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学勇:勇哥也要学《论语》

 麻雀校长张学勇 2020-08-07

勇哥也要学《语》511——520

勇哥也要学《论语》511——子夏曰:“百工居肆以成其事,君子学以致其道。”19.7

【释意】

子夏说:“各种工人居住于其制造场所完成他们的工作,君子通过不停的学习来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

【感悟】

为了说明学习的重要性,子夏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个工匠,只有在自己的工作场所认真工作,才能制作出各种精美的器物。一个君子,只有多读书学习,才能学得更多的知识,才能领悟其中蕴含的道理。普天之下,“生而知之者”凤毛麟角,绝大多数人属于“学而知之者”之列,天上不会掉馅饼,唯有不断地汲取知识,方能成为最好的自己。

【附注】

勇哥也要学《论语》512——子夏曰:“小人之过也必文。”19.8

【释意】

子夏说:“小人有了过错,一定会加以掩饰。”

【感悟】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人生在世,每个人都会犯一些错误,或大或小而已。犯错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掩饰自己的错误。犯错是一错,百般掩饰又是一错,一个真正的聪明人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绝不会“贰过”。要想掩饰一个错误,往往要犯更多的错误,为此付出更多的代价,最终得不偿失。

【附注】

勇哥也要学《论语》513——子夏曰:“君子有三变:望之俨然,即之也温,听其言也厉。”19.9

【释意】

子夏说:“君子(看起来)有三种变化:远远地望着,感觉庄严可畏;向他靠拢,感觉温和可亲;听他说话,严厉严谨。”

【感悟】

儒家主张为人仪态要庄重严肃,不可随便轻狂。望之俨然,庄重而不可亵渎;即之也温,和蔼能平易近人;其言也厉,直言可发人深省。一个君子能够准确把握人与人之间距离,这个“距离”并不代表自命清高难以相处,待人接物还是要平易近人的,一言一行还是要合情合理的。这也就是孔子身上所表现出来的“温而厉,威而不猛,恭而安”(7.38)。

【附注】

俨然,貌之庄。温,色之和。厉,辞之确。即,接近义。君子敬以直内,义以方外,仁德浑然。望之俨然,礼之存。即之也温,仁之著。听其言厉,义之发。人之接之,若见其有变,君子实无变。

勇哥也要学《论语》514——子夏曰:“君子信而后劳其民;未信,则以为厉己也。信而后谏;未信,则以为谤己也。”19.10

【释意】

子夏说:“君子必须得到信任以后再去动员老百姓,否则百姓会以为你在折磨他们。君子必须得到信任以后才去向君主进谏,否则君主会以为你在毁谤他。”

【感悟】

人无信不立。作为一个领导者,只有取得下属的信任,才会有人愿意帮你做事,这就是所谓的“士为知己者死”。作为一个下属,只有取得领导的信任才可以去进谏,因为但凡进谏之言,几乎无一不是指出存在的问题,忠言逆耳,没几个人愿意听,进谏之人也往往会自讨没趣,甚至招致侮辱。由此可见,想要让人帮你的时候要想想自己是否获得了别人的信任,想要给别人忠告的时候也要想想是否获得了别人的信任,否则就不要随便开口。

勇哥也要学《论语》515——子夏曰:“大德不逾闲,小德出入可也。”19.11

【释意】

子夏说:“人的重大节操不能逾越界限,一些小的细节稍微放松一点还是可以理解的(小的毛病大家都有,不必过分责备)。

【感悟】

金无足赤,人无完人,十全十美的人是不存在的,没有人没有缺点,就算上帝也不例外。仁义、忠信、孝悌事关一个人的本质秉性,属于“大德”;相比之下,个人性格、行为习惯等方面等不至于影响到对一个人好坏善恶的本质评价,属于“小德”。作为一个人,首先要注意的是在大德方面不能有丝毫疏忽,如果在小处也严格要求自己就更好了。儒家讲究待人宽,责己严,对于自己要严格要求,不能以“小德出入可也”而枉解圣人之语,放松对自己的要求;对于别人,要先注意人家的“大德”,切不可揪住一些小细节不放,求全责备,从而否定人家的整体。

【附注】

闲:木栏之类的遮拦物;引申为“界限,规矩”之意。

勇哥也要学《论语》516——子游曰:“子夏之门人小子,当洒扫应对进退,则可矣,抑末也。本之则无,如之何?”

子夏闻之,曰:“噫!言游过矣!君子之道,孰先传焉?孰后倦焉?譬诸草木,区以别矣。君子之道,焉可诬也?有始有卒者,其惟圣人乎?”19.12

【释意】

子游说:“子夏教他的学生打扫卫生、接待客人、应对进退的学问,这是可以的;但这些不过只是些小技罢了。那些根本的东西却没有教,怎么可以呢?”

子夏听说了,说道:“噫!言游说错了!君子的学问,哪一样要先传授呢?那一样放在后边就厌倦不教了呢?教学就像养花种树一样,是要区别他们的种类。君子的学术,怎么可以歪曲呢?(能够按照一定的次序传授)有始有终的,大概只有圣人吧!

