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由賨人客独家原创,版权所有,抄袭必究!】 都说饮酒误事,但酒有时候也是一种催化剂,它能激发人的某些潜能,让你发挥超乎寻常的能力。比如“诗仙”李白,他就能在醉酒后做作出很多永垂不朽的诗篇,比如他的《将进酒》就是其中佳作。李白因此也成为我国历史上著名的“酒仙儿”。 说也奇怪:李白在醉酒情况下作出的诗,往往在酒后却作不出来,达不到那种意境,这真的是灵感就在那一瞬间,稍纵即逝,连诗仙都不例外。 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个李白因醉酒而留下的遗憾。 话说李白是无酒不欢,哪里有酒就往哪里钻。有一天,他来到了一个叫青林口的地方,这里有个铁匠,因慕诗仙之名而想与之结交,但又没有像样的理由,他听说李白喜欢饮酒,就编了一个谎言说自己家有“百年佳酿”,邀请李太白来品尝。 李白只知有酒,哪管他什么铁匠不铁匠,欣然前往。 结果李白喝了铁匠的“百年佳酿”后,觉得不对,以他多年的饮酒经验,阅酒无数,觉着这酒没有什么不同寻常的地方,很普通,就质问铁匠。 铁匠只有信口开河说这酒一喝就醉,能醉百年,故称“百年佳酿”。 李白听了心知自己上当了,但出于铁匠的一番好意,也不好说什么,继续豪饮杯中之物。 铁匠见机会难得,就请李白为他作诗一首,留作纪念。 青林口,白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 说的是在青林口这个地方有一个白白的铁匠,他烧着红炉,用着黑炭,坐南朝北在打东西(铁)。 简单一句叙事,却用了“青红黑(皂)白”四种颜色,以及“东西南北”四个方位,真是构思巧妙,对仗工整。 铁匠正期待李白写出下联,可是这时李白却因酒劲过头而昏睡过去了。 第二天,李白醒后,铁匠请他把下联写完,李白却怎么也想不出要写什么了。 就这样,这幅只有上联的对联流传了下来,成为千古绝对,至今仍有很多人自告奋勇去对下联,但始终难有上乘之作。比如: 西汉时,东方朔,在北方,吃南瓜,夏去冬来读春秋。 用春夏秋冬来对东南西北,但前面又用东南西北来对青红皂白,感觉有点重复。又如: 瘦西湖,胖挑夫,坐矮凳,卖高瓜,称斤论两捡短长。 前面用瘦、胖、矮、高对应青红皂白,算工整,但感觉像强行拼凑;后面用斤两长短对应东南西北,不算很工整。还有诸如下面这类的: 紫禁城,黄天子,开金卷,落红章。合纵连横话经纬。 绿玉簪,粉佳人,对紫镜,戴黄花,顾后瞻前呼左右。 我觉得都还欠佳,先不说文笔,至少从对应上都很牵强。 笔侠左思右想,费了好大劲儿想出一个对仗句来,斗胆向大家献丑,希望大家多多批评指教。我的下联是: 青林口,白铁匠,生红炉,烧黑炭,坐南朝北打东西。 初相逢,老酒鬼,喝陈酿,品新味,思前想后问左右。 李白的上联是写铁匠的,下联我觉得应该写李白自己,而李白此来的目的是喝酒,所以主题一定离不开酒。 意思是:第一次和这个铁匠相逢,去喝他家的陈酿,却喝出新酒的味道,想来想去只有问旁人:这是百年陈酿吗? 当然用词上有很多欠妥的地方,但我觉得方向对了,不一定要用颜色去对颜色,而且要站在诗人的立场去对应,而不是写前世甚至后世的内容,这样才不落于俗套和失真。 希望大家多多修改。 如果您喜欢作者的风格,请顺手给个赞! 明天继续…… 本文作者《賨人客》,号“蜀山笔侠”,一个文章会“说话”的历史作者,专注于不同角度看历史,探索不一样的春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