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湛然居士文集

 昵称21010063 2020-08-07

湛然居士文集

《湛然居士文集》14卷,耶律楚材撰。本书是别人据楚材作品而汇编成集,最早编成于公元1233年,共9卷;系当时中书省都事宗仲亨辑录,这9卷就是现在本书的前9卷,写于公元1233年以前。后来又有人补辑了公元1233—1236年的作品,是为本书的后5卷②。黄虞稷千顷堂书目》卷二九则谓:“《湛然居士文集》十四卷,中书都事宗仲亨辑。”

书名湛然居士文集

作者耶律楚材

类别国学古籍

页数208页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出版时间1937-06

装帧平装

开本32开

更多

    图书简介

    全书以诗为主,也有一些序、疏等文章,反映了作者的部分经历、个人的真实思想和当时的社会状况。因此,是书为治元史者研究耶律楚材的思想和十三世纪初我国北方和西北史地等,提供了很有价值的资料。例如,向达在其校注《西游录·前言》中指出耶律楚材自西域东归,“并不如旧史所说扈驾归和林,而是另走天山北面长春西行的那条路。由阿里马北行过阴山至不剌城,由不剌城而东经轮台、北庭、高昌,出伊州,出大漠,以至肃州”。向先生在作出这一结论时,即参考了《湛然居士文集》卷八《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辨邪论序》、卷十三《糠孽教民十无益论序》及卷三《过夏国新安县》诸篇。谢方在其点校《湛然居士文集·前言》中,也指出了“文集中还保存了不少不见于”正史的重要史料。如关于窝阔台的医官郑景贤的事迹,就是一例。本书中耶律楚材的西域诗,是作者亲至其地身历其境而写成的,具有很高的价值,是我们研究西域地区民族历史的重要史料。[1]

    作者简介

    《湛然居士文集》是元耶律楚材的诗文集。耶律楚材(1190-1244)字晋卿,法号湛然居士,辽东丹王突欲八世孙。他自幼聪慧,“及长,博极群书,旁通天文、地理、律历、术数及释老、医卜之说,下笔为文,若宿构者”。1215年成吉思汗进中都省,录用他为近臣,耶律楚材随军西征。在戎马倥惚中,他不废翰墨,在扈从西征的征途上创作了大量的篇什。窝阔台继位时任耶律楚材为中书令,在经国之暇,耶律楚材“惟以吟咏”对于他的文学作品,元人王邻在给《湛然居士文集》作序时称其文章“以薄云天”,“贾、马丽则以赋,李、杜光焰之诗,词藻苏、黄,歌词吴、蔡,兼而有之,可谓齐全矣。”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评价较为公允:“今观其诗语,皆本色,惟意所知,不以研炼为工。”《元诗史》称:“实际耶律楚才可以说是元诗第一人,他的《湛然居士文集》是元诗史的开篇。”[2]

