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爱憎”不能太“分明”

 马教授的店 2020-08-07

        国人和鬼子闹得最不可开交的时候,我专门给孩子说:第一,相信国家会有办法;第二,相信我们一家都很爱国;第三,过激行为没有丝毫益处。最后嘱咐一句,局势真要过激了,回家陪爸妈。

       此前暑假期间,我带孩子饭后散步,孩子突然问:爸爸觉得应该怎样和婆婆相处?听这话我先是一愣,毕竟她还小,咋就有了这问题?也讲了三点:第一,好好待,象待爸妈一样心情地待;第二,自然一点,别刻意迎合,尤其开始时,太刻意了,表现太好了,时间一长,一旦懒惰了,反倒不好;第三,公婆毕竟不是爸妈,得时刻敬着,别马虎!委屈了,回家找爸爸,爸爸疼你。

       前几天读《红楼梦》,还真读进去了。一直把这书看做爱情小说,读了十几遍,满书找花前月下的片段,还备了日记本子,要摘抄名句。人老了,心也静了,再读这书,不图快,也不专找刺激了,就读出了滋味,也读出了眼泪。奇怪的是,读得兴起,给孩子发了这样一条短信: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王熙凤评薛宝钗如是说。

        我觉得我管孩子很严格,怎样对老对小对领导对同学,都有比较理智的说辞。这次鬼子闹事,我很担心孩子们会嗨起来,孩子嘛,年龄小,过激点完全可以理解,但作为家长得引导好,不理智的嗨,只会添乱。怎样对公婆,我随口嘱咐的几句,事后琢磨绝对正确。人与人关系的处理,要长远,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自然,发自内心,不违心,不装相.

        这几天我一直反问自己的,是发给孩子的那条短信: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这话对吗?这话错吗?孩子回话了,也很简单:薛宝钗是大观园里结局比较好的。我给孩子的短信,目的是让孩子理解这层意思?当然,孩子都大三了,对很多问题的认识自有她的角度,老人挂念,偶尔絮叨几句,也情有可原。

        我反问这短信,想来还是对自己几十年行为的反思。不干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薛宝钗的行事为人特点,经王熙凤这么一说,还真就活脱出来。老祖宗到最关键时候,毫不犹豫舍弃了林黛玉,而偏向了薛宝钗,为什么?原因当然很多,最重要的原因,怕就是宝姑娘更娴静,不多话,不多事,当然也不得罪人。

        问题是,在对待同志对待工作时,“不张口”,该说也不说;“三不知”,知也装不知,这种做派好像不是我能做得来的。所以,这小半辈子我就这么“义无反顾”地过来了,该说不该说,只要当说,我就说了。几个朋友夸我,说我“爱憎分明”;也有朋友劝我,劝我别这么得罪人。朋友截然相反的意见,细想却都对。何苦得罪人,有必要得罪人?夸我“爱憎分明”的朋友,说的应该也是反话吧?

  2012-9-22 00:50 于镂月裁云轩

精品文章

想哪儿说哪儿---好饭别怕晚

想哪儿说哪儿---好画开胸襟

想哪儿说哪儿---快活易,自如难

想哪儿说哪儿---盼着画家出点错儿

想哪儿说哪儿---很久不见罗兄画了 

想哪儿说哪儿---好画的特征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