【感悟】

孔子死后,弟子子夏在河西讲学,对儒学传播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他首先教学生的是“洒扫、应对、进退”之学,子游却认为这是小技,应该教学生一些“本”的东西(礼乐文章之类);子夏却不以为然,认为教学生要因材施教,要从基本的生活常识教起,不存在先后轻重之分。其实,就像吃煎饼先从前头开始吃还是先从后头开始吃一样,并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这两位同学的教育理念虽有不同,但在本质上并不存在谁是谁非的问题,这也正是孔子“因材施教”的教育理念在他学生身上的传承和体现。

【附注】

勇哥也要学《论语》517——子夏曰:“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19.13

【释意】

子夏说:“做了官,有余力便要去学习;学习了,有余力便去做官。”

【感悟】

这一则,后人断章取义的很多。往往只看后半句,把“优”理解成“优秀”,把那些在学业上、学术上比较优秀的人提拔去当官,以为这是重用人才。其实,这里有一个很大的认识误区。就拿教师这一个行业来说,许多老师可以是一个教学能手,在教学上颇有建树,却不一定能当好一个中层干部。如果区别地提拔重用,不但不会发现一个好干部,还可能会失去一个好老师。

我私下里认为,这两句换一换顺序,读作“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或许更好理解一些。前一个“优”理解成“优秀”,也就是把常识渊博的人提拔重用;第二个“优”理解成“悠闲”,也就是因学识渊博当了官之后,闲暇之余不要忘记了读书。事实上,中国古代很多读书人就是这样做的。比如司马光,当了宋朝宰相之后,还写下了《资治通鉴》这部千古名著。这才是真正的为政者,这才是真正的读书人。

我想:子夏的意思应该是做管理工作和读书学习二者不可偏废,知行合一,相辅相长,这样才能与时俱进,在提升个人修养的同时,又能做好自己的管理工作。

勇哥也要学《论语》518——子游曰:“丧致乎哀而止。”19.14

【释意】

子游说:“服丧,充分表现子女的悲哀也就够了。”

【感悟】

人生在世,无非生死二字。中国人最讲究的就是善始善终,因此也非常重视生死之事,特别对于丧事更是重视。在《论语》中,多次讲到居丧的讲究。但在孔子当时就已经出现丧事大操大办的现象,这是不符合儒家“丧称其家”的精神的。于是,子游发出“丧致乎哀而止”的感慨。再看看我们现在,许多自诩为“孝子”的人,在父母去世之后铺张浪费不说,还要请来“戏班子”唱大戏,这本也无可厚非,但一些低俗的小节目大行其道,与丧事的肃穆气氛极不融洽,更有甚者,在死者灵前雇人哭丧,甚至大跳艳舞,其景不堪入耳目,其声不堪入耳。这是对死者的大不敬!这是传统文化缺失的悲哀!

勇哥也要学《论语》519——子游曰:“吾友张也为难能也,然而未仁。”19.15

【释意】

子游说:“我的朋友子张也算得上难能可贵了,然而还没有达到‘仁’的境界。”

【感悟】

这是同学之间的真诚的勉励与提醒,在充分肯定子张的同时,也指出需要努力的方向,告诫子张不要太骄傲。子张是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多次向孔子请教。有一次,子张问行,孔子回答之后,他怕自己忘记了,赶紧“书诸绅”所问内容广泛,问政、问礼、问丧、问善、问明、问达、问行……可谓勤学好问的好学生。在《论语》第十九章中,很多语段都是子张的论述,由此可见,子张是孔子弟子中比较优秀的一员。像子张这样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了,但还没有达到孔子所说的“仁”的境界。这也告诉我们,学无止境,只要有所追求并尽力而为,就不必因为还没有达到目标而灰心丧气,更不能因此放弃自己的理想——走在路上,才能看到最美的风景。

【附注】

1、       与子张相关的章节2.18、2.23、5.19、11.20、12.6、12.10、12.14、12.20、14.40、15.6、15.42、17.6……以及第十九章大部分章句。

2、       子张务为高广,人所难能,但未得为仁道。仁道,乃人与人相处之道,其道平实,人人可能。若心存高广,务求人所难能,即未得谓仁。

勇哥也要学《论语》520——曾子曰:“堂堂乎张也,难与并为仁矣。”19.16

【释意】

曾子说:“子张的为人高得不可攀了,难以携带别人一起进入‘仁’的境界。”

【感悟】

孔子死后,子张为什么会受曾子等同学排挤,被迫离开鲁国,独立收徒?这应该和子张的性格有关。子贡曾经问孔子子张和卜商谁更强一点,孔子的回答是“师也过”“过犹不及”。(11.16)可见,在孔子眼里,子张的许多行为比较偏激和特立独行,是属于“过犹不及”的范畴。因为自视甚高,就很少与人交流,不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几乎把同学得罪了个遍,孔子、子游和曾子都曾批评过他。从子张的遭遇我们应该得到这样的启示:人不是孤立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应该学会与人交往,人际关系搞不好,无论做什么事都会举步维艰。

【附注】

子张出身微贱,且犯过罪行,但经孔子教育成为“显士”。子张虽学干禄、问从政,却并未从政。孔子死后,他受到曾子,颜路的排挤,被迫离开鲁国,独立招收弟子,宣扬儒家学说,以教授终,是“子张之儒”的创始人。教学业绩也很好,子张之儒位列“儒家八派”。

    

转变源于自我                 成长不可替代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