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溥仪曝光皇帝选妃内幕:我选的皇后是文绣,后被迫改为婉容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民国十一年(1922年)阴历十二月初一,刚满16岁的末代皇帝溥仪在紫禁城内一次性娶了皇后婉容和淑妃文绣。这是中国历史上最后的皇帝大婚典礼。

对于民国十年(1921年)年初的“选妃”,年仅15岁的溥仪是懵懂的,那时的他对女人、对婚姻都毫无兴趣,唯一让他期待的是结婚就意味着成人,婚后他可以有更多的自由和权力。

清朝皇帝对选妃、选皇后向来是没有什么自主权的,这种情况在晚清尤为明显。由于同治帝选的皇后慈禧很不满意,所以到光绪帝时慈禧便自作主张,把自己的内侄女硬塞给了光绪做了皇后,是为后来的隆裕太后。

虽然所谓的“自主”只是走形式,但皇帝还是要对后妃人选“钦定”一下的。按照同治帝和光绪帝的传统,具体办法就是:候选女子站成一排,由皇帝当面挑选,看中哪位就给她个玉如意或荷包,作为定情信物。

到了宣统帝(溥仪)的朝代,举国上下都讲究自由民主和男女平等,再把人家姑娘摆成一排任人挑选似乎不太尊重,于是王公大臣商议后改为看照片选后妃。但是,晚清民国时的照相技术大家是知道的,失真度甚至超过了当下的美颜相机,所以溥仪选起来全靠运气。

溥仪回忆说,当时有四张照片送到养心殿让他从中挑选一位皇后,但在他看来四位姑娘没什么区别,都是一样的脸蛋一样的身材,唯一的不同可能只有衣服了。他没费什么工夫便选了其中看着顺眼的文绣(当年只有12岁),然后用铅笔在照片上画了一个圈。

溥仪是选好了,但端康太妃(即珍妃的姐姐,光绪帝的瑾妃)却对所选结果很不满意,因为她中意的是荣源的女儿婉容,所以她硬是逼着溥仪改选婉容为后。对此,溥仪倒是没什么所谓的,反正他谁都不认识,谁也不爱。

但荣惠太妃(同治帝妃子)却说:“既然皇上已经圈了文绣,她是不可能再嫁臣民了,必须同时纳为皇妃。”王公大臣们也觉得有理,历朝历代皇帝也都是要有妃子的。于是,溥仪一下子有了两个“妻子”——一个是他自己选的文绣,一个是别人选的婉容。

溥仪当年是犯了“男人都会犯的错误”——相信女人的照片,所以才会选了文绣。实际上,皇后婉容要比淑妃文绣漂亮很多,很多见过婉容真容的人都大赞其美貌与气质,而文绣却被今人认为酷似凤姐。所以奉劝各位男孩男人们,千万不要轻易相信女人的照片,否则恐怕要一失足成千古恨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