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良退隐后,在幕后操纵了两件事,每一件都是在帮吕后谋权

 小白兔日记 2020-08-06
文/蓝梦岛主
原创文章,已开启全网维权,抄袭必究!

西汉开国功臣张良以“谋国不谋私”闻名于历史。所谓“谋国不谋私”,就是说他不贪权、不爱财,在帮助刘邦打下江山后急流勇退,提前退休颐养天年去了。后人据此得出结论,萧何能善终那是因为智商高,而张良能善终则是因为境界高,他根本不屑于争权夺利,所以能够远离政治漩涡,在西汉初年的血雨腥风中独善其身。

但远离朝堂并不意味着远离朝政,历史真相是,退居幕后的张良仍在暗中操控前朝大事,其中两件更是直接改变了西汉历史。
(张良画像)

事件一:帮助刘盈争储

出处:司马迁·《史记·卷五十五·留侯世家》

刘邦晚年宠爱戚夫人,渐渐有了废掉太子刘盈,改立庶子刘如意为继承人的想法。为了保住儿子的储君之位,吕后可谓是费尽心机,怎奈刘邦态度坚决,无法挽回。万般无奈下,吕后只能向张良求援。

按理说,太子者,国之根本也,臣子插手国本之争那是大忌,但张良还真就用心为吕后献上了一计,那就是请“商山四皓”出山助阵。

这个“商山四皓”是秦始皇时四位信奉黄老之学的博士,在汉朝初年具有很高的威望,刘邦屡次拜请四位老者辅佐社稷,均被拒之门外,连面都没见上。但这次在张良的亲自谋划下,竟然真的请出了传说中的“商山四皓”。

当太子刘盈带着“商山四皓”出现在宴会之上,刘邦大为震惊,事后他对戚夫人说:“太子有此四人辅佐,连我也无法动他了。刘邦认为刘盈羽翼已满,轻易废黜必定动摇国本,所以只能打消了废长立幼的念头。刘盈的太子之位就此稳固。
(《美人心计》汉惠帝刘盈剧照,扮演者:罗晋)
事件二:帮助诸吕争权

出处:司马迁·《史记·吕太后本纪》

刘邦驾崩后,太子刘盈顺利继位,是为汉惠帝。但是刘盈只当了7年皇帝,便不幸早亡了,年仅23虚岁。

汉惠帝的葬礼上,已经退休的张良派自己儿子张辟疆给丞相陈平传话,大意就是让陈平主动上书请求拜吕台、吕产、吕禄为将,如此一来,吕后心安,大家平安。

汉惠帝死后,朝中主要有三股势力在争夺权柄,其一是诸吕派,其二是功臣派,其三是刘氏宗亲派。张良的这个计谋,看似是在保全功臣派,但客观上却直接导致了诸吕势力的增大。
(《楚汉传奇》吕后剧照,扮演者:秦岚)

以上两件事,无论是帮助刘盈争储,还是帮助诸吕争权,实际上都是受吕后所托。那么问题来了,号称“谋国不谋私”的张良,为什么屡次帮助后世之名极差的吕后谋权呢?
对于这个问题,笔者简要分析如下,如有不当或不足,欢迎留言各抒己见。

首先笔者认为,从本质上讲,张良确实是个“谋国不谋私”的人,他的人设并没有崩塌。但与此同时,张良隐退后仍暗中帮助吕后谋权,这也是不争的事实,并非司马迁在杜撰历史。
(《鸿门宴》张良剧照,扮演者:张涵予)

上述三股势力当中,张良之所以暗挺诸吕派,并非源于他与吕后的私交好,更不是收了吕后的什么好处,他的出发点是——以最小的代价最快的速度稳定朝局。

每逢朝代更迭、皇位交接,必定是局势动荡,危险重重,西汉初年则更是如此。张良帮刘盈争储,是因为他确实是太子的最佳人选。这倒不是说刘盈本人有多优秀,而是他背后有强大的势力集团支持,其中不但包括吕后一派,也包括周昌、叔孙通等股肱之臣。如果刘邦一意孤行,立刘如意为太子,那么必然引起诸吕派和功臣派的一致反对,甚至会导致宫变。刘如意除了父母的宠爱,毫无根基,一旦刘邦驾崩,他根本无法坐稳皇位,到时候只能是白白搭上性命。毕竟,吕后的狠辣,张良是最清楚的。
(《楚汉传奇》张良剧照,扮演者:霍青)

再说帮诸吕掌权。吕后本来就对功臣派心有忌惮,惠帝一死,又无成年儿子继承皇位,吕后因此更加不安,生怕从此失掉权柄,无法继续把持朝政。惠帝在位的七年,吕后已经是大汉王朝的实际掌权者,她的权势不是功臣派和刘氏宗亲派所能对抗的,至少暂时不能。如果三者发生正面冲突,到时候必定是三败俱伤,最终威胁的是大汉江山,受苦难的天下百姓。

张良认为,只有让诸吕掌权,吕后才能心安,只有吕后心安,才不会对功臣派和刘氏宗亲派下手。当然,后来的历史证明,张良的这步棋终究不是万无一失,只是减缓了历史悲剧的发生,却并未真正阻止历史悲剧的发生,就结果而看,可能还更惨烈,这是张良没有想到的,他还是低估了吕后的狠辣和野心。

参考资料:《史记》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