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歙县西乡方言 (徽学研究)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作者简历:汪育真,老三届。曾被评为全县科学技术先进分子代表受到嘉奖。是一位业余徽学研究者,整编了《徽州名居和义堂》,主编志书《采白故里西溪村文化志》,编著《歙县西乡方言》。2013年被歙县人民政府批准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


         第二十一节   

  节日、喜庆中所用的部分名词释义

十里不同风,百里不同俗。在长期社会生产、生活、交往中,西乡的习俗同其他乡又有一些不同之处,这些不同之处在口语中同样也有所体现。

“送灶”是送“灶司菩萨”(灶司爷)回天上过年所置办的祭礼。传说各家各戶的灶司爷,每年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晚上都要回到天上,去向玉皇大帝报告民间百姓的善恶。各家在这天要设香案祭拜,感谢灶司爷年年为百姓“上天奏善事,下界保平安。”

“封岁”是指除夕的“年夜饭”。是日,各家堂前“上横(wā)头”的“照壁”上要高挂“祖容”,容前“八仙桌”上设有香案,摆有供品,全家祭拜祖宗后,才吃年夜饭。封岁时,晚辈要向长辈“辞年”,长辈发给晚辈“压岁(xǔ)钱”。堂前生有“大炉”(火炉),炉内放有“银炭”(硬炭)。屋内“烛火”通明,一直点到“初一朝”,都不能“隐塌”(即:熄灭),得专人看护,谓“守烛”。是夜全家都不会早早入睡,围坐炉旁叙旧道新,直至初一凌晨,谓“守岁”。还有“封井”、“封门”、“接天地”等活动。

“红纸包(bǎi)”原本是指用红纸包起来的小包“麻酥糖”,但又指包有钱的红包,这种红包以“赏(xíu)钱”为多。

“酒水”一词乍听还以为是酒中之水,其实不然,在西乡则是指办宴席时酒桌上菜肴的档次和菜肴的数量。闲谈中经常有人评论:“张三家办喜事酒水不错,李四家酒水瞎八(差)”,指的就是酒席的档次。结婚时女方向男方索取彩礼时也用上“酒水”一词,如:“张三家嫁女儿接了男方李四家多少桌酒水”,是将平日酒席的档次折合成现金。

“滾(赶)‘上九’”,是指每年正月初九前后的几天,岩寺要举办一次竹、木、铁器具的物资交流大会。昔时,参展的匠人和商人多为我县的上水南、上西乡、黄山、呈坎、灵山、岩寺周边一带以及休宁县部分地区的百姓。正月初七商品便陆续上市,初九为正日,初十扫尾。歙县地域“满囤(dān)四处”的百姓,大多会来“滾上九”,都是想借此机会置办一些生产工具和日常生活用具,为新一年的农业生产提前做好物质准备。

“待姑(gǔ)”是嫁女时的一种习俗。指在男方“接亲(正日)”的前一天,女方父母及家人在家设席款待“新人”,同时宴请“女家头”的亲朋好友,贺喜者要送“送嫁”(以实物为主)。

“抢亲”是旧时男方因家贫,无力纳彩礼,继而无法明媒正娶的一种婚姻。婚礼当天,男方探明虚实,选派身强力壮的男子,看准时机,以突然袭击的方式闯入女方住地,用长布巾绑住姑娘腰身,背对背将其驮走。女方亲属定要追赶,男方立即燃放三个爆竹,爆竹响过,便宣告抢亲成功,女方家人不得继续追赶。办此类婚事,“女家头”无须置备“嫁资”,“男家头”婚事亦可一切从简。但也有些抢亲是男方在探得女方有赖婚之意后,出于无奈,而被迫施行的,一般婚后互不往来。也还有些是抢寡妇的。

“长(jíu)尾巴(bǎi)”一词比较古怪,人是不会长出尾巴来的。旧俗儿童不做生日,唯“叫明”(虚单)十岁生日这天谓“长尾巴”。过十岁生日时,父母要设一次盛宴,赴宴的尊长及亲友要给小寿星送红包,以示庆贺。

“破蒙(mān)”是一种孩童入学的仪式。旧时,六、七岁小孩正式入学前要先破蒙。家长要择定良辰吉日,在“文庙”(祭祀孔子的庙)或“蒙懂馆”(私塾)设立果盒、香案及文房四宝,再请有学识的人(如秀才、举人等)来此为小孩举行拜谒孔子的仪式,並教读几句诗书,然后手把手地教执笔描红。