    全文目录

    序一

    卷一

    黄华老人题献陵吴氏成趣园诗

    和平阳王仲祥韵

    李世荣

    和李世荣见寄

    和李世荣韵

    序二

    再用其韵

    又索六经

    和移剌继先韵三首

    序三

    和薛伯通韵

    鹿尾

    过金山用人韵

    过云中赠别李尚书

    和裴子法韵

    和许昌张彦升见奇

    后序一

    和南质张学士敏之见赠七首

    后序二

    和孟驾之韵

    陈秀玉绵梨诗韵

    张敏之鸣凤曲韵

    和冀先生韵

    卷二

    和百拙禅师韵

    题平阳李君实吟醉轩

    从圣安澄老借书

    题西庵所藏佛牙二首

    和移剌继先韵二首

    过阴山和人韵

    再用前韵

    复用前韵唱玄

    用前韵送王君玉西征二首

    用前韵感事二首

    过济源和香山居士韵

    和裴子法见寄

    用李德恒韵寄景贤

    过天德和王辅之四首

    槐安席上和张梅韵

    思亲有感二首

    思友人

    赠李郡王笔

    寄云中卧佛寺照老

    寄平阳净名院润老

    云川张道人

    李俊英所藏观音像

    题西庵归一堂

    和景贤还书韵二首

    外道李浩求归再用韵示景贤

    外道李浩和景贤霏字韵予再和呈景贤

    和杨居敬韵二首

    天宁寺用彦老韵二首

    过天山周敬之席上和人韵二首

    和人韵

    丁亥过沙井和移剌子春韵二首

    再过晋阳独五台开化二老不远迎

    过清源谢汾水禅师见访

    王屋道中

    卷三

    和解天秀

    万松老人韵作十诗寄郑景贤

    万权老人真赞

    赠万松老人琴谱诗一首

    寄曲阳戒坛会首大师

    和王巨川韵

    释奠

    和移剌子春见寄五首

    寄移剌国宝

    寄景贤一十首

    和景贤韵三首

    和李世荣韵

    和景贤十首

    又一首

    王君玉韵

    过东胜用先君文献公韵二首

    过夏国新安县

    过青冢用先君文献公韵

    过青冢次贾抟霄韵二首

    再用韵以美抟霄之德

    再用韵自欢行藏

    再用韵感古

    再用韵唱玄

    过云川和刘正叔韵

    过云中和张伯坚韵

    过云中和张仲先

    过云中和王正夫韵

    过白登和李振之韵

    过天城和靳泽民韵

    过武川赠仆散令人

    过燕京和陈秀玉韵五首

    还燕京题披云楼和诸士大夫韵

    和威宁珍上人韵

    李德修

    卷四

    吕飞卿韵

    再用韵赠国华

    谢飞卿饭

    再用韵纪西游事

    再用韵赠抟霄

    再用韵谢非熊召饭

    再用韵唱玄

    再用韵

    和抟霄韵代水陆疏文因其韵为诗十首

    寄贾抟霄乞马乳

    谢马乳复用韵二首

    赠抟霄笔

    再用韵寄抟霄二首

    再用韵别非熊

    爱子金柱索诗

    赠贾非熊抟霄一首

    和李振之二首

    熊兄弟饯予之燕再用振之韵

    和连国华三首

    连国华饯予出天山因用韵

    还燕和美德明一首

    又和橙子梅韵

    和竹林一禅师韵

    西庵上人住夏禁足以诗戏之

    韩浩然用马朝卿韵

    戊子喜雨用马朝卿韵二首

    戊子饯非熊仍以吕望磻溪图为赠

    和宋子玉韵

    和李邦瑞韵二首

    和邦瑞韵送奉使之江表

    和王正之韵三首

    祝忘忧居士寿

    蜡梅二首

    谢禅师□公寄闾山紫玉

    和郑寿之韵

    寄沙井刘子春

    和琴士苗兰韵

    和人韵二首

    和武川严亚之见寄五首

    己丑过鸡鸣山

    寄天山周敬之

    邦瑞乞访亲因用其韵

    和李邦瑞韵

    过清源赠法云禅师

    赠五台长老

    卷五

    蒲察元帅七首

    庚辰西域清明

    用盐政姚德宽韵

    用昭禅师韵二首

    和薛正之见寄

    乞扇

    壬午西域河中游春十首

    游河中西园和王君玉韵四首

    河中游西园四首

    河中春游有感五首

    过闾居河四首

    感事四首

    壬午元日二首

    过沁园有感

    用刘正叔韵

    西域家人辈酿酒戏青屋壁

    西域从王君玉乞茶因其韵七首

    和冲霄韵五首

    又一首

    和冲霄十月桃花韵二首

    用薛正之韵

    卷六

    和景贤见寄

    用刘润之乞冠韵

    西域河中十咏

    西域和王君玉诗二十首

    杨彦广韵

    题平阳李君实此君轩

    西域有感

    早行

    自叙

    西域元日

    西域寄中州禅老

    蒲华城梦万松老人

    寄巨川宣抚

    寄南塘老人张子真

    瑞鹤诗卷独子进治书无诗

    寄德明

    才卿外郎五年止惠一书

    寄清溪居士秀玉

    戏秀玉

    寄张子闻

    寄用之侍郎

    和正卿待制韵

    寄仲文尚书

    雪轩老人邦杰久不惠书作诗怨之

    谢王清甫惠书

    思亲二首

    思亲用旧韵二首

    思亲有感

    再过西域山城驿

    辛巳闰月西域山城值雨

    十七日早行始忆昨日立春

    是日驿中作穷春盘

    西域蒲华城赠蒲察元帅

    乞车

    戏作二首

    过太原南阳镇题紫薇观壁三首

    和松月野衲海上人见寄二诗

    梦中偶得

    贾非熊饯余用其韵

    用李德恒韵

    松月老人寄诗因用元韵

    和薛正之韵

    卷七

    用李邦瑞韵

    寄平阳净名润老

    和郑景贤韵

    李茂才寄景贤韵

    除戎堂二首

    寄武川摩诃院圆明老人五首

    李汉臣韵四首

    和北京张天佐见寄

    戊子继武川刘抟霄韵

    憩解州邵薛村洪福院

    邵薛村道士陈公求诗

    过金山和人韵三绝

    谢王巨川惠腊梅因用其韵

    和王巨川题武成王庙

    又用韵

    又一首

    和景贤七绝

    又四绝

    和景贤二绝

    和高冲霄二首

    过天山和上人韵二绝

    过覃怀二绝

    王屋道中

    过天德用迁上人韵

    赠辽西李郡王

    题张道人扇二首

    题古并覃公秀野园

    题昭上人松菊堂

    题平阳刘子宁玄珠堂

    题志公图

    题黄山墨竹便面

    请住东堂

    请倪公

    请照老住华塔

    华塔照上人请为功德主

    请岩公禅师诣天德作水陆大会

    和贾持霄韵二绝

    和高丽使三首

    梦中偶得

    和武善夫韵二首

    题寒江接舫图

    题黄梅出山图

    梦中赠圣安澄老

    跋定僧岩

    探春花高冲霄韵

    寄休林老人

    过济源登裴公亭用闲闲老人韵四绝

    再用前韵

    复用前韵

    再和西庵上人韵

    请真老住华塔

    请王公住太原开化

    和薛伯通韵四绝

    和松菊堂主人照老见寄三诗

    洞山五位颂

    大阳十六题

    西域尝新瓜

    天德海上人寄诗用元韵

    寄白云上人用旧韵

    武川摩诃院请为功德主

    和房长老二绝

    过平阳高庭英索诗强为一绝

    卷八

    醉义歌

    题恒岳飞来石

    庆寿寺作万僧疏

    太原开化寺革律为禅仍命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石壁寺请信公庵主开堂疏

    王山圆明禅院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卦山天宁万寿禅寺命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请某公庵主住竹林疏

