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深度分析《三十而已》顾佳的结局:我们应当如何追求“更好的生活”?

 小猫倩倩 2020-08-06

昨天晚上处理完最后一条钉钉消息后,连夜在一片吐槽声中刷完了《三十而已》的大结局。

平心而论,情节设计方面槽点确实不少。不过我并不想停留在“骂编剧”的阶段,抛开“脱离现实”的一些部分,剧中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点还是蛮多的。

今天想和大家深入聊一聊顾佳的结局。

从一开始倾尽所有买顶级小区的房子,到蓝色烟花爆炸、公司清算破产、许幻山入狱,一集集看下来,顾佳的结局无不令人唏嘘。虽然不少网友看到顾佳离婚一片叫好,并且恭喜她迎来事业“第二春”,但其实我觉得她才是最惨的一个。

最终归隐茶山田园生活,空山茶也获了奖,看似“生活在与世隔绝的世外桃源里多美好”,细细想来并非如此。前面的剧情中,无论买大房子还是拼命想要融入太太圈,顾佳做这一切的信念都源于“让这个家更好”,再具体一点说,是“想给儿子最好的”——最好的教育资源、最好的人脉资源。

她最终说“子言上小学之前都打算继续住在这里(茶山)了”,也就是放弃了她之前为之努力的信念,不再追求“让这个家更好”(因为家已经破裂了),不再追求“要给儿子最好的条件”(因为已经没钱维系之前那种生活了)。

这并不是“归隐田园”的安适啊,而是面对现实无奈的妥协。

顾佳本身就是一个很有野心和抱负的人,从她在幕后“垂帘听政”打理自家公司,从她愿意俯下身帮王太太拎鞋子,从她为了融入太太圈用尽一切方式可以看出,原本“一切都要追求最好的”才是符合她人设的、贯穿始终的信念,而这些和她最终的选择大相径庭。

她是没办法了,没得选。

或者说,因为婚姻破裂、最亲密的人的背叛让她三观尽毁,所以之前一直追求的信念也随之崩塌了,不再想一切都追求“最好”不如归隐田园,一边静心疗愈,一边专心于茶园的事业。

无论是“求而不得”无奈放弃,还是因为三观崩塌做出与之前截然相反的选择,这其中任何一个,都是非常非常痛苦的。

(不是说“归隐田园”这个选择本身“客观上”不好,而是因为这个选择和之前顾佳的信念是相悖的,所以说她痛苦。)

我们再深挖一点,说说顾佳的动机、为什么走到这样的结局,还有对我们自身的启示。

先说“要给孩子最好的”。

这一点是不是像极了千千万万的平凡父母?不是烟花厂的老板娘,没有上千万的收入,也没有顾佳的高学历和头脑,但爱子之心却是一样的。

知乎上有个问题是“我一年只有7万收入,老婆却想让儿子读一年5万学费的幼儿园”,有一万多人参与讨论,一千多万人浏览。这就是“现实版顾佳”呀。

我小的时候家庭条件不好,爸妈拿出月收入的大半送我去学钢琴、学舞蹈、学画画。我自己还没有小孩,可对为人父母的心情也是可以体察一二的。

我差点也走了像顾佳买房一样的路。

最近因为几个关系很好的朋友陆续开始买房,我也因此被激发起了买房的欲望。前几天去和刘丞看楼盘,我看上的基本都是顶级公立学校学区的中等以上户型(我们俩首套首贷的资格还没用),有一瞬间的冲动想要买,不过这样基本就把所有积蓄掏空了,可能还需要向朋友再借一点钱来付首付。不仅如此,刘丞每个月的工资全还贷款都不够,我还得再支付多一些。

和一个做投资的朋友聊了这个方案,被他毫不迟疑地否决心气儿不要太高,这样配置会让你们家庭抗风险能力极差,一盆冷水把我浇醒。

顾佳最终卖房付赔偿款和违约金,很大部分是由于初期资金和资产规划不合理导致的。其实从沈杰烟花厂爆炸、沈杰入狱,已经有前车之鉴警醒了她潜在的风险。

面对风险,不能只做规避,还要做对冲。比如安全检查、让销毁蓝色烟花,这种叫做风险规避。对冲就是如果发生风险了,要把风险产生的后果降到最小。而在顾佳的设计中,没有考虑到“如果烟花厂爆炸我们该怎么办”,也就是没有做好对冲。

