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春节诗文撷英之四】 家乡的年味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作者简介: 柯玉协,网名小松树,70后,现为合肥一私企财务人员。平时热爱生活,喜好读书。偶有感悟,常写些诗词、散文等作品以自娱。

       丈夫的老家在安庆乡下,平时该村居住的村民都是一些老弱妇孺。他们的子女,不甘心默默蛰居于贫穷落后的山窝里,凭着自己的一技之长,或是通过苦读考上大学就业…….飞出生养他们的家乡,飞向外面辽阔的世界,扎根各大都市,艰苦创业生活。
      每逢过年,这些漂游各地的游子们,就像傍晚夕阳西下飞倦归巢的小鸟,争先恐后地赶往老家。家中倚门引颈翘首期盼的老弱妇孺见到一年未曾见面的亲人骨肉,那份激动、喜悦、满足之情真的无法用言语来描述。
        单位放假早的,他们会在每年腊月中下旬赶到老家,单位放假很迟的,他们甚至在大年三十下午才匆忙走进自己老家的大门。
        家乡的父母们,每年年初,会养一两头小猪仔,到了春季,还会让老母鸡孵出一群小鸡和小鸭。这些家畜在老人的精心饲养和照料下,经过春夏秋冬的茁壮成长,到了年末,老人们开始杀猪宰鸭,我的公公甚至冒着冰冻严寒下水到池塘里打捞捕鱼,这些成串的鸡鸭鱼肉成了大年三十晚饭桌上,全家老少欢   聚一堂举杯畅饮的美味佳肴。
        过年,是中国人隆重庆祝全家团员的传统节日。大年三十,期盼子女归来近一年之久的父母,见到孩子们陆陆续续的平安回到家中异常高兴,满脸激动涟漪。

       2017年腊月尾,我和丈夫、孩子一起到安庆乡下过大年,深切感受了那里与我们的家乡徽州别样的浓浓年味和亲情。
      大年三十那天一早,作为一家之主,我的公公,会带领子孙们来到祖宗坟前,给祖宗叩拜,烧香祭祖。在锅灶前,我的婆婆则忙着烧年夜饭,制作各种地道的美食。
        拜祭祖宗回来,我的丈夫和他的弟弟立马架着梯子,摆好长凳,站在梯子或长凳上,开始在门上贴对联。其中有一副对联,上联是:和顺门第增百福,下联是:合家欢乐纳千祥,横批:福星高照,国昌幸福年,家和万事兴,言简意赅的对联很有寓意。他们贴好对联,接着又在大门的两边高高地挂起了大红大红的灯笼。


        灯笼里的灯泡是有通电开关的,一到夜幕降临,打开电,张挂的大灯笼就会发出柔和的红色光圈。那朦胧的红润,像害羞新娘头上遮盖的红巾,为新年增添了许多祥和欢快的气氛。婆婆忙了一下午,待到傍晚,她把亲自下厨制作的丰盛的菜肴摆上了一张大圆桌。大家围桌而坐,其乐融融。小辈们频频举杯,齐齐向长辈们敬酒祝福。那祝福语就像源远流长的溪水,汩汩的流出,温暖滋润着亲人们一年操劳的心田。
       在丰盛的菜肴中,有一盘两尾鱼,大家是不会动筷子的,要和其他剩菜一起留到大年初一及初二再吃。那鱼和剩菜象征年年有个好的收成,年年有余。

