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李自成秘史:决定历史走向的荥阳大会到底存不存在?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明朝末年,天下大乱,流寇四起,农民起义频发。但在很长一段时间里,农民起义队伍虽多,却散于四方,各自为政,很容易被明军围追堵截,各个击破,并未成气候。而后来发生了一件重大历史事件,改变了这种局面,聚合了各路起义力量,并最终导致了大明王朝的覆灭,这就是荥阳大会。

崇祯七年(1634年)冬天,来自天南海北的13家72营的义军将领齐聚河南荥阳,共商战略方针、反明大计,史称荥阳大会。与会人员包括高迎祥、张献忠、左金王等诸多著名起义军头领,几乎囊括了全国的义军力量。

当时李自成只是高迎祥帐下的一位部将,势力和名气都不大,但是在荥阳大会上,正是这位名不见经传的“闯将”脱颖而出,提出了“分兵定向”的主张。李自成呼吁各路起义军舍弃个人恩怨得失,联手共同抗明,把起义军分成东、西、南、北四路,分别出击和敌人作战,并把起义军的主力放在敌人兵力薄弱的东面。李自成的慷慨陈词和远见卓识最终征服了在场所有人,得到大家一致认可,于是李自成当场分配了各路人马的作战方向和任务目标,反明斗争从此进入了高潮时期。

荥阳大会上,李自成因为过人的胆略和卓越的军事才能而崭露头角,名声大噪,他指明了农民起义军今后的战略方向,为最终推翻明王朝的统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所以,荥阳大会无疑是改变历史走向的重大历史事件。可奇怪的是,这样一个直接影响历史进程的重要会议,却只见于明末文人吴伟业一人的记载中,而在其他史料中鲜有提及,几乎成了孤证,实在令人费解。

崇祯八年前后,农民起义军从一盘散沙突变成一股强力,其中原因究竟是不是吴伟业笔下的“荥阳大会”呢?早在清初,就有人对荥阳大会存在与否提出质疑,吴伟业则一直坚称,荥阳大会绝非他杜撰,而是根据李自成的手下讲述如实记载。按理说,这属于当时之人记当时之事,又有参与大会之人的口述证词,可信度应该很高。只是不知道,这个所谓的“当事人”是否真的存在,如果存在,此“当事人”又有没有为了吹捧旧主而杜撰荥阳大会的可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