我之前在学理财规划师的时候,老师有教过一种资产保全方案,大概操作方式就是把一些钱放到有寿险功能的年金险中,由于生命权是大于债权的,这部分资产如果发生公司破产、债务纠纷情况是可以保全下来的。

还比如说,把烟花厂和他们自身剥离,注册子公司,更换公司法人(这个具体我不是很懂,只是听圈里人说过有这一类处理方式,如果有懂行的小伙伴欢迎在评论区指正)。

再比如说,开另外一家现金流好、风险相对较低的公司。比如说我现在做的新媒体公关业务,就是轻资产的公司,也不需要负债。主要成本是员工工资。万一破产,因为没有负债,一切大不了重头开始,也不至于卖房。

或者是另开一家和现在业务“互补”的公司,例如雨伞厂和遮阳帽厂的那种关系,一个生意不好了,另一个生意就会好。

无论如何,现在来看,烟花厂本身是个高风险,茶园本身也是一个高风险(风险是相对的,在自己不熟悉的领域创业这件事就是高风险的,例如炒股对有的人来说是高风险有的人是低风险)。顾佳没有做好风险对冲,一旦发生危机资金链断裂,就只能卖房偿还债务,就跟我们在电视剧里看到的一样。

这一部分小结:一定要做好风险对冲。不然即使家大业大,也可能毁于一旦。

普通人的话,没有顾佳的烟花公司也没有茶厂,人身风险和财务风险还是需要对冲一下的。这个我19年7月写过一个理财规划师系列7篇文章,不多说了,大家可以自行在公众号历史文章里面翻~

说回学区房的这个事儿,我上次回老家难过地跟我妈讲了我看上的学区房买不起,买得起的好学区都是老破小,我妈十分认真地跟我说幼儿园和小学阶段,家庭教育的作用大过学校教育,你看你跟刘丞都是普通小学读出来的娃,这不是很好的例证吗?”

我之前做小七老师的业务,跟着他学了一年多的早教,现在对于发展心理学方面的知识也算略知一二。对于0-6岁的小朋友来说,最重要的不是“学知识”,而是“潜能开发”,建立尽可能多的大脑神经突触。潜能开发的意思就是“打基础”,为以后系统学习更多知识做准备。所以4岁会背多少唐诗、熟练掌握四则混合运算什么的不重要(这是知识本身),大脑开发到什么程度才重要。

怎样进行潜能开发呢?

在合适的年龄做合适的游戏小朋友在成长过程中会有一些关键期(就是在某一个特定时间是大脑某个特定区域的高速发育期),在关键期做正确的事就行。

比如说5个月发展面孔识别力(小朋友能认识一个她最熟悉的人,这个人跟他互动的次数越多,他就会识别的越快);

7-12月建立对物体永恒性的认知(建立不好会产生分离焦虑:妈妈要出门、要上班孩子哭);8-15个月开始建立因果相关性(这个年龄的小朋友最喜欢摔东西、反复按灯的开关,他在体验一件事:我是行为的发出者,导致了一个结果的发生)。

有一些适龄的游戏可以提升小朋友在关键期的特定能力。比如因果相关性,有个对应游戏就是把大球从滑梯上推到海洋球池子里,小朋友推之前大脑有个预设“我推的这个大球会冲散这些海洋球”,他会不断验证“我是行为的发出者”这件事。除此之外,音乐、运动等刺激也可以有效地开发大脑。

也就是说这个阶段重点不是让小孩背唐诗、算算数,而是去做益智游戏、亲近自然、学习音乐和艺术、开发体能。

关于小学之后,我妈的理念是“小学的重点是培养学习习惯,而不是‘做对题’你自己的小孩自己都没时间管,学校老师一个人带几十个孩子,能分出多少心来管你的孩子?”