    请湛公禅师住红螺山寺疏

    请容公和尚住竹林疏

    智公尼禅开堂疏

    刘帅请智公尼禅住报先寺

    请某庵主开堂疏

    为庆寿寺化万僧疏

    请亨公庵主开堂疏

    三学寺改名圆明仍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平阳净名院革律为禅请润公禅师住持疏

    太原五台寺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请定公庵主出世疏

    大龙山永宁石壁禅寺请忘忧居士为功德主代为之疏

    代忘忧居士请琳公禅师住持寿宁禅寺

    为大觉开堂疏三道

    司天判官张居中主壬祛感钤序

    苗彦实琴谱序

    答杨行省书

    进征西庚午元历表

    西游录

    辨邪论序

    赵元帅

    万松老人评唱天童觉和尚颂古从容庵录序

    评唱天童拈古请益后录序

    燕京崇寿禅院故圆通大师朗公碑铭

    贫乐庵记

    自赞二首

    燕京大觉禅寺创建经藏记

    卷九

    和张敏之诗七十韵三首

    次韵黄华和同年九日诗十首

    寄云中东堂和尚

    谢万寿润公和尚惠书

    燕京大觉禅寺奥公乞经藏记既成以诗戏之

    寄龙溪老人乞西岩香

    谢圣安澄公馈药

    和王正夫韵

    孟云卿

    次云卿见赠

    和王正夫忆琴

    继宋德懋韵三首

    和平阳张彦升见寄

    白乐天慵屏图

    和请住东堂疏韵

    寄倪公首坐

    和吕飞卿

    戏陈秀玉

    卷十

    扈从冬狩

    秀玉

    送西方子尚

    用樗轩散人韵谢秀玉先生见惠东坡杖

    和邦瑞韵送行

    谢西方器之赠阮杖

    希安古诗韵

    和非熊韵

    和非熊韵

    过深州慈氏

    用李君实韵

    继崔子文韵

    继武善夫韵

    鼓琴

    扈从羽猎

    狼山宥猎

    对雪鼓琴

    寄冰室散人

    寄平阳润和尚

    红梅二首

    吟醉轩

    寄西庵上人用旧韵四首

    和渔阳赵光祖二诗

    自赞

    再过太原题覃公秀野园

    和韩浩然韵二首

    张汉臣因入觐索诗

    和谢昭先韵

    德恒将行以诗见赠因用元韵以见意云

    送文叔南行

    和冯扬善九日韵

    示石州刘企贤

    和刘子中韵

    李庭训和予诗见寄复用元韵以谢之

    和黄山张敏之拟黄庭词韵

    寄暠公堂头同参

    寄移剌子春

    寄妹夫人

    送侄九龄行

    送侄了真行

    和少林和尚英粹中山堂诗韵

    和武善夫韵

    冯扬善韵

    和董彦才东坡铁杖诗二十韵

    卷十一

    用张道亨韵

    题庞居士阴德图

    和冯扬善韵

    和秀玉韵

    示从智

    答聂庭玉

    继柏岩大禅师韵

    和张善长韵

    爱栖岩弹琴声法二绝

    冬夜弹琴颇有所得乱道拙语三十韵以遗犹子兰

    夜坐弹离骚

    弹秋宵步月秋夜步月二曲

    弹秋水

    弹秋思用乐天韵二绝示景贤

    广陵散终日而成因赋诗五十韵

    吾山吟

    从万松老师乞玉博山

    寄万寿润公禅师用旧韵

    寄圣安澄公禅师

    甘泉禅师谢惠书

    送房孙重奴行

    从龙溪乞西岩香并方

    乙未元日

    付从究

    旦日遗从祖

    旦日示从同仍简忘忧

    元日劝忘忧进道

    转灯

    录寄新诗呈冲霄

    寄东林

    借琴

    戏景贤

    再用前韵二首

    寄景贤

    再用知字韵戏景贤

    复用前韵戏呈龙冈居士兼善长诗友二首

    慕乐天

    弹广陵散

    戏刘润之

    用刘润之韵

    卷十二

    琴道喻五十韵以勉忘忧进道

