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金侬书法课精彩语录(续一)

 金侬 2020-08-06

  十一(关于读帖):

比如《九成宫》,它是一篇很优美的文章,句式工整,音韵感很强。

请看:冠山抗殿,绝壑为池,跨水架楹,分岩耸阙,高阁周建,长廊四起,栋宇胶葛,台榭参差。

四个字一句,一下子出来八句,都是排比。

像这样的句子,在字帖中比比皆是,不胜枚举。

这个时候,我们就完全进入了语文中古文的世界。

我们再来看看这八句话中描写建筑物的词有哪些:殿、楹、阙、阁、廊、栋、宇、台、榭。

我随便举出一字,比如“榭”,大家能说出它具体是什么建筑吗?

这个“榭”字,古人在诗词中是经常用的,比如有一首词其中写到: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这首词是谁写的,名字叫什么?

辛弃疾的《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好了,董卿的中国诗词大会现在开始。

  十二(关于执笔):

说到悬肘执笔对身体的好处,最关键的是它打通了人体的“气”!

大家都知道,写书法的人通常比较长寿。

其中一个原因,那就是写字的过程,是气息、气脉畅达流通的过程,书者通过写字时的行气、运气,打通了全身的气息、气脉。

中医是很讲究气的。中医认为,气不至血就堵,而血堵便瘀,瘀滞百病生。

无论垫腕、悬腕,胳膊肘都是要搁在桌子上的,这一搁,气多多少少就受阻了。

而悬肘,没有这一搁,也没有这一阻。

我们心运肘,肘动手,手执笔,笔留痕,气息、气脉、行气、运气,一路通畅,从心出发,直达笔端。写得得意的时候,都能感受到字上有生命的气息。

所以,我有一个提法,书法是“纸上太极”。

而太极是什么?——“肢体书法”。

我们练字习字,敢情是在打太极,我们的身体能坏吗?我们能不长寿吗?

十三(关于字帖):

因为帖的造假,有些书法家都蒙受了不白之冤。

其中,赵孟頫就是一个。

他是楷书四大家之一的书法大家。我们以后还会有讲。

为什么赵字到了清代,许多人批评他,对他的字很有看法?

其中一个原因,是因为他在元明两朝,名气越来越大,大家受商业利益的驱动,纷纷收藏赵字,民间掀起了一股赵字收藏热,于是大量高仿混杂其间。这些高仿写手,有许多并不理会赵字的真正精神内涵,而是一味强化赵字的甜媚,结果,在这股高仿热中,真正的赵孟頫蒙受了很大的冤屈。

什么冤屈?便是很多人出来骂他。说他的字是“奴书”,说他的字没有骨气,绵软,等等。

这其中的代表人物便是一个叫傅山的。他也是一个书法家、思想家,还是一个专治妇科的郎中。

他为了反对赵孟頫,公开提出“四宁四毋”(宁丑毋媚、宁拙毋巧、宁支离毋轻滑、宁直率毋安排),反对流俗。

不幸的是,他接触到的有不少正是赵孟頫的高仿。所以,他骂的赵孟頫并非真赵孟頫,而是那些学赵孟頫,高仿赵孟頫的人。

真赵孟頫是不是很冤枉?

傅山到了晚年,有机会从内府——就是故宫里得到了赵孟頫的真迹,才由衷地感叹到,自己离这位天才相去甚远,自己曾经对他的批评并不公允。

我在文化部上书法课的时候,就有文化部的文物鉴赏专家告诉我,直到现在,故宫里都有不少赵孟頫的假字。不过,即使是高仿,水平也不尽相同,有水平高的,有水平低的。水平高的,还有一定的艺术价值,而水平低的,纯粹就是败坏赵孟頫的名声。

十四(关于甲骨文):

