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认真读一册书

 马教授的店 2020-08-07

   认真读一个多月,基辛格《论中国》终于读完了。基辛格身处大国,又是要员,很多世界性大事他都亲历,有些还是策划者、执行者,其观察事件、评骘人物、预测未来的视角就很独特,说的也到位。值得一读。

   接下来我想读一套大书,专门邮购了,五卷本《张珩文集 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我喜欢书画,作品集、专著、艺术史都读过几册,但是零散,不解渴。偶尔写几句杂评,几年下来竟有数百篇,也是零星杂说,没有章法,还多谬误。该认真读点书了。

   超市和微信朋友圈不少朋友爱写书画鉴赏或赏析文章,如“三惜草堂”王宝林、“凤凰画馆”柳青凯、“抱璞轩”抱璞生等,文字风趣、专业,我爱读。我想提高《想哪儿说哪儿》“说”的档次,除了向他们学习,再就是想好好读几册专业方面的名著。

   张珩我原来不曾听说,在微信朋友圈看到这套书的推介帖子,注意到三个词:笔记,鉴赏,书画。书画我痴迷,痴迷而不知所以,得丰富头脑;因痴迷而买藏、评说,懂鉴赏是基本功;关键是文体好,笔记一般短小、随性、活泼,我看重它的可读性强。

   书到手,没想到会是皇皇巨著。浏览装帧、目次、体例、插图,心情突然忐忑起来。这书说古书画,与我在玩在藏的时下名家,有些落差。称“笔记”,是“笔记”,却不是随性文字,实在是套引经据典不折不扣的学术巨著,我能读得进看得懂?

   我爱读书,读的杂。这种“打哪儿指哪儿”的读法,爽,但零散,几乎没办法整合,实是一种“消磨”。《论中国》读得快活,因为讲的都是世界名人、大事,平时也有涉猎。《木雁斋书画鉴赏笔记》能读快活吗?既然痴迷,就得读出快活才对。

   2016-12-17 22:23:35 于镂月裁云轩

精品文章

想哪儿说哪儿---革命意志不能消退

想哪儿说哪儿---偷摘了两颗柿子

想哪儿说哪儿---收藏的历史观念

想哪儿说哪儿---可惜没能去现场

想哪儿说哪儿---哈哈哈哈,好!

想哪儿说哪儿---多买些名家题拓

想哪儿说哪儿---安妥自己疲惫的心

想哪儿说哪儿---这情,感动我了!

想哪儿说哪儿---做彻头彻尾的“朱迷”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