       我的女儿,很淘气。总想拿着筷子动动鱼眼睛,然后放进小嘴里尝一尝,感觉一下味道。长辈看着这一切不但不会责怪她,反而纵容她的任性和淘气。一餐下来,满地的骨头饭屑,纵使扫帚近在咫尺,大家也不会清扫,还有门口燃放后散落一地的烟花炮竹,因为那是象征满地的金银财宝!可以想象,我们的祖祖辈辈,在经历了贫穷落后物质匮乏的动荡岁月,是多么希望自己以及子孙世世代代都过着富裕而美好的生活呀!
       吃过年夜饭,男人们拿着一杯新沏的茶,开始邻里之间走门串户的祝福拜年。女人们则开始收拾碗筷,然后接待村里来拜年的乡亲,她们拿出事先在市场购买的糖果、坚果、糕点和香烟,用果盘装着放在客厅的八仙桌上,供来客享用。对乡亲里新生孩子的年轻父母,,大人们会送红包给宝宝,祝福他们添丁兴旺。
       玩的最开心的是孩子们,他们在回老家之前,已经随心所欲的购买了大量的烟花炮竹。当夜幕四合,满天星斗之际,孩子们开始燃放自己挑选的烟花和炮竹,那绚丽的烟花,震儿的炮竹声,此起彼伏,在各家的门前,庭院的上空不断的腾空升起、璀璨绽放,然后消逝寂静。胆大的男孩子自己点燃烟花炮竹。胆小的女孩子,见到点燃冒烟的烟花炮竹,急忙双手捂住耳朵,飞快地跑离此地,躲得远远地看着它们直窜天空,在星空下盛开朵朵绚烂的花朵,然后满怀兴奋而尖声地高叫。她们的天真无邪,常常引起大人们的开怀大笑,惹得爷爷奶奶的无限疼爱。在这一年一度的燃放烟花炮竹声中,孩子们渐渐地长大,大人们渐渐地变成熟,老了一岁。
       大年三十晚上还要守岁。多年来只有公公一人,虔诚坚持地守岁。其他的人有的看联欢晚会,有的出门到邻居家打牌搓麻将,玩得尽兴很迟才回家,有的陪着孩子早早入睡了。每次当钟声敲响12点,公公就会从卧室里搬出一百响的冲天大炮燃放,庆祝新年大年初一的款款到来。
        家乡的年味很浓厚。
       大年初一凌晨,乡亲们开始燃放烟花炮竹,一直燃放到天色大亮。早晨每户开门,每一家都会燃放“开门红”鞭炮,寓意全家一年工作顺顺利利、生意红红火火。
       大家在炮竹声中吃过早餐,丈夫的两个妹婿驾车到市区,取回年前已预定购买的生日蛋糕,给他们的老岳父拜寿,兴奋的小孩蹦着双脚让爷爷模仿现代年轻人的样子,头戴生日帽,在蛋糕前闭着眼许愿,许完愿大家切蛋糕,吃蛋糕,照全家福,然后孙辈们轮流着很认真很虔诚地说出祝福语,祝福老寿星身体健康,开心快乐,福如东海,寿比南山。

       为了增加做寿的欢乐气氛,老人还把蛋糕赠送给村里的乡亲们,以此分享孩子们孝敬老寿星的那份喜悦和幸福。在学校失去活动自由的孩子们,此时像出笼的鸟儿,开始飞向大自然,他们结伴出行,到村头的丛林里登山探险。因为深山老林有野猪等猛兽出没,孩子们自带的手机联络信号不通,到了中午在外面疯玩一个上午的孩子们仍没有回家吃饭,老人们开始着急起来,担心孙子们受到野猪的攻击。焦虑中看见孩子们兴高采烈地平安地回到家中时,老人们才深深地舒了一口气,满脸慈祥地问孙辈们:爬山爬得累不累?孩子们乐呵呵地异口同声:“一点都不累!”

       大年初一,全国各地的过年风俗习惯有同有异。在丈夫老家,初一早餐开始吃酒。一天三餐,每顿必有。吃过中饭,抛开书本的孩子们彻底放松,尽情玩耍。他们不知疲倦,闲不住,喜欢热闹。他们大小总共7个,开始要求拔河比赛,几个回合,输赢参半。看着孩子们玩得很投入,很开心,大人们跃跃欲试,也加入他们的行列,大人小孩一起,在粗壮的麻绳两头,按大小比例分配,开始蹲着马步,倾斜上半身,在一声“开始”的口令下,他们使出浑身劲头,一方总想把另一方拔河过界,赢取对方。在双方的较量僵持中,因力量的悬殊,有的脚步未站稳而摔倒在地的,有的笑声里手松开绳子的……拔河比赛就这样在老人、大人、孩子的嬉笑声中从容地结束了。

       大年初二,大家开始正式走亲戚拜年。晚辈们拿着礼盒,一大早来到长辈的家中,给家中的老人拜年。大年初三家中的晚辈们,会拿着礼品进行回礼拜年。在农村送礼拜年要持续到元宵节,因为单位放假的期限以及孩子们的作业、开学时间的限制,大家有计划地的拜完年后,就各自启程奔向自己的岗位。
        年就这样不知不觉地过掉了。然而短暂且厚重的相聚,浓郁了亲情和欢乐,为大家在新的一年积攒了充足的拼搏精神和坚持不懈地奋斗力量。

(照片由作者提供) 
                        写于2018年2月26日晚
 


           喜欢,就请点赞

           喜爱,就请赞赏

《金鸽子文艺》常年约稿:

   金鸽子文艺是面向微信用户的自媒体平台,旨在以文会友,采珠藏山;投合志趣,携手发展。

   热忱欢迎全国志向于文学创作和书画爱好的广大微友,不吝赐稿。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

   来稿强调原创文学原创书画作品(拍成照片)如有抄袭,文责自负。附作者简介和本人彩色横幅照片,并发送至364393068@qq.com 邮箱。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