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这一生

 沙漠水滴李娜 2020-08-06


今天早晨,水滴正在看一部电影《戴珍珠耳环的少女》,电影中每一个画面都犹如油画一般,令水滴很是享受。正在这时,水滴的大师姐——高阿姨分享了一篇文章给水滴。

叫大师姐,是因为她跟水滴一样,也是中国人际关系第一人魏乐老师的弟子。叫阿姨,是因为她的年龄跟水滴的母亲差不多。

高阿姨分享的文章,是一个上海退休教授,讲述全家陪伴孙子,自上幼儿园那天起,就为备考上海四大民办小学而奋斗的,三年痛苦的经历。

教授认为:自己是教授,女儿是公务员,只有孙子成才他们两代人努力奋斗来的社会地位与资源阶层才能得到很好的传承。

于是,从孙子三岁起,他们就开始让孩子上各种培训班。结果,牺牲了孙子最珍贵的三年,换来的却是孙子因长期压力过大引起的抽动症,他们心仪的小学也与孙子失之交臂。

令教授全家崩溃的是邻居家的孩子却顺利进入了四大小学之一。他们觉得自己家一直都比邻居优越,这次反倒让邻居压了一头,这个气实在令他们难以压下。最后的结果是,他们决定移民。

其实这样的故事在很多城市每年都在上演,水滴根本无法理解那些给孩子施加高压的父母们。从小就逼孩子学这学那,难道真能逼出一个孩子渴望的未来?水滴不相信。因为父母们根本不知道孩子渴望的未来是什么样子的,说来说去,他们是强迫孩子按他们理想的状态去奋斗去生活。去满足他们自己的虚荣心。

我们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不一样的。别说不同阶层的人了,就算一个家庭的两个孩子他们的一生也是完全不同的,我们又何必去帮孩子规划他们的未来呢?

大连一个45岁的亿万富翁因严重抑郁去世了。

从他生前的日记中,他的家人了解到,他每天只休息3、4个小时,把大量时间都用于工作中,他拼命赚钱却没有时间享受生活。他的快乐竟然来自于一次汽车在路上意外抛锚。他一个人步行去公司,惊奇的发现路边有那么多有趣的店面,他甚至看到了迎春花。

家人们,一个亿万富翁,他人生最大的惊喜与快乐居然是因意外看到的路边的迎春花,你们能理解吗?他每天不是在飞机上就是在汽车上要么就在会议室里,他有钱有地位却没有快乐。

正因为如此,他的儿子不想过与父亲一样的生活,于是选择去一家小公司上班,业余时间开了一个并不怎么赚钱的书吧,日子过得很平静,但是他很快乐。

如果那位亿万富翁没有过早的离开人世,他一定不希望儿子选择这样一种平淡的生活。也许他内心想,但面子上却无论如何都过不去。

好像大多数父母都无法容忍自己孩子的平淡,但是他们却忽略了无论平淡还是热烈,只要孩子满意就好,因为那才是孩子自己的选择。

想想看,从孩子出生到长大,无论衣食住行哪一点父母不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在做呢?我们是在满足孩子的需求吗?不,其实我们是在满足自己的需求。

我们喜欢清淡饭菜就准备得清淡;我们喜欢酸辣,满桌子都是酸辣;我们喜欢甜食,每盘菜都会加点糖。如果孩子的口味跟我们不一样,我们会觉得孩子真奇怪!太奇怪了!

水滴的母亲爱吃辣,做什么菜都喜欢放辣椒。暑假水滴带儿子回姥姥家,水滴的儿子吃不了辣,让姥姥别放辣椒。姥姥痛苦得不行,一到吃饭的时候就唠叨:“不吃辣椒这饭怎么吃啊?一点儿味儿都没有!”姥姥今年已经70岁了,她依然希望所有人都按她的喜好去生活。

给孩子买衣服也是一样,我们喜欢什么样儿的就给孩子买什么样儿的。比如水滴喜欢红色,觉得男孩穿红色衣服特别帅。于是经常给儿子买红色的衣服。自从儿子上幼儿园之后就拒绝穿红色,只选蓝色。他觉得蓝色才是男孩子的颜色。现在买衣服水滴都让儿子自己决定,出门穿什么衣服,什么鞋也让他自己选。

如果父母是教师就希望孩子将来也做教师,如果父母懂乐器就希望孩子将来也学乐器,如果父母是演员就希望孩子将来也学表演……

可是我们忘记了,我们是我们孩子是孩子。我们给予了孩子生命,但不意味着孩子的一生都要由我们来决定。那样的话,孩子跟傀儡又有什么区别呢?

有些父母就是不服气,觉得孩子不懂事,不能事事由着孩子来,不能孩子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想干什么就不干什么。跳舞对孩子的气质有好处必须让孩子从小学舞蹈;会打球的男生多帅呀!怎么也得让自己的儿子去打球。自己从小的梦想就是弹钢琴,可惜家里没条件,现在终于有条件了,一定要让自己的孩子弹钢琴……

结果呢?因为孩子不喜欢,所以不愿意学,每次上课都痛苦无比。家长呢?钱花了,嘴皮子磨破了,却又看不到效果。

其实如果父母想让孩子做什么事儿,不需要逼迫的,只需要帮孩子创造适合的环境,孩子自己就会做出令我们满意的选择。

比如,想让孩子学钢琴,可以陪孩子看跟钢琴有关的电影,把钢琴曲作为家里的背景音乐,带孩子去剧院看演奏会。熏陶久了,孩子就会对钢琴产生兴趣,有了兴趣那就是孩子自己想学而不是父母逼迫孩子学了。父母逼迫对孩子来讲意味着痛苦,孩子自己渴望父母去满足孩子就意味着快乐。

想让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就带孩子接触什么样的人;想让孩子喜欢看书,就经常带孩子去图书馆,家里为孩子准备足够的书;想让孩子受谁的影响,就让孩子看与谁有关的电影、传记。

父母在孩子心里埋下什么样的种子,将决定孩子今后的人生走向。父母只提供环境,路是需要孩子自己选自己走的。

我们这一生每个人都是由生到死,活的就是一个过程。

没有一个人的人生是完美的,区别就在于有些人始终都是在按自己的心意活,也许他们并没有获得世俗眼中的成功,但是他们生活得自在知足。而有些人一直都是在按别人的意愿活,尽管他们在很多人的眼中很成功,但是他们一点儿都不快乐!如果让他们回到小时候重新选择,他们一定不会选择眼前的路。

家人们,您现在是按自己的心意在活还是按别人的意愿在活呢?您又希望自己的孩子如何度过他们的一生呢?按您的意愿还是按他们自己的意愿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