意:萧萧的凉风吹你很急,恐怕你日后难以自立。俺在堂上徒然愁白了头,风前多次嗅你的馨香为你伤心哭泣。

诗意串述:第一首叹秋雨中的决明草。秋雨中百草已烂,唯决明草颜色鲜。枝上长满叶子如翠羽盖,枝头开满黄花似黄金钱。决明草是美丽的,然而毕竟已“凉风萧萧”,天寒时,她还能独立于人间吗?俺为她忧伤。越是看到她的青翠她的金黄闻到她的馨香,越是感到悲伤。这首诗以决明草喻己。决明草虽美却也弱小,自己虽“读书破万卷”,但毕竟是“堂上书生”,面对这个残酷的世界,也只能“空白头”。杜甫“临风三嗅”,或许是在决明草这儿看到了同样弱小的自己。

阑风伏雨秋纷纷,四海八荒同一云。去马来牛不复辨,浊泾清渭何当分。

阑:《永初三年七月十六日之郡初发都》(南朝宋-谢灵运):“述职期阑暑,理棹变金素。”李善注:“阑,犹尽也。”李周翰注:“阑暑,谓夏末暑气阑也。”阑署:暑气将尽。借指夏末。《萱草花赋》(梁-徐勉):“同芰荷于阑暑,及蝉露乎首旻。”

伏雨:伏天之雨。《城中秋作》(唐-周贺):“寒灯随故病,伏雨接秋霖。”《游东林寺》(唐-黄滔):“寺寒三伏雨,松偃数朝枝。”阑风伏雨:暑气将阑之风雨。《菩萨蛮》(清-纳兰性德):“阑风伏雨催寒食,樱桃一夜花狼藉。”

去马来牛:《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sì,水边)渚涯之间,不辨牛马。”《玉真公主别馆苦雨…》(唐-李白):“泥沙塞中途,牛马不可辨。”

浊泾清渭:渭水清,泾水浊;喻界限分明。《邶风-谷风》(诗经):“泾以渭浊,湜湜(shí)其沚(zhǐ)。”《西征赋》(晋-潘岳):“北有清渭浊泾,兰池周曲。”《天畔》(杜甫):“未闻细柳散金甲,肠断秦川流浊泾。”

大意:暑气将尽的秋风纷纷不停,四海八荒笼罩着一色的阴云。雨幕茫茫辨不出来牛去马,浑浊的泾水与清澈的渭水也混淆难分。

禾头生耳黍穗黑,农夫田妇无消息。城中斗米换衾裯,相许宁论两相直。

禾头生耳:《朝野佥载》卷1(唐-张鷟(zhuó)):“谚云:'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船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冬雨甲子,鹊巢下地。’其年大水。”谷子经雨而穗上长芽,芽蘖(niè)卷如耳形,此为灾年征兆。禾指谷子。谷子去皮即小米。《喜晴》(宋-曾几):“禾头卧沙泥,便恐欲生耳。”

黍穗:黍的穗。黍去皮即黄米。《酬姚合》(唐-贾岛):“黍穗豆苗侵古道,晴原午后早秋时。”

无消息:【《资治通鉴》天宝十三年:“自去岁水旱相继,关中大饥。…上忧雨伤稼,国忠取禾之善者献之,曰:'雨虽多,不害稼也。’上以为然。扶风太守房琯言所部水灾,国忠使御史推之。是岁,天下无敢言灾者。高力士侍侧,上曰:'淫雨不已,卿可尽言。’对曰:'自陛下以权假宰相,赏罚无章,阴阳失度,臣何敢言!’上默然。”】

衾裯(qīn-dāo):被褥床帐等卧具。《拟青青河边草》(南北朝-荀昶):“寤寐衾裯同,忽觉在他邦。”《送王昌龄之岭南》(唐-孟浩然):“数年同笔砚,兹夕异衾裯。”

相许:相互认可。《丽人曲》(唐-崔国辅):“独有镜中人,由来自相许。”

大意:谷穗经雨生芽黍穗霉,农夫田妇无消息。(灾情传不到皇上,皇上恩德也传不到农民。)城中人用被褥床帐换粮食,只要双方认可谁还论是否两相值。(虽朝廷有“贱粜”,但农民并不知道。贪吏舞弊,奸商居奇,只要“相许”,还计较啥值与不值。一方面是没有消息的农民,他们需要保命;一方面是腐败的官吏和奸商,他们乘机发财。

