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州窑地处中原太行山腹 地,矿藏丰富,蕴藏着多种可烧制陶瓷的原料。磁州窑做坯胎的原料中,用量最 大的是青土和缸土。青土是一种半软质耐火黏土,生于煤层之下,稍呈岩状,含植物化石痕迹,颜色呈青灰色,烧结后呈褐色或深白灰色。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北宋时期,磁州窑创造了其代表性装饰特色--白地黑花。金代,磁州窑不断增加瓷器品种,丰富装饰技法,突出艺术特色,扩大生产规模,成为磁州窑系之集大成者。元代,磁州窑瓷器装饰品种减少,但内容极为丰富,此时,开始为皇 家官府烧造贡瓷,并作为商品远销海外。 明朝时期磁州窑曾设有官窑,为皇 家生产制作梅瓶,酒坛一类器物,坛上写有“内府”、“王 府”等字样,这类坛子号称“官坛”,为官家订制。运往京城内府。彩绘铁绣花,颜色浅为当时的主要特征。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并创造一系列的装饰纹式的格律。在色釉基础上,又创造了在已烧制的白瓷表面加彩,二次烧烤成色的世界上最早的釉上彩绘宋“红绿彩”。单以上两项技术成果与艺术成就,已确立了在世界陶瓷史上的重要地位。 两晋南北朝时期,彭城、临水地处中原经济文化最发达的地区,成为京师邺城西郊的名胜之地。陶冶技术也趋于成熟,已经烧制出了青瓷和化妆白瓷,完成了由陶向瓷的飞跃。在过去的考古调查中曾发现临水窑窑址,出土百余件青瓷碗,这些器物有一半以上开始在口部施用白化妆土,上罩以青黄 色透明釉,化妆部分显现出黄白色,这是磁州窑釉陶向化妆白瓷过渡的初级阶段。1975年又在临水发现了一处唐代古窑址及化妆白瓷器残片。说明此时磁州窑化妆白瓷的烧制已经步入成熟时期,窑器也由支烧改为笼(匣钵)钵装烧。 ![]() 宋磁州窑龙纹花口瓶 磁州窑最典型的风格,是白地黑花,在白色的胚胎上刻划、绘画黑(褐)色的纹饰。黑白对比鲜明,视觉冲击力强。有人说,磁州窑艺术是黑与白的艺术,的确如此。宋代磁州窑(系)瓷器中,还有诸如点彩、三彩、铁锈花等装饰技法,但是黑白艺术是磁州窑最重要的表现形式。 “磁州窑”这一名称终于获得国内外学者的普遍承认,历史性地正式屹立于世人面前,还原它的本来面目,找回了它在中国陶瓷史上应有的历史地位。1985年,中国由邯郸市陶瓷公司牵头,成立“磁州窑研究会”,先后举行多次学术讨论会,研究也取得丰硕成果。“磁州窑”新的名称正式载入史册,纠正了过去对我国北方民窑体系评价不公允、记载缺失、提法零散、描述混乱甚至错误的局面,给出了一个科学、符合实际的命名,对深入研究和阐述中国陶瓷文化,以及民窑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中的地位与作用,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
|
来自: 新用户36705257 > 《待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