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散文||寂寞与孤独||作者:萧何木石

 乡音陇风 2020-08-07


散文天地

寂寞与孤独


对于寂寞与孤独,不同的人,会有截然不同的解读。这其中最大的问题是:混淆寂寞与孤独的概念。其实,寂寞与孤独有着本质的区别。寂寞,源自一个人内心的虚空和不安,它忍受不了孤独的处境;孤独,恰是一个人内心拥有了一种超凡脱俗境界,它总是在一个高度享受孤独带给他的宁静与超脱的境界中。


        胡适曾经说过:哲学由于它的深奥,只有少数人能真正懂得它。梁实秋说:真正的文学是少数人享用的艺术。这话听起来似乎是有点偏颇,甚至极端,但也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这就是:哲学和艺术是少数人理解和懂得的。既然如此,他们必须学会甘于寂寞地孤独地去追求真理和完美。


       《列子 一汤问》中记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日:美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日: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子期死,伯牙谓:世上再无知音。乃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此时的伯牙无疑是孤独的,但是它却并不寂寞,虽然只有子期一人懂他,然而一生得一知己足矣,所以伯牙虽然孤独却不寂寞。


        叔本华说:要么庸俗,要么孤独。伯牙正是放弃了庸俗选择了孤独。这大抵是那些大成之人的选择啊。我在想,究竟是因得道大成而选择孤独,还是选择了孤独而最终得道大成?当你辩证的去看待这些问题时,也许答案也就不寻自明。


         孤独者的所思所想,所作所为是无需常人的理解与认可。伯牙即便是无人能懂他的音乐也绝不改变自己的深奥与清高;同样梵高就算卖不出去一幅画作,也不改变自己的孤傲;顾城、海子宁可在孤独中死亡也绝不迁就庸俗;亚里士多德更是在追求真理的路上选择了孤独的死亡。他们完全可以在喧嚣的尘世里寂寞地苟活,然而却毅然决然的在平庸的寂寞和清高的孤独之间选择了“孤独”。


        世俗的五彩斑斓,苟活的平庸生命在他们眼里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死亡俨然成了生命孤独的终极目标。与其庸俗地苟活着,不如让生命在孤独中发出耀眼的光芒。 凡人,也许永远无法理解那些伟大的孤独者。


         在他们眼里,孤独不再是寂寞,虚空;孤独的真实含义已然成了充实与坚定,淡然与释然。


         既然如此,孤独便成了孤独者的宣言书,寂寞就是寂寞者的墓志铭。这就是伯牙之所以宁愿曲高和寡,也不愿屈就庸俗的原故吧!

姓名:萧何木石
性别!不男不女
倾向:乎左乎右
生在奇怪的城市
住在昏暗的地方
读着生涩的文字
学着篡改的历史
做过复杂的工作
过着简单的生活
偶尔遇事装逼
偶尔说话牛逼
最终人称傻逼
鄙视功名利禄
厌恶附庸权贵
信奉思想自由
习惯天马行空
不为斗米折腰
敢为正义插刀
没事找事折腾
有事只当没事
经常标新立异
从不人云亦云
秉持传统美德
铭记祖宗家训
知戒慎乎不睹
懂恐惧乎不闻
故能慎其独也

主编:清风邀月

全名悦读陇东阅读会

乡音陇风文学原创平台

欢迎您

★乡音陇风主要发布广大文学爱好者的原创文学作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