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腾讯看点

 昵称3989880 2020-08-06

他的诗如歌,有诵不完的明月美酒;他的诗如画,有绘不尽的岁月河山。他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他是“诗人中的诗人”、“群山之上的高峰”。读他的诗,我们感受到的不仅是文字、韵律之美,更是诗中透出的一种豪情与浪漫。他这样的豪情与浪漫,自青年时期起,便牵动着我们的心弦,令人诵不绝口,赞不绝口。

他就是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世人誉为“诗仙”的李白。本文向大家分享的这首诗《渡荆门送别》,便是李白初次离开四川时所作。《渡荆门送别》是一首年轻的诗,不仅因为它写于李白的青年时期,更因为它的开篇两句“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便透露出了李白的豪情万丈。下面我们便来具体看看李白的这首《渡荆门送别》: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首联“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即乘舟渡江到了遥远的荆门外,到了楚国故地游览这大好河山。如果结合李白的另一首诗《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我们便可以知道李白此次的行程是从水路出发,乘船经巴渝,过三峡,直向荆门外的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而李白从“五岁诵六甲”起,直到此次“渡远荆门外”,一直都是在四川生活。先后读书于戴天山上,游览峨眉,隐居青城,可以说是对四川的山山水水有了深厚的感情。但为了实现自己的理想抱负,李白还是决定离别家乡,在他二十四那年,独自一人前往千里之外的楚国故地。因此李白此次的“楚国游”,可谓是一场豪情壮游。

颔联“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即江边两岸的高山,随着平野的到来,慢慢的隐去,江水则以奔腾直泻的气势,流入了广阔辽远的原野。对于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景象,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如果我国坐船从三峡开始,一路东行的话,便会发现长江两岸的景色变化,就如同李白所说。虽然李白没有细说看到如此景色的感受,但是突然见到壮阔之景,其心情的愉悦和豁然开朗可想而知。

颈联“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即由于河道迂曲,流速减缓,夜晚江面平静的时候,是可以见到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就好像天上飞来的一面明镜似的。而此景在三峡中的汹涌江水中是看不到的。同理,出了荆门外,白天仰望天空,会看到云彩变幻无穷,结成海市蜃楼的奇景。总之,江岸辽阔,天空高远,是生活在四川的人,初次到了平原地区的真切感受。

如果说诗的前六句体现了李白的豪情,那么诗的最后两句“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则体现了李白的浪漫。它的意思是说,即便这里江岸辽阔,天空高远,但我还是更爱故乡的滔滔江水,因为它奔流不息陪着我万里行舟。由此可见,李白这里别具一格的不说人恋水,反而说水思人。字里行间,透露出的便是对故乡浓浓的不舍之情。

纵观李白的这首诗,他“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所回望的是舟下奔流不息的故乡水,所展望的是广阔辽远的原野,是遥不可知的未来。其对待人生理想的豪情万丈,不得不令人赞不绝口。试想一下,你第一次离开家乡,前往大城市打拼的时候,是不是也如同李白一样,豪情万丈呢?

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