“摸秋”二字从字义上来说确实有点令人费解,且又陌生,但是在西乡人的概念中,世代却保留着它独特的含义,继而引发出一些众所公认合法化的“不轨”之举。“摸秋”每年只有一次,那就是中秋节晚上十一、二点钟以后至黎明前的四、五个小时之间。这时,孩子们依照白天预谋好的方案,到人家地里去“偷”点什么东西回来(以水果类居多)。就是被人看见,也不碍事,孩子们也不过是恶作剧好玩而已。有些特困户也充分利用这样的夜晚,顺手牵羊弄点吃的,他们同样也不会贪得无厌。今晚他们的所作所为就算是被人发现,人家也会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地绕道回避。

“立春(càn)”乃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节气,每年在公历2月3、4或5日之间,农历均在正月或腊月。正月立春叫“年外春”,腊月立春叫“年里春”。农历有些年份不但正月有立春,而且腊月还有立春,一年中立两次春的年份叫“两头春”,“庄稼人”(农民)称这样的年为“曌年”,一般地说来,这年天时会风调雨顺,“庄稼”(农作物)百种百发;有些年份正月和腊月全年都沒有立春,这样的年份就叫“瞎年”,“瞎年”意味着当年天公会不作美,收成有所不理想。

“上元节”即元宵节,是日,夜晚要“闹花灯”,灯上除画有各种花鸟外,还写有诸如“天官赐福”、“风调雨顺”、“五谷丰登”、“麒麟送子”、“五子登科”等等吉祥语。

“十八朝(jiào)”指的是农历正月十八日,这天是徽州百姓心目中的“新安之神、靖民之神”“汪公大帝”汪华的生日。旧时这天,汪氏后人都会聚集到“汪氏家(jiào)庙”(祠堂)汪公大帝宝座前顶礼膜拜,祈求幸福安康。当晚所有族人还要在祠堂大厅上会餐,为汪公大帝恭贺“阴寿”。

“二月二”,是农历二月初二日,又称“小年”。早春二月,万物有待复苏,各类害虫同样也是蠢蠢欲动。庄户人家为了企盼在新的一年里人丁康泰、五谷丰登,这天要吃茶叶蛋,以表示为“塞蛇洞”。还要在锅里炒点“蚕豆”、“花生”,以示“炒虫窠”、“吃虫窠”。还要祭祀“土地神”。

“端午锦”是端午节前后孩子们佩挂胸前的、重叠装有几颗樟脑丸的小袋子,该袋子是用各色丝线,像织网兜一样编制而成。

“掇(拿)催生”就是在孕妇分娩之前,娘家将为新生婴儿准备的鞋、帽、衣、裤及包被等送至女婿家。数量视娘家家境而定,以五样、九样、十三样居多。

“寄名”是民间的一种行为方式,即婴儿出生后,身体不好,病痛不断,或先前生育的几个子女均早夭,为了辟邪,一般父母都要给新生幼儿算过命,根据算命先生的指点,然后将幼儿寄名给他人。如果是寄名给神佛为弟子,就由僧人取名。如寄名给观音菩萨的,则以“观”字为排辈取名。以寄名给多子多福人家的居多,幼儿的名字则由被寄名的寄父,按自己亲生儿子的排辈取名。“寄名”与“过继”有所不同,过继男孩是用来作为后代,继承祖宗“香火”的。

农历六月十九日,民间要举行拜会活动,将观音塑身请出,敲锣打鼓,游遍全村。该活动称“观音会”,亦称“嬉观音菩萨”。

“中元节”是农历七月十五日,俗称“七月半”,又称“鬼节”。大多数人家都要用“分面”(即:面粉)油煎“茶馓(sáo)”、“风车”、“卷筋”等面食,还要“拜祖宗”。

“下元节”是农历十月十五日,为了庆贺丰收,村民们要去“社屋”祭祀,同样也要将菩萨抬出来嬉,还要“唱戏”(演戏)庆贺。

“三官”指的是道教中所信仰的“天官”、“地官”和“水官”三位神灵。传说天官的生日是“上元”,地官的生日是“中元”,水官的生日是“下元”。明《汝州新造三官庙记》一文中写道:“三官者出于道家,其说以天、地、水府为三元,能为人赐福赦罪解厄。”“三元宫”(三官堂)內供有“三官”的塑身。

“小年”,就是每年的腊月二十四日,从这天开始家家户户办年货准备过年,农家要“送灶”,祭拜“灶司菩萨”。店家祭拜财神爷,宴请店伙计,遣分各处收账。亦可指某农产品因气候的原因,而歉收的年份为“小年”,反之则为“大年”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