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产,徽派建筑的另一种风情 (散文)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阳产土楼不同于我们常见的“粉壁黛瓦马头墙”的徽派建筑,它隔温透气、厚实实用,土黄色外表承载着徽派建筑中另一种风情,吸引着无数游人。在现实生活中,有谁见过320年以上的民居呢?又有谁住过300年以上的住宅呢?在阳产你不仅能看到而且能随时“拧包入住”的这样的土楼民居。

  阳产地属歙县深渡镇约源村,可它的名气早已盖过了深渡镇和约源村,这是特色建筑的魅力所致,也是当代摄影宣传的结果。阳产共有民居372栋,其中砖楼88栋,土楼284栋。民居建在一条山谷两侧的山坡上,一边山坡上的房屋可以看到日出,另一边山坡上的房屋直接面对日落,日照都很好。导游告诉我们: 阳产,当地方言的读音近似“央昌”。阳,表明向阳;产,在当地方言中是“陡峭”的意思,两个字连起来就是“建在陡峭山坡上的朝阳住宅”,这就是“阳产”地名的由来。阳产土楼有点像陕北的窑洞,干爽透气、冬暖夏凉,当地民彦说“有福之人歇土墙(土楼)”,我不知道这是穷人的自我安慰还是富人的风凉调侃。不管怎么说,阳产土楼留下了一道别具特色、颇具魅力的徽州建筑风景。

       阳产人自称是周朝郑桓公后人的聚居地,相传明末清初家住歙县定潭的郑桓公第一百世孙狩猎到这里(阳产),猎犬卧于山坳不愿回家。主人环顾四周,山陡林密、泉水清澈、避风朝阳,审视再三,认为这是一块风水宝地,适合郑氏家族定居。于是郑氏由定潭迁至阳产。这个神话故事给阳产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也给郑氏家族后来的兴旺埋下了希望的种子。十九世纪到二十世纪初,是阳产鼎盛时期,当时有四五百户人家,一千两百多人。徽派建筑最显著的外部特色是“粉壁黛瓦码头墙”,而这里的土楼全部“就地取材,以青石筑基,开山取土、夯筑成墙,伐木建梁、采竹为筋”,整个外观呈土黄色。有些站在“后历史主义者”角度上的人士认为,阳产土楼是当地人文思想和自然现状的结合体,体现了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乎自然的宇宙观。确实,阳产土楼依山就势,布局合理。几百户人家,住宅风格千姿百态,保持了原始的村庄机理和生态风貌。

  阳产土楼造价低廉、坚固实用,体现着徽州人勤劳俭朴智慧的生活方式。导游讲解说: 客观的讲,阳产土楼是贫穷和交通不便的产物,我以为这是真正的唯物史观。徽州人这种不怕困难、富有创意的生活方式不仅创造了别具风情的徽州文化,更值得我们欣赏和体会的是他们在艰苦环境中创造了子孙后代繁衍生息的生活空间。  

       阳产的住宅分土楼和砖楼两种,一个叫“翠英农家乐”的主人告诉我,他家的房子是后来建的,因为经济条件好了,所以盖的是砖楼。这与延安的窑洞类似,延安窑洞也分“土窑”和“砖窑”,一般是穷人住土窑,富人住砖窑。有的人家为了让人感到他家不那么穷,就在窑口砌几圈砖撑撑门面。虽然过去陕北大部分农民生活贫穷,但是他们不乏冷幽默,也凭借冷幽默寄托着一份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阳产土楼是皖南山区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为完整的土楼群。它有别于其它徽式建筑,是建筑史上一份珍贵的遗产,也传承着徽派文脉的别样风情。

(作者摄影)

作者简介:金忠,机关公务员,业余时间热心散文写作和户外摄影。写作信条是“我手写我心,忠于事实,朴实无华”;摄影信条是“摄别人未摄之景,寄别人未寄之情”,相信美在旅途、美在生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