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清官孙嘉淦告老还乡时为何用五十箱破砖冒充银子,是作秀吗?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注:本文涉及年龄,按照旧时习惯均采用虚岁。)

古代评价臣子有两个最高标准,其一是“文死谏,武死战”,其二是“文官不爱财,武将不怕死”。也就是说,最完美的文臣具有两大特征,即“敢于直言进谏”以及“为官清廉”。

按照这个最高标准,明清各有一个“人臣典范”,明朝的就是大名鼎鼎的海瑞海青天,而清朝的则是本文的主人公孙嘉淦。

孙嘉淦,字锡公,又字懿斋,号静轩,山西兴县人,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著名的谏臣、清官。

康熙五十二年(公元1713年),31岁的孙嘉淦始中进士,初入官场,所以他的主要事迹都发生在雍正年间和乾隆年间。

孙嘉淦成名于雍正初年,只是,他的成名方式着实惊险了些。雍正皇帝刚刚登基,孙嘉淦就秉承着他一贯的耿直性格给新皇帝上疏提出了三大建议:其一,皇上啊,你要大度,要善待自己的兄弟;其二,皇上啊,你要爱民,要减少苛捐杂税;其三,皇上啊,你要热爱和平,西北的战事就停了吧!

(出自《清史稿·孙嘉淦传》,原文:世宗初即位,命诸臣皆得上封事。嘉淦上疏陈三事——请亲骨肉,停捐纳,罢西兵。)

孙嘉淦所提的这三点建议正如一枚重磅炸弹,瞬间就让雍正皇帝暴跳如雷。这第二条和第三条也就算了,但第一条的“善待兄弟”无疑是直接触碰到了雍正皇帝的死穴,直指他“弑兄屠弟”之事。

作为“九子夺嫡”的最终赢家,关于雍正登基向来有“阴谋篡位”说,而雍正登基之初,更是由于狠辣手段清算兄弟遭到诟病,朝野上下谁人不知这是雍正皇帝的一个心结,不能碰,不可说。但是,人家孙嘉淦偏偏不管那一套,竟然就白纸黑字将“善待兄弟”作为一条建议写在了给雍正皇帝的奏疏上。

雍正看到这封奏疏时的心情可想而知,他甚至有杀了孙嘉淦的想法,但身边的辅臣朱轼却委婉地劝谏说:“臣以为,孙嘉淦虽然狂妄,但胆量可嘉。”雍正闻言竟然也笑了,说:“嗯,我也佩服孙嘉淦的胆量。”

就这样,孙嘉淦以一种最危险的方式进入了雍正皇帝的视野,并开始得到重用,他在雍正朝历任国子监祭酒、顺天府尹、工部侍郎等要职,在乾隆朝则历任吏部尚书、直隶总督、湖广总督、翰林院掌院学士等要职。

可以肯定的是,孙嘉淦上疏雍正直言进谏绝非为了引起注意,因为他得到重用后仍不改耿直本性。在国子监祭酒任上,孙嘉淦又因为在任用人才问题上与雍正意见不合而公然顶撞皇上。盛怒之下,雍正皇帝把孙嘉淦交由刑部定罪。孙嘉淦当众顶撞皇上,实乃大不敬,所以刑部拟将其定为死罪。

但消气后的雍正却说:“孙嘉淦憨是憨,但他确实不怕死,不爱钱,是个好官。”于是,雍正亲自下旨赦免了孙嘉淦,并把他派去户部银库效力。这个处罚实则是“明降暗升”,由于孙嘉淦的清廉,他不久后就调任刑部侍郎,兼任吏部侍郎,权力更胜从前。

孙嘉淦最为后人津津乐道的一件事则是发生在乾隆朝,此事后来甚至成了诸多文学和影视作品的改编对象,被张冠李戴到各种官员头上,其历史原型其实就是孙嘉淦。

这件事就是著名的“砖块变银块”。

乾隆十二年(公元1747年),65岁的孙嘉淦请求告老还乡得到乾隆皇帝批准。(注:两年后,孙嘉淦又被请回京城继续担当要职。)

没想到,孙嘉淦的这次告老还乡却掀起了轩然大波,原因是有人举报他平时假装清廉,实际上却是个大贪官,回乡竟然带了好几骡车的金银财宝。

乾隆接到如此状告,当然不能坐视不管,于是派人前去拦截查实。果不其然,孙嘉淦的回乡车队声势浩大,而且骡车上确实装有几十口巨大的木箱子。可当乾隆打开木箱子却傻了眼,原来,箱子中并非是什么金银财宝,而是货真价实的破旧砖块。

乾隆不解,问孙嘉淦何意。孙嘉淦解释说,他虽然为官30余载,却并未攒下什么家当,如今两手空空告老还乡难免面子上过不去,而且,沿途百姓看见了也会觉得朝廷亏待了他,有损皇上恩德。再加上孙嘉淦老家实在贫寒,连用以遮风挡雨的房屋都没有,此番回家,他打算用这些废弃的砖块修补房屋以供养老,同时,由于这些砖块来自京城,也能给他晚年留一个念想。

乾隆听完孙嘉淦的解释后非常感动,于是下令把砖块卸下换成了银块,以表彰孙嘉淦的清廉和苦心。据说,当时是用五十箱的破砖换了五千两银子,这笔“买卖”,孙嘉淦赚大了。

回望孙嘉淦的一生,他确实非常耿直而清廉,无论是直言进谏还是砖块冒充银块,确实都不是作秀,而是发自肺腑的举动,都是为国为君着想,并没有丝毫私心。

参考资料:《清史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