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黄山脚下,美丽的新安江畔,徽文化的发祥地,全国历史文化名城 —— 歙县,孕育出一位独爱墨竹的画家,他叫吴来露。 吴来露,字“清静”,歙县霞坑镇 士川自然村人,现在歙县档案局工作。自幼在清风竹影中长大,对竹子有着极其深厚的感情,故格外迷恋画竹。 墨竹是地道的文人画,中国文人画离不开中国古文化积淀的土壤。三十多年来,他根植于古老的徽州大地,潜心钻研博大精深的徽文化,贪婪吮吸钟灵毓秀的新安山水和黄山精气,加上他谦虚好学和坚韧不拔的毅力,历经三十多年的风霜雨露晴雪冰寒,细心揣摩,勤耕不辍,即习古人又习今人,然而决不囿于其间,渐而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他用爱写竹,把对时代对人生对自然对生活对国家对社会对人民的挚爱之情蕴含在一枝一叶之中。 他常“写生于竹林深处,泼墨于谈笑之间”,达到“我有胸中千万竿,一时飞作淋漓墨”之意境。天道酬勤,近年来,他的墨竹作品《竹报平安》北京奥运会典藏、《疾风劲节》《一枝一叶总关情》上海世博会典藏,人民日报、人民网、中国网、海外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国际日报、中国书画报、美术报、书与画等国家级有巨大影响力新老媒体发表近200篇次,深得黄澍、郭因、汪观清、章飚、张仲平等老一辈艺术家的欣赏肯定。 我们祝愿这竿竹子,越来越清新劲节,生机勃勃,昂扬向上,铸就华夏一竿竹。以实现老艺术家们对来露的殷切期盼! 编后手记: 江馆清秋,晨起看竹,烟光日影露气,皆浮动于疏枝密叶之间。胸中勃勃遂有画 意。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总之,意在笔先者,定则也,趣在法外者,化机也。独画云乎哉!板桥“胸竹”之论,审美想象前无古人,但后仿者则无数。 能够将“眼中之竹”化藏于胸,又将其画在纸上,挑战画竹祖师之人,心中都有勇超古人之豪情。 徽州师范87届(普师)毕业生吴来露,便是这样的艺术追求者。来露画竹,中锋用笔,质感和动势兼顾,注重表现竹之精气神。间粗间细,间渴间浓,墨色浓淡匀称,疏密布局精致;从梢至根,一笔笔、一节节,笔意姿睢,脉络相连,摇曳灵动,神韵备至,乃板桥遗风再现,堪称“新安一支竹”也!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