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非遗味道 | 122年!从清朝「卖萌」至今的耳聋伯元宵

 老朱748ib1xkur 2020-08-06

千万年来 我们生养在这八闽大地之上

闽江的滋育 三山的荫庇

祖祖辈辈留下的经验和智慧

使我们的生命与文明在这里生根发芽

百代兴衰 先人走过的路

交汇成今天我们共有的文化遗产

这浪漫而厚重的礼物

值得被深刻而虔诚地传承

时至今日 非遗与传承者们

依旧在这片动人的土地上 诉说着

「非遗味道」第一期

我们走进耳聋伯元宵

从清朝传承至今的非遗味道

小小的元宵里蕴藏着多少动人的故事?

受访者:林英德,福州人,「耳聋伯元宵」的第三代传人。

01

 从肩挑担卖到摆摊开店  

到耳聋伯元宵店的时候,天空中正飘着淅淅沥沥的小雨,店门外立着几把颜色过时的伞,往店里望去,是几个老人佝偻的背影。是什么样的味道,老人家们就算下雨也要不辞辛苦地来吃?

「老板啊,我可是吃你父亲做的元宵长大的!」老人用爽朗的福州口音与老板攀谈着,听到这话,年过半百的林英德露出了像孩子一般的笑容,温暖而纯真。一碗耳聋伯的元宵,承载着多少福州人旧时的记忆。

「耳聋伯」林桂芳

「耳聋伯元宵」始创于1898年清光绪时期,创立之初,并无门店。耳聋伯正名林桂芳,当时拜了一个手艺很好的老师傅学手艺,擅长做元宵、汤圆、红糖莳、芝麻莳一类的福州传统莳粿。

年轻时他生了一场病,导致耳力出现了问题,所以顾客都叫他耳聋伯。一开始他只是肩挑担扛在路边巷里叫卖,也常常跟随闽剧戏班去,上面在唱戏,下面在卖元宵。「闽剧戏班去长乐、福清唱戏,他就跟着一起去,闽剧那几个老板跟我父亲都是很好的朋友。」

福州前万寿桥

后来耳聋伯的名气逐渐大了起来,在当时还叫万寿桥的解放大桥摆摊。林英德回忆:「当时叫桂芳元宵,对面是福聚楼,这边是南洋楼。」这些对于我们陌生的名字,他至今依然印象深刻。

「下午一两点开始摆摊,那个时候没电,起摊生火,烧汤下莳,一刻也不能耽搁。那时的碗都是客人自带,元宵一下锅就有客人拿着碗等着。」直到传到现在林英德的手上后才开始开店,耳聋伯的味道代代吟诵,百年不衰。

年轻时的林英德

随着耳聋伯年纪越来越大,每天打米浆包元宵,已经力不从心。正值林英德从国企下岗,于是他当仁不让的接过了传承的接力棒,几经更迁,2000年时终于在苍霞新城租下了一个店面,同时注册了「耳聋伯元宵」的商标。

2000年的耳聋伯元宵店

02

 元宵馅内饱含的乡愁人情 

如今的耳聋伯元宵店

乡愁,一端是我们自身,一端是故乡,而耳聋伯元宵的味道将这两端紧紧的连在了一起,对于土生土长的福州人是如此,对于那些散落在世界各地的闽人华侨们也是一样。

马来西亚华侨旅行团

美国华侨一家

大到马来西亚十几人的华侨旅行团,小到几口人的美国华侨一家人,这些在林英德口中既是亲人又是客人的华侨们,但凡有来福州都会到耳聋伯元宵这里尝尝家乡的味道。「光在这儿吃还不够,还要成箱成箱地打包带走!」林英德的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他还会把这些照片一张张留着,算是一种对乡愁的纪念吧。

耳聋伯元宵强调「肉馅分明」

为了能让所有人都能尝到地地道道的乡愁味,耳聋伯的元宵一直采用古法。糯米加粳米按比例配好浸泡,软化后师傅根据气温湿度的不同打浆,然后沥干蒸熟反复揉匀做成元宵皮。而内陷则采用富有胶质口感的猪后腿肉,吃起来肉馅酱香十足而又皮肉分离,是一种「脱核」感。

与大多数福州的传统技艺一样,耳聋伯元宵的传承,都是在这小小的一家人里世代流转的。林英德五六岁就已经跟着父亲学做元宵了,「把搓成型的米浆捏成一团圆球摁在鼻子上,像个小雪人。」而如今,林英德的儿子林威,也成了这交接中的一环。

03

 未来的传承还在延续 

耳聋伯元宵第四代传人林威

年轻时的林威还不能明白这种匠心传承对他来说的意义,直到经过了部队的锻炼之后,2004年,林威转业归来开始在店里帮忙、学习手艺,接手后厨的工作。积攒了几年经验之后2010年由父亲出资林威在君临天华开了自已第一家店,第四代传人正式出师。

未来的传承,正在延续着。在采访林英德的时候听到最多莫过于「传统」,而在林威身上,我看到了耳聋伯元宵新的可能,这个非遗手艺的新种子,正在未来的土壤上发芽。

2018年耳聋伯元宵在达明路美食街的摊位

耳聋伯元宵在2018年时将小小的元宵丸带到了达明路美食街的摊位上。在福州的一个新兴的旅游景点与城市名片上开设分店,「我们的非遗文化都是走过非常曲折的路,一代代传承下来的。有好的东西需要弘扬,需要与大众分享。」

这是林威与父亲的共同愿望,不仅要固守在原有的方寸天地的老店里,还要走出去,让更多的人感受到福州非遗文化的魅力。

随着上下杭的整修,今年耳聋伯元宵也在这个展现福州传统文化的窗口中开了分店,而闽侯的元宵工厂也已建成。老店、新摊位、新窗口、新工厂,耳聋伯元宵正在一步一个脚印,向我们展示非遗传承的美好未来。

林威正在教导儿子元宵制作技艺

就在我们即将结束采访的时候,我们看到了林威正在细心地将耳聋伯元宵的制作传授给儿子,仿佛是几十年前的场景重现。百年传承至今的非遗味道,知来处,明去处,未来的传承,正在悄然发生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