诗意串述:第二首叹秋雨之灾。杜甫称这场雨是“阑风伏雨”。这场秋雨持续时间特别长,地域特别大,风雨交加,起起伏伏。牛马难辨,清浊难分。前四句写秋雨好像也是写当时社会。后四句直接写社会。因为秋雨,“禾头生耳”、“黍穗变黑”,庄稼是没指望了。朝廷为救灾,贱粜太仓米。然而,现在城中是“斗米换衾裯”。穷人要活命,奸商要赚钱,贪官要腐败。“相许”“两相值”的结果就是农民实际很难贱买到太仓米。诗中并没有直接批判皇帝、宰相,只是白描出一个风雨如磐清浊不分的社会现实。

长安布衣谁比数,反锁衡门守环堵。老夫不出长蓬蒿,稚子无忧走风雨。

长安布衣:杜甫自指。

比数:相与并列;比而数。《汉书-司马迁传》:“刑余之人,无所比数。”《汉书-梅福传》:“建始以来,日食地震,以率言之,三倍春秋,水灾亡与比数。”《行路难》(唐-高适):“君不见富家翁,旧时贫贱谁比数。一朝金多结豪贵,万事胜人健如虎。”

衡门:以横木作门。指陋舍;也指隐士居处。《衡门》(诗经):“衡门之下,可以栖迟。”传:“横木为门,言浅陋也。”(栖迟:栖息。)《赠隐者》(唐-刘沧):“何时止此幽栖处,独掩衡门长绿苔。”

环堵:板筑法筑土墙,五板为一堵(板长即堵长,五层板高为堵高)。《礼记-儒行》:“儒者有一亩之宫,环堵之室。”注:“宫,为墙垣也。环堵,面一堵也。五版为堵,五堵为雉。”《酬屈突陜》(唐-刘长卿):“落叶纷纷满四邻,萧条环堵绝风尘。”

大意:俺这个百姓能与谁相比?反锁柴门独守四壁。久久闭门院里满蓬蒿;小儿不知忧愁戏耍任风雨。

雨声飕飕催早寒,胡雁翅湿高飞难。秋来未曾见白日,泥污后土何时干?

胡雁:来自北方胡地之雁。《拟古》(南朝宋-鲍照):“河畔草未黄,胡雁已矫翼。”《山鹧鸪词》(唐-李白):“嫁得燕山胡雁婿,欲衔我向雁门归。”

后土:大地。《九辩》(宋玉):“皇天淫溢而秋霖兮,后土何时而得干!”《左传》熹公十五年:“君覆后土而戴皇天。”(古人常言皇天、后土)。《古松感兴》(唐-皇甫松):“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

大意:飕飕的雨声催早寒,来自北地的大雁翅膀沾湿高飞难。入秋以来未曾见过太阳,泥污的大地何时才能干

诗意串述:第三首叹秋雨中的自己。杜甫还是一介布衣,在无尽的秋雨中,只能躲在简陋的家中。长期不出门,院子里蓬蒿丛生,只有不谙世事的孩子在雨中玩耍。秋雨飕飕,天气或要转寒,大雁翅湿,难以高飞。已很多天没见到太阳了,地上泥泞何时能干?此诗的后四句已很明白。寒冬将至,自己也是翅湿难飞。暗无天日,泥泞之路何时能干?杜甫盼望“白日”,渴望路干,期盼“高飞”,但秋雨啥时候是个尽头?

三首诗皆写秋雨。但这场秋雨或预示着什么。本来是大唐盛世,但杜甫已感到了“凉风萧萧”。自然界的风雨是自然现象。但人世间的牛马不辨,清浊不分才是最令人担忧的。农民受灾的真实情况皇上知道吗?朝廷“贱粜”的太仓米农民能吃到吗?老百姓还能感受到皇上的恩泽吗?“翅湿”的大雁还能够展翅高飞吗?杜甫心中充满疑问。我们知道,这场秋雨没多久就过去了,但也是没多久,安史之乱的狂风暴雨来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