    弹琴逾时作解嘲以呈万松老师

    勉景贤

    刘润之馆於忘忧门下作述怀诗有弟子二三同会食谁曾开口问先生之句余感而和之

    刘润之作诗有厌琴之句因和之

    怀古一百韵寄张敏之

    示忘忧

    金城宝宫旭公禅师三绝

    再和世荣二十韵寄薛玄之

    兰仲文寄诗二十六韵勉和以谢之

    又和仲文二首

    用曹桢韵

    怨浩然

    从国才索闲闲煎茶赋

    赠高善长一百韵

    再赓仲祥韵寄之

    寄金城士大夫

    诚之索偈

    遗侄淑卿香方偈

    为子铸作诗三十韵

    卷十三

    楞严外解序

    心经宗说后序

    糠〓教民十无益论序

    释民新闻序

    屏山居士金刚经别解序

    书金刚经别解后

    贾非熊修夫子庙

    孝义永安寺请予为功德主因作疏

    请旭公禅师住应州宝宫寺疏

    请文公庵主住王山开堂出世疏

    请严庵主住东堂出世疏

    请希庵主住晋祠奉圣寺开堂疏

    请学庵主住翠微山宝林寺开堂出世疏

    请石州海秀首座住文水寿宁寺疏

    太原山开化寺灰烬之余再新故宇请余为功德主因作疏

    重修宣圣庙疏

    燕京大万寿寺化水陆疏

    请奥公禅师开堂疏五首

    请湘公上人住持新院仍名兴教寺者因作疏

    德兴府〓峪云岩寺请东林老人住持疏

    请柏岩俨公疏

    邳州重修宣圣庙疏

    安庆织万佛疏

    请聪公和尚住山阴县宿山

    题万寿寺碑阴

    和公大禅师塔记

    万寿寺创建厨室上梁文

    茶榜

    约善长和诗战书

    寄万松老人书

    万松老人万寿语录序

    祭侄女淑卿文

    和林城建行宫上梁文

    为武川摩诃院创建佛牙塔疏

    卷十四

    法语示犹子淑卿

    和润之韵

    赠景贤

    寄东林

    寄万寿润公禅师

    寄甘泉慧公和尚

    遗龙冈鹿尾二绝

    和景贤赠鹿尾二绝

    中秋召景贤饮

    请定公住大觉疏

    大藏经板疏

    武川摩诃院创建瑞像殿疏

    请奥公住崇寿院

    寄圣安澄老乞药

    信之和余酬贾非熊三字韵见寄因再赓元韵以复之

    云汉远寄新诗四十韵因和而谢之

    德新先生惠然见寄佳制二十韵和而谢之

    子铸生朝润之以诗为寿予因继其韵以遗之

    扈从旋师道过东胜秦帅席上继杜受之韵

    屏山居士鸣道集序

    用梁斗南韵

    赠侄正卿

    寄张鸣道

    送省掾郭仲仁行

    送燕京高庆民行

    和赵庭玉子贽韵

    赠东平主事王玉

    周敬之修夫子庙

    寄万寿堂头乞湖山

    寄东林同参

    寄简堂头

    寄孔雀便面奉万松老师

    答倪公故人

    王璘

    继介丘穆景华韵

    继平陶张才美韵

    德柔尝许作鞍玉辔且数年矣作诗以督之

    卜邻一绝寄郑景贤

    寄岳君索玉博山

    云中重修宣圣庙

    寄光祖

    送德润南行

    再和万寿润禅师书字韵五首

    赠景贤玉涧鸣泉琴

    丙申元日为景贤寿

    景贤作诗颇有思归意因和元韵以勉之

    景贤召予饮以事不果翌日予访景贤值出予开樽尽醉而归留诗戏之

    和景贤召饮韵

    丙申上元夜梦中有得

    送门人刘德真征蜀

    送门人刘复亨征蜀

    赵州柏树颂

    黄龙三关

    和太原元大举韵

    喜和林新居落成

    题新居壁

    太原修夫子庙疏

    林建佛寺疏

    附录

    一、中书令耶律公神道碑

    二、耶律文正公年谱

    三、耶律文正公年谱馀记

    四、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湛然居士集提要

    五、湛然居士文集卷七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