甲古文的被发现,意义非常深远。

而我想说的其中一点,便是,书法虽然不等同于写字,但却与写字密不可分,它的基础是写字。甲古文的产生,不是为了艺术,而是为了实用,这个实用就是记事。

如果我们承认甲古文是最早的中国书法,那么,书法毫无疑问,它就是写字,而写字也就是书法。

从中国书法的起源来看,书法与写字是无法割裂开的。

既然是写字,总有写得清楚的,写得不清楚的;写得让大家认同的,写得不能得到大家认同的;写得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写得让人烦的。

于是,那些写得清楚的,写得让大家认同的,写得能够让人心情愉悦的,慢慢就成了人们欣赏和学习的对象,这一部分字,就上升成了书法。

而书法当中,更有一类字,它们的美具有一定的规律和法则,可以成为人们学习和模仿的样板,这一部分书法,人们称之为“法书”。

十五(关于写字、书法、法书),写字——书法——法书。

是相互关连,层层递进的关系。

写字写得好,得到别人的夸赞,有了价值,就成了书法;

书法产生了美,这个美还有一定的规律,可以让人效仿、学习,就成了法书。

法书,就是可供效法的书法。

法书刻成碑,拓成帖,就成了法帖。

喜欢书法的许多朋友,都知道有一套法帖,很有价值,非常值得收藏。这套法帖叫什么?

——《三希堂法帖》。

书法、法书,是自甲古文产生以后,在几千年漫长的岁月中,慢慢生成的。

我们学习书法,要对书法史上的法书、法帖高度重视,从这些字里获得营养。要学会判别哪些仅仅是一般的书法,而哪些是法书、法帖。

不要把法书当成一般的书法,更不能把一般的书法当成法书和法帖来临写,那是会误入歧途的。

书法、法书,一个书在前,一个法在前,两者却有着本质的差别。

书法,人人可为;法书,书家可为。

我为什么要在这里强调书法虽然不完全等同于写字,但书法的基础又是写字,书法就是由写字的实用性产生的。

我这样强调是有目的的,因为现在有一些人,总是千方百计地要割裂书法与写字的关系,强调书法就是书法,书法与写字毫无关系。

他们为什么这样做?

是因为他们自己不会写字,只会所谓的书法。而他们的所谓书法,纯粹就是乱写,是鬼画符。

这样的所谓书法,是“皇帝的新衣”——骗人的玩意儿!

十六(关于大篆):

近年来,大篆也受到不少人的青睐,甚至追捧。

我有一个朋友,是范曾的弟子。有一次,我们一起参加一个书画活动,他就把他写的大篆给我看,还说,有地方要给他搞书展,就要求展示他的大篆。

其实大篆,在结字上是一种很难考证其正确性的字体。

常言说:画鬼容易画人难。

为什么?

因为谁都没有见过鬼,你可以随便画,画成任何模样,都没有人敢说你画的不对。

而人,我们太熟悉了,稍不留意,连个孩子都可以发现你画得不对的地方。

大篆,说白了,就是书法里的鬼,只要用笔基本对,随便你写。

这跟大篆流行的时代有关。因为春秋战国时代,有许多的诸侯国,他们各有各的文字,这些文字统称大篆。至于某个大篆在楚国怎么写,在齐国怎么写,在燕国怎么写,具体各有各的写法。

这就给那些缺少书法真功夫的人提供了施展花拳秀腿的场所。我可以随便写,但你却无法指出我的错。

十七(关于王羲之):

我们都知道,王羲之在中国书法史上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为什么他有那么重要的地位?

是因为他仅仅字写得好吗?

字写得好是一个方面,还因为他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在他之前,中国书法的几座高峰分别是甲骨文、篆文(包括大小篆)和隶书,自王羲之后,他根据隶法,综合前人和许多同时代人的书法创造,成功地创设了中国书法中的行书和草书这两种书体,并得到了后世最高统治者的高度认可和大力推崇。从此,中国书法行、草的大概的用笔和结构,就万变不离王羲之。

中国书法,正是有了王羲之,才形成了由他而下的类似于长江、黄河这样的书法大江大河。

十八(关于唐代书法):

