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周纯章 ▏ 家乡的味道 (散文)

 金鸽子文艺 2020-08-06


家乡的味道

作者   /  周纯章

( 江苏昆山 )

2020.2.20

家乡的味道是一种思念,一种习惯,一种文化,是一种烙在心底永不磨灭的记忆。

家乡的味道就是奶奶的味道。记得上小学的时候,奶奶熬的豇豆粥特别好吃。奶奶和办事处的几个老姐妹在东顺河荒地或者屋角种了一些豇豆,把豇豆采回家晒干,又泡开,奶奶用炭火熬了两三个小时,这样的豆粥甭提有多香了。

上初中了,我一个人拎着锤子上山砸石子。后来,把我的母亲和妹妹都带上了黑鱼塘。母亲天不亮就起床,炒好一大碗咸菜,做了一锅菜干饭,我中午就把它们带到黑鱼塘,然后去上学。下午放学后我不想去砸石子,却跑到淮河边去练翻跟头,有时玩到天黑才回家,啃着杂面馒头就着咸菜底子,吃得那么津津有味。那时的咸菜连续雪里蕻都不是,怀远话叫辣菜,菜根切得碎碎的,就着杂面馒头吃得津津有味。感谢当年的菜根,现在想来,有苦才有甜。洪应明在《菜根谭》里说,咬得菜根则百事可做。

家乡的味道就是母亲的味道。母亲把大河湾的蚕豆、黄豆和小虾煮好了,用洗好的玻璃瓶塞得满满的,给我带到大学里吃。七九年,安师大的礼堂里,大家把从家里带的豆瓣酱摆好,有一比拼:周家群的豆瓣酱透着三眼井的味道;马劲的黄豆酱有着回民的牛肉清香;周成林的黄豆酱里总有着小庙山腊肉的熏香……就是通过这些豆瓣酱我认识了大家,熟悉了大家家乡的味道。大学四年里最不能忘记的,就是家乡的味道。

刚到陆家中学的那个夏天去蹭空调,想起小时候跟着爷爷到大坝上去乘凉,爷爷总会带片沙沟的红沙瓤西瓜或者文昌街北头的小跑肉给我吃,家乡的味道是那么美妙,令人难以忘怀。

最不能忘记的是在曲艺队下乡演出的那些日子:龙亢镇的生炸圆子、河榴镇的小豆饼子、新河的玉兰酥、梅桥的炒绿豆芽……怀远人民用当地的特色小吃招待我们,在常坟剧院,在龙亢剧院,在河榴剧院,在包集剧院,在万福的打麦场上,在昏暗的汽油等下,伴着摇曳的电影屏幕,我拼命地讲着从天津曲艺团学来的山东快书《鲁达除霸》,我和我的队友们拼命的演出,以对得起家乡的味道,家乡的味道让人忘也忘不掉。

施一公教授说,人的味蕾就靠600多个细胞去感知。怀远的山,怀远的水,怀远的食物培养了我们的遗传基因,正是这家乡特有的味道,调动了600多个细胞中的两三个特殊记忆,遗传基因里镌刻着对家乡永恒的记忆。记得某部电视剧里,用家乡的土泡水喝,竟治好了一种瘙痒症。特殊的细胞感知着特殊的一方水土,家乡的味道是任何山珍海味取代不了的。

去年春节回家,母亲早早给我备好了一锅豇豆稀饭,那锅稀饭是用怀远的豇豆,怀远的米,怀远的水精心熬制的,那浓浓的情,是母亲的味道。

母亲的味道就是家乡的味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