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理财,就是理人生”,三种常见理财方式反映了三种人资产状况?

 曾经的银行老王 2020-08-06

继“你不理财,财不理你”之后,“理财,就是理人生”更加流行。有的人觉得“你不理财,财不理你”是赤裸裸的诱导人们进行理财甚至骗取人们进行高息理财的话,那么,“理财,就是理人生”则显得更有哲理,从而诱惑性和误导性更大。

理财就是理人生到底对不对呢?现实中三种常见的理财方式的确反映了三种人的资产状况。

理财就是理人生到底对不对呢?关键是看你要理的是怎样的人生。

理财就是理人生到底对不对?实际上,现实中我们面临的问题都不是简单的对不对,而是主要是看你所说的人生是什么样的人生?这才是问题的本质,而一些人和机构就是用一些似是而非的观点诱导人以达到自己的目的。

理财,就是理人生,本身没有什么不对。毕竟人的一生就是一个理财的过程,虽然一个人的一生不能完全用财富来衡量,但是理财的态度却反映了人生的态度。

理财是对自己的资源、财富的投入产出进行规划的过程,包括财富的增收和运用以及分配的有效性,从而实现财富的有效增长和财富必要的节余的增加;有的人简单地将理财归结为是对现有财富的投资并且是进行高风险投资以赚取更高的收益,那要么是完全的别有用心或者是认识的偏差。

理人生则是捋顺、整理自己的生活方向、生活方式、生命存在价值的过程,有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有积极向上和进取的态度,更有对财富的保值增值能力。

从一定意义上讲,理财人生就是理财,因为人生的一部分价值体现在财富上,起码财富部分地体现了人生的价值,并为你的人生提供了各种可能性;更重要的是,理财和理人生的思路和方式是一样的,并且理财的方式体现了人生的不同。

下面,我们看看三种不同的理财方式的人体现怎样的人生。

真正的有钱人理财方式反而是最保守的,这一点是不是很意外

我们经常听到一句话:穷人是靠攒钱,富人是靠借钱。还有的人将此归结为穷人富人定律:穷人以身体即工资赚钱,而富人是以钱生钱。甚至有的人质疑:为什么一般人借几万元钱压力山大,而有的老板贷款几亿甚至几千亿还云淡风轻呢?

但实际上,我们应该看到的是,富人借钱生钱从来不是以自己的家庭财富为前提而是以公司的行为为前提,而富人自我的理财方式是完全不同的。

当我们面对富人即高净值人群的理财方式时,会发现一个与我们传统认知的悖论:越是高净值人群理财预期收益率越低?你相信吗?很多人不相信,实际上我也不相信。但却是实实在在的现实。

有调查分析数据显示,2018年我国“可投资资产”在1000万元以上的高净值人群,达到了197万人。通过对这197万人的财富配置可以发现,他们对风险的敏感度相当高,大部分人都倾向于配置低风险的资产投资方式。

曾经麒鉴在当支行长时,一位朋友介绍的客户要办理一笔存款,当我们上门接款时发现是100万美元现金,存款期限2年,经过沟通才知道,这位存款客户将资金分散在十几家银行里,都是最普通的存款。

同样的道理是,现实中我们认识的有钱人,都是将自己的钱办理银行存款和购买国债。

因此,有钱人的理财与人生是:在公司活动中可以大胆地进行投资,可以冒更大的风险;但是对于家庭的理财方式则是低风险的。也许这就是理财就是理人生的意义。

越钱少的人风险投资的欲望越大,因为他们赚钱的欲望越强

每个人的人生都是平衡的,赚钱多的人对于家庭财富的理财反而是最稳健的,因为他们不希望自己辛辛苦苦进行风险投资赚来的钱再回到风险中去。

而钱少的人恰恰相反,他们通过辛辛苦苦赚来的辛苦钱由于不能在短期内获得更大的增值,所以希望通过风险投资快速地积累财富。这也成为一种特有的经济现象,即富人虽然公司借钱但个人很少借钱,只有存钱;而钱少的人虽然公司不借钱或者借不到钱,却热衷自己借钱。

看看那些网贷的,有多少是有钱的,但明明知道利率高却也借了,最后陷入更大的财务困境;看看那些借钱炒股的、多倍杠杆的,都是希望在短期内通过做一笔大的庄股而使自己的财富翻番;更严重的是那些非法集资的受害者、高利贷的受害者、高风险的投资者,很多恰恰是低风险的承受者如靠工资养老的老人、退休人员,那些被以房养老欺骗的人恰恰都是那些收入并不高的老年人?原因何在呢?只有一种解释即他们都希望以高风险搏击一下高收益的未来,结果反而陷入了一个高风险的陷阱。

理财就是理人生,由于人生充满着对财富获得性的不满,所以希望通过高风险理财让自己的人生有一个更美好的结果,因此,赚钱的欲望反而更强,希望通过高风险投资理财快速获得财富的累积,所以,往往走入了他们本来人生的反而,想改变的人生反而陷入了更不愿意出现的结果。

中产的家庭理财方式是攻守平衡的,因为他们的人生和财富一样有较大的回旋余地,同时又有一定的进取能力。

中产是我国最大的投资理财群体,毕竟这个世界的财富是有限的,高净值人群是有限的,而中产群体即相对富裕群体就是最大、最多的群体。

中产群体有了一定的财富积累,或者说已经并不为钱而发愁,无论是工作还是人生,无论是社会财富的支配资源还是社会资源的占有能力,都是属于相对富裕群体。

这部分的理财方式和理人生的方式是一样:不愿意失去现有的财富,同时又希望博取一下更大的财富。因此,他们的理财方式是拿出一部分财富进行低风险理财,或者是极低风险的理财,银行存款、国债或者一定的银行理财产品投资,以确保在任何情况下自己和家庭生活的财务能力;另外一部分进行风险投资甚至是高风险理财投资,如投资住房、投资股市、投资高风险理财甚至个别进行黄金投资和期货投资。

他们输得起,因为他们有足够的财富基础自保并确保基本的生活;他们也赢得起,因为他们财富积累得再多、风险收益再大,也不过是在现有的财富基础上增加一个数字,在现有的钱数基础上增加一个零而已。

对于财富的失去,他们充满着淡然,并不会表现太多的痛苦;对于财富的获得,他们充满着喜悦,但并没有恐惧和抗拒。他们既不会陷入追求财富而苦苦不得的模式,也不会获得暴富以后的失去理性和疯狂。

理财的方式和结果,是一个人的价值感、服务能力、组织资源、运用资源的能力等呈现。当然,这也是理人生的结果。(麒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