说起中国文化,我们都知道唐诗、宋词、元曲、清小说,分别指中国的诗歌在唐代达到高峰,词在宋代达到高峰,曲在元代达到高峰,而小说是在清代达到了高峰。

其实,中国文化还有一项标志性的形态,那就是书法,也在唐代达到了高峰,而且是两座高峰,一个是楷书书体,另一个是草书书体。其代表人物,前者是欧、颜、柳,后者是怀素和张旭。

唐代真是一个十分令人痴迷的朝代,那个朝代,书法有那么严谨、一丝不苟的楷书,同时却又有那么狂放不羁,可以令人看得心潮澎湃的草书甚至狂草。完全是两个极端,却可以并存、并行,形成双峰。大家不觉得特别有意思吗?

十九(关于柳公权):

关于柳公权,有一句经典的话,那就是他对皇帝说“心正则笔正”,那是后世人都知道的。

那是他与唐穆宗相见的时候,皇帝问他,用笔的方法是什么。

他说:心正则笔正,乃可法矣。

原来穆宗这个皇帝很荒纵,柳宗元说这话,就是故意劝谏他的。这就是中国书法史上盛传的“笔谏“的美谈。

这个“心正则笔正”又是中国书法史上一个经常被人提及的掌故。

我喜欢把它与修身和修心联系起来。

在习书的过程中,我们经常会有这样的体验:有的时候,我们心里有事,心绪不宁,此时写字,就会写不好;反过来,如果心情很愉快,没有什么烦心事,这时写字,就会觉得写得很顺手,写出来的字也不错。

这就是“心正则字正”,心不正则字不正。

那么,可不可以通过字来反向调节呢?

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拿起笔来练一会儿字,字慢慢写好了,心情也慢慢调整了过来。

我的经验,这样调整是完全可以的。

甚至,不但可以调整心态,还可以通过“笔正”,让自己充满正能量,从而达到以书法修身、修心的目的。

由此,学习书法,特别是对于青少年的成长,有着十分积极的意义。

二十(关于露锋):

写楷书时,我们在一般情况下要尽量规避露锋。

为什么?

在感官上令人不快,是一个重要原因。

我们会觉得这样写肤浅、单薄、轻浮、躁动,鬼头鬼脑,鬼鬼祟祟。总之,会产生不舒服的感觉。

在这里,我要强调一下,书法上令欣赏者产生感官的不快,是败笔根据。

因此,书法怎么写,为什么要这样,而不是那样写,为什么要这样用笔而不是那样用笔,为什么要这样结字而不是那样结字,它是有心理学依据的。

如果说,艺术欣赏的基础是审美心理学,书法同样如此。

除此以外,露锋为什么不被认同,还可以从中国传统文化里找到依据。

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观念里,“锋芒毕露”,是带贬义的形容词。

中国人讲究含蓄,讲究藏,不鼓励露。

《易经》里说:

“君子藏器于身,待时而动。”

《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卦:乾卦。

它的卦词中有一句话,叫“潜龙勿用”。

也是讲藏。

龙,总是要飞起来的。

但是在飞起来以前,它是要藏的。

就像宝物,藏起来,不让人知道,当然就没有用了——勿用。

但它是永远藏着的吗?

它的藏,是为飞作准备的。

在飞之前的藏,是在吸收天地的精华,吸收种种能量,培养各种能力,掌握各种本领,等到这些可以飞的因素都具备了,这条龙就一飞冲天。

这一飞就不得了,便是所谓“飞龙在天”。

能飞起来,都是因为事先有藏。

所以,写字不能露锋啊!

写字露锋,你就算是一条龙,都飞不起来。

因为,能量都漏掉了、跑掉了、泻掉了。

就像共享单车的轮胎,气都漏掉了,你还能骑上走吗?

(插图为金侬2018和2019年部分书作。)

金侬——

中国文联编审,著名书法家、作家、影评人、深资媒体人。曾用笔名:废墨、丽水等。

更多资讯,可搜寻互动百科金侬词条,或可关注金侬头条号:金侬自媒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