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唐高宗、宋高宗均毁誉参半,乾隆的庙号为什么仍定为“高宗”?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古代帝王驾崩后,加有谥号和庙号。最开始谥号是对历史人物的评价性文字,而庙号则是帝王在太庙中供奉时所称呼的名号,但随着帝王谥号字数的不断膨胀,且都是美谥,庙号便逐渐取代谥号起到了盖棺定论的功用。所以,庙号往往承载着帝王一生的功过是非,向来为皇家所重视。

纵观历史,太祖、高祖、世祖、太宗、仁宗等都是后世熟知的好庙号,相形之下,“高宗”似乎弱了点,唐高宗李治以及宋高宗赵构都是毁誉参半。既然如此,自称“十全老人”的乾隆皇帝死后为什么还是用了“高宗”庙号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如下,若有不当或不足,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乾隆皇帝画像)

按照历朝历代的惯例,无论是谥号还是庙号,一般都是由继任皇帝加给前任皇帝的。但乾隆的情况比较特殊,他的“高宗”庙号,很大程度上是出自本人意愿。根据《清仁宗实录》记载,他晚年确实在嘉庆皇帝和军机大臣面前表达过对自己死后庙号的想法。

庙号分为两大类,开疆拓土称“祖”,守业有成称“宗”。由于清朝已经有了努尔哈赤、顺治和康熙三个“祖”,而乾隆皇帝又没有“开疆拓土之功”,确实不具备称“祖”的基本条件,所以只能称“宗”。
庙号选字有褒贬之分,太祖、高祖开国立业,世祖、太宗发扬光大,世宗、高宗守成令主(守成令主的意思就是:守着祖宗打下的江山,继承前辈的传统并发扬光大)。无论称“祖”还是称“宗”,“高”与“太”和“世”一样,都是第一流的好庙号。所以最好的庙号无外乎“太祖”、“高祖”、“世祖”、“太宗”、“高宗”、“世宗”,历史上的典型例子分别是:明太祖朱元璋、唐高祖李渊、元世祖忽必烈、唐太宗李世民、唐高宗李治、汉世宗刘彻(即汉武帝)。
(乾隆皇帝剧照)

但是同一朝代,庙号肯定是不能重复的,所以,我们先来看看清朝前五位皇帝的庙号。第一任皇帝努尔哈赤,庙号“太祖”;第二任皇帝皇太极,庙号“太宗”;第三任皇帝顺治,庙号“世祖”;第四位皇帝康熙,庙号“圣祖”;第五位皇帝雍正,庙号“世宗”。

看到这里瞬间明朗了,六个最常用的好庙号,清朝前五个皇帝用掉了四个,只剩下了“高祖”和“高宗”,而前文分析过,乾隆是不能称“祖”的,所以只能选“高宗”了。

谥法有云:德覆万物曰高;功德盛大曰高;覆帱同天曰高。由此可见,无论是“高祖”还是“高宗”,确实都是很高的赞语。但是,历史上的高宗其实是很少的,除了乾隆帝,比较著名的也就只有唐高宗李治和宋高宗赵构了。
(唐高宗李治剧照)

如今看来,唐高宗李治和宋高宗赵构都是比较有争议的皇帝。但在历史真实中,他们在各自王朝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唐高宗李治在位期间,先后灭掉了西突厥、百济、高句丽,将大唐疆域拓展到东起朝鲜半岛,西临咸海(一说里海),北包贝加尔湖,南至越南横山。这个版图创唐朝之最,超越了唐太宗时期和唐玄宗时期。所以,按照“开疆拓土称祖”的准则,李治甚至有称“祖”的资格,最终称“高宗”,已经算是谦逊。

宋高宗赵构的情况更无需多言,他纵然有千错万错,毕竟延续了大宋江山149年国祚。按理说,他应该与刘秀、忽必烈、顺治一样称“世祖”,最终称“高宗”,也算是自降身价。
(宋高宗照顾画像)

所以,在乾隆皇帝看来,“高宗”确实已经是他可选的庙号里最好的一个了。另外,“高”这个字,也非常符合乾隆皇帝的个人情况,他皇帝活了89岁,是中国历史上寿命最长的皇帝,“高”含有“高寿”之意。

嘉庆四年正月初三(公元1799年2月7日),乾隆皇帝卒于养心殿,享年89岁。当日,嘉庆帝表明:若论功绩,我皇考本应称“祖”,但我皇考生前已经有了“称宗为是”的谕旨,不便违抗。按谥法,肇纪立极曰高。我皇考圣神文武,式廓鸿基,故称“高宗”。

就这样,乾隆皇帝死后庙号定为“高宗”,谥号法天隆运至诚先觉体元立极敷文奋武钦明孝慈神圣纯皇帝这既是嘉庆的决定,也符合乾隆本人意愿。

参考资料:《清仁宗实录》、《清史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