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疗 AI 已成为趋势,我们医生能做什么?

 祥雲山人杨克昌 2020-08-07
人工智能、机器学习、Python、医疗大数据、影像组学……

是不是总在朋友圈看到这些词?各种会议报告里,也总是看到这些逼格满满的文章。这些到底是什么?咱们医生能用来做什么?

虽然听起来高大上,但这些方法并不难,大家都能学习,并且发 SCI!


人工智能,
可以做哪些临床研究?

在 PubMed 上检索可以发现,AI(人工智能) 与病理诊断、眼部疾病、皮肤疾病、医学影像、中医药、心电监测、肿瘤治疗的相关研究都有文章发表与实际应用。


在疾病的诊断、治疗与预后情况的预测中都有应用且文章的发表数量,更是呈指数性增长。

人工智能是一个未来趋势,抓住这个方向,就能做站在风口上的医生,省时省力地做自己的研究,还能在新的领域打造个人的影响力。


医生容易发的人工智能方向
——影像组学

当然,我们想做这些研究,发文章,最重要的是数据从哪来?

别头大,其实能用的数据近在眼前!看下自己身边,是不是有很多片子,这些影像资料就是很适合医生写文章的医疗大数据。而最近大火的影像组学,就是用 CT、MRI、超声、PET 这些影像资料发表高分文章的方法学!

只要能接触到 CT、MRI、超声、PET 这些片子,都可以用影像组学来发文章。


影像组学,为什么有优势?

举个例子,我们之前从一张肿瘤 CT 里,只能看到肿瘤的大小,位置,最多能判断出来质地,形状等,能判断出来的最多不到 10 个特征,这主要因为人眼能判断出来的信息有限。

而用影像组学的方法,能从一份 CT 里提取到几百种,甚至上千种特征信息!提取出来这些特征,就可以用人工智能的方法进行处理,来进行疾病的诊断与预后分析。

当然,影像组学之所以受高分杂志的青睐,也是依托于人工智能在临床领域的飞速发展。

学起来难吗?掌握方法我们也可以!

之前就有报道说某高校博士,3 年发表 40 多篇文章,31 篇一作或者通讯,靠的就是人工智能相关研究,实名羡慕

其实,大家都是十年甚至二十年苦读过来的人,脑袋瓜都不差,我们缺的就是那份跨出舒适区的勇气罢了!

零基础的我们,如何入门?

为了帮助更多同学了解并入门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我们邀请了有 5 年医疗大数据人工智能研究与分析经验的李老师,带来干货直播!


直播原价 29.9 元,
参与活动,限时免费!
扫描下方二维码,立即参与
👇👇👇


直播,都有什么内容?

1. 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在临床上的应用
2. 实例解读:经典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 SCI
3. 如何 10 分钟搞懂影像组学研究流程
4. 零基础如何轻松入门人工智能与影像组学

能接触到影像资料,包括 CT、核磁共振、超声等等数据的同学,还有对机器学习等人工智能感兴趣的同学都可以来学习。

善于把握机会的人,大多数比埋头努力的人走的更远!



责任编辑:韩师兄
封面来源:丁香园 ToD 设计团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