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爱自己从改变开始 ( 散文 )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左传》记载:“太上有立德,其次有立功,其次有立言,传之久远,此之谓不朽”此处的“立德”,便是指会做人,拥有好人品。一个人真正的资本,不是美貌,也不是金钱而是人品,人品也是彼此心灵最后的依赖。

品行一直都是我做人立事首要准则,可是现在有一个问题?为什么这样的人,老是遇到奇葩的人,奇葩的事,对我挑战极大的问题?经过我的反思总结,答案露出水面了。

1、  善良没有底线,不带锋芒

生命是一种回声,你把善良给了别人,终会从别人那里收获善意。但是善良的没有锋芒和棱角,毫无底线的话,就会给对方一种错误信息,我很软弱。安分守己、处处为别人着想的老好人,别人对你的印象就是:你这么好,一定会帮我,一定不会拒绝我,一定可体谅原谅我。于是接踵而至的就是所有倒霉的垃圾事就会扔给你。原来单位有个小姑娘,是个浑身是“刺”、一惹就毛的人,领导布置任务的时候总是要提前和她商量,提前做让步。而总是把棘手的问题向我扔过来,你能力强,又顾全大局,这个事交给你我放心。领导从来不会想我的接受程度和任务的难度。人性有时候就是这么让人伤心。欺软怕硬,拜高踩低,捏软柿子,欺负傻孩子。自己受伤的时候总是在小小的角落,暗自哭泣,不知道自己的利益受到了侵犯,昂起自己不卑不亢的脸告诉他们:对不起,不好意思,姐姐也是有脾气的人,我不是一个刺头事妈,更不再做那个在角落里默默含泪微笑的老好人,自己的权益,我要争取,不能指望别人宅心仁厚,我可以出让一部分利益,但是这种让步我是有底线的。我尽量做个有情有义的好人,但请别再拿好人来进行道德绑架,姐姐已经不吃这一套了。

2、  从来不发脾气,一味的隐忍

之前读曾国藩的时候,知道曾国藩都是以宽待人,无论任何事任何话都往自己的心里藏,从来不发脾气,最后中风去世。左宗棠则不然,性格外露,有什么不高兴不满意都会发脾气,从不往心里放,活的时间比曾国藩长了12年。发脾气比生闷气好,很多情绪憋在自己的心里,长期压抑就会在健康上引发问题。要适时发个脾气,让自己的身体呼吸一下新鲜空气,让身体处于健康状态。由于自己脾气好,不发脾气,让人觉得我不在乎无所谓,给别人一种错误信息,有事你说话就行,没有不行的事。发脾气还是有必要的,可以说明我很不开心了,你这样的话会让我很生气,看到的人懂得的人自然就明白了我的底线在哪里。

3、  与自己品行和志趣不相投的人,要远离

曾国藩言:择友乃人生第一要义。他一生中结交的益友皆志存高远之人,心怀大志,品性高洁,学识渊博的人。在这些朋友的影响下,他才一步步走向了自己心向往的方向。道不同,不相为谋,聊不到一起,想不到一块,那就只能敬而远之了。“行合趋同,千里相从;行不合,趋不同,对门不通”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网络配图)

人生已经走了一半,千山万水都走过,学着对自己负责。


作者简介:

———

李宝苓 , 笔名草原青青,山东泰安人。文学爱好者,一直走在实现梦想的路上,注重灵魂的成长,努力活出自己的光彩。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