我觉得我妈说的好有道理。事实上她也是这么做的,我有一些受用于整个人生都非常受用的学习习惯:

比如“不懂的不要马上就问,题都做完了攒多了一起问”。

比如“每写45min作业休息10min”,让我在接下来近二十年的时间里都可以很快专注地投入学习和工作。

比如我妈要求我看书不仅仅是“看过就行”,而是要每天要在吃晚饭的时候和她复述今天看的内容。我觉得这是我可以清晰表述自己的想法,并且最终成为文字工作者的源头。

比如小学老师留摘抄作业,她让我不能“看两个字抄下两个字,而是要记住一句话再往本子上抄写”,并且只是抄下来还不行,还要写自己“认为这样写得好的理由”。这个方法我在写作训练营中建素材库那个部分还教给过我的学员,我说素材不是放着就行了,要标记“为什么觉得这个素材好,以及这个素材以后怎么用”。

比如从小学她就跟我说“粗心就是错误”,从没说过什么“我家孩子聪明就是粗心”之类的话,所以我现在对于细节很谨慎、对于风险感知能力强。

比如她和我说要“终身学习”,她不是说说而已。我同学的家长“陪读”是“看着孩子写作业”,我妈是我写我的作业她考她的职业资格证。我大学之前她考了五个注册证,包括一级建造师、注册监理工程师、注册造价师。因此我也一直在学习,从来没觉得“高考完我就解放了”,毕业后还在参加各种培训,从新媒体到理财规划师,学芭蕾学钢琴练瑜伽,今年又在备考MBA。

于是我开始反省自己,有这样观念的妈,我为啥还会认为“进了顶级小学小孩就会一生无忧,想挤破头买最好的学区房呢?”

其实是因为“观念错位”啊,觉得把本来应该自己做的事(带孩子拓宽眼界、培养好习惯)丢给老师和学校就万事大吉了这样只要专心挣钱、付钱给学校就好了,还可以对自己说“看我为你花了这么多钱,我已经为了你倾尽所有了,我能做到最好的我都做了”。

这里要强调的不是“没必要买学区房”,好的师资和生源对于自家小朋友的发展当然有利的,而是说没必要“买远超过自己能力范围的学区房”,并且认为“只要进入好学校,父母啥都不用管了”。

于是我和刘丞“买学区房”这件事就暂缓了。因为近2-3年都没打算要小朋友,最快用到这个房子也是10年以后了,我觉得我应该在此之前先想清楚自己究竟想要什么,想要用什么方式来培养下一代。

我现在自己的目的都还很模糊,前期调研都没做清楚,贸然就配置这么重的资产,而且相应的对冲风险措施都没建立(我现在给家庭配置的保险和规划,只够对冲现阶段的风险),的确是非常不明智的。

这一部分小结:像顾佳一样“倾尽所有为了给孩子最好的教育”也许并不真的就是“最好的选择”,对于初中之前的阶段,父母的早期教育和学习习惯培养对孩子的影响会更大

顾佳的故事已经走向了大结局,我们的人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我们都能以他人的故事为鉴,自己过得更好呀~

(今天原计划写三个人的,结果发现顾佳的两个点分析就已经4000字了。我觉得她的现实参考意义更大一些,最后就只写了她~)

我们下周四14:00见~

如果觉得这篇文章对你有启发,帮喵点个“在看”,我会很开心的~

微信又双叒叕改版了,不再按照时间顺序展示,而是根据互动量出现。为了防止喵粉们和小猫走丢,快来把【小猫倩倩】公众号“设为星标” 吧~(已经设置过的同学就不用重复操作啦)~

赶快跟着动图设置一下吧👇

如果想围观喵的朋友圈,或者有什么悄悄话想和喵说,可以加这个微信号哦~

我的这些文章也值得你读一读


01 | 从《三十而已》谈谈成长过程中的最大陷阱:能力错觉

02 | 我为什么不建议你追风口?

03 | 一切烦恼的来源,皆在于“自我”

04 | 人言有多可畏?

05 | 2020上半年,我发生了哪些改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