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人送别诗的五重境界,诗仙李白仅列第二,还有三人在他前面

 江山携手 2020-08-06

送别诗是唐诗中十分常见的一种类型。在那个以诗为乐的年代,文人之间作别,总要吟诗作赋一番,所以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送别之作。比如李颀的《送魏万之京》、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杜甫的《奉济驿重送严公四韵》等。在众多的名篇佳作中,却有五种截然不同的风格,写出了五重截然不同的境界,我们今天就来看看是哪五重种境界。

第一重境界——惜别之境

代表作:送元二使安西

作者:王维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朋友远足,以酒饯行,这是最为常见的送别方式。而离别之时最常有的感情是什么?是说不尽的离愁,唱不尽的别绪。

王维的这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道出了所有送行之人的心声。

“后之咏别者,千言万语,怠不能出其意之外”,故称之为送别的第一重境界。

第二重境界——飘逸之境

代表作: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他人送别都是当面作诗,而诗仙却是等朋友走了以后才作,果然是与众不同。

他目送着孟夫子的孤帆渐行渐远,一直到看不见为止,“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同样是依依不舍,李白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故称之为第二重境界。

第三重境界——淡然之境

代表作:送别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言君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还是王维的名篇,但是这首《送别》已经完全没有了儿女情长之态,代之而起的是一种淡然,一种通透。

朋友仕途不得意,要回南山隐居,诗人既不劝慰,也不挽留,只是平淡地说:“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懂我,我也懂你,只管去吧,什么也不用说了。

这是心灵相通的默契,也是看尽沉浮后的超脱,故称之为送别的第三重境界。

第四重境界——豪迈之境

代表作:别董大

作者: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前三重境界,纵然飘逸如李白,淡然如王维,也总给人以黯然神伤之感,而高适的这首《别董大》却写出了完全不同的意境。

即便千里黄云、日光暗淡又如何,即便北风呼号、大雪纷飞又如何,普天之下到处都有朋友,又有什么可怕的呢?

普通人的离愁别绪在高适这里全无踪影。他的一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豪迈高放,慷慨激昂,能为志士增色、为游子拭泪,故称之为送别的第四重境界。

第五重境界——高远之境

代表作: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作者:王勃

城阙辅三秦,风烟望五津。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王勃是“初唐四杰”之首,才情自然是没得说的,如果不是英年早逝,成就恐怕更加斐然。他的这首《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早已妇孺皆知。

离别自然是令人伤感的,但是王勃却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只要还有我这个知己,哪怕走到天涯海角也如在近邻。

这种胸襟气度已经完全突破了时空的阻隔,身在初唐的王勃却写出了盛唐的气象,意境之旷达,格调之高远,堪称送别诗中的不世经典,故称之为送别的第五重境界。

【来源:慧姐说电影】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邮箱地址:newmedia@xxcb.cn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