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篇连载)张学武:窗花(第十章第4节)

 菊野文化传媒 2020-08-07




窗花

张学武著

编辑/落英小桥

第十章(4)

三队的队房子后面就是菩萨庙,当然现在已经变成了三个生产队库房了,菩萨庙的前边是一个砖门楼,过去画着八仙过海,关公单刀斩华雄等一些古画,六六年破四旧的时候,被丁玉海和刘瑞领着一群红卫兵给铲了。门楼的东边有两间房,如今是二队的铁匠铺,院里立着一个木头架子,是给牲口钉掌时用的。

这天,刘瑞从三队的队房子出来,来到二队的铁匠铺,赵铁匠和儿子赵拐子正在打铁,赵铁匠今年五十来岁,满脸黝黑,围这个牛皮护襟,用一把长把铁钳子从炉膛里夹出红红的一个镐头,放在砧子上,右手拿个小锤子在那镐头轻轻地敲一下,赵拐子就抡起大锤在他爹敲过的地方狠狠地砸上一锤,铁匠铺里 就传出叮当叮当的声响。铁匠铺的窗外还站着几个后生和孩子,他们在看热闹。

刘瑞站在门口说:“赵铁匠,歇会吧,抽袋烟。”

赵铁匠瞟了刘瑞一眼,继续盯着砧子上的镐头说:“不着急,打完这个镐头再说。”

刘瑞问:“这是给谁打的镐头呀?”

赵铁匠回答:“罗家营肖万众的。”

“打这么一把镐头,能挣多少钱?”

“一分钱不挣,生产队给我记十二分,给我儿子记十分。”

这时候,那个镐头红色已经退去,呈现出暗蓝色,赵铁匠就又把它放回炉膛里,赵拐子就撂下大锤来到炉膛的一侧拉起了风箱,炉膛里的火焰就又重新跳动起来。

赵铁匠从旁边拉过一条板凳对刘瑞说:“坐。”

刘瑞就坐了下去,从兜里掏出一盒太阳烟,给了赵铁匠一支,赵铁匠正要起身去炉膛那边点火,刘瑞说:“不用了,我这儿有火柴。”

赵铁匠回头对赵拐子说:“儿子,甭拉了,你也歇会吧。”

刘瑞抽着烟说:“打铁这活也不轻省啊,”

赵铁匠说:“已经习惯了,我不太累,主要是他累,我是铁匠主要是看火候,指点他往哪儿打,他是抡大锤的,那大锤有八磅多重,一抡就是四五十下,一般人根本吃不消。”

刘瑞又给了赵拐子一支烟,说:“你们当铁匠的就是辛苦,象我们三队的叶成章,在炕头上捏个小刀刻窗户花,你知道一天能挣多少钱?去年腊月,他做来不到一个月,就挣了一百多块,还是白天不做,光黑夜做,要是象今年,白天黑夜都做,那一个月最少得挣二百。”

赵铁匠说:“咱跟人家叶成章比不上,人家有文化,会画画,不管是啥活,人家瞄一眼就会。就说大前年吧,村里来了一个毛毛匠给我们二队的羊倌缝皮袄,工钱是一天两块,说缝一件皮袄需要四天。人家叶成章说,缝一件皮袄竟然要八块钱,太贵了,三队羊倌的皮袄我来缝,一天只要给我记十分就行,结果三队羊倌的皮袄,樊怀信就让叶成章缝了,最后怎么样?比那毛毛匠缝得还好呢。俗话说,人比人,气死人,咱不跟叶成章比。”

赵拐子凑过来问:“听说叶成章今年成立了一个副业小组,专门做窗花,吴连英也参加了,有这么回事吗?”

“当然有这么回事了,不光有吴连英,还有姜有志的闺女姜红,丁玉海他妈刘芝。三队指导员苏永生的老伴王怀玫等,凡是村里头头脑脑的老婆闺女都参加了。”

赵铁匠问:“那么一天给他们记多少工分呢?”

“人家不记工分,人家实行的是自负盈亏,一年只要交生产队两千块钱就行了,剩下的全是他们自己的,据我的初步估计,他们最少能挣一万,一个人能合一千。你们两个在生产队打铁,一天才给你们记二十二分,你们二队去年分红最高,一个劳动日才四毛,这样算下来,你们俩一年才挣多少?一年不会超过三百块钱,比人家叶成章差列国去了,不公道啊!”

 (后续更精彩)

作家简介:张学武,一九五七生,赤城县一中高级语文教师,现退休。爱好文学创作,曾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过小说、散文、故事、通讯,2009,故事《村长》曾被《读者文摘  ,农村版》转载。

菊野文化传媒编辑部组员

诗词: 

大筱   罗学贵  北地梅香

诗歌: 

钟金洲   古道西风  任绪华

槐花飘香  新新  五月雪   

组稿:

罗学贵   湘子  剧明水

 徐志杰    秋实

主播:深谷幽兰  

?原创作品   授权发布(公众号转载须授权)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