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该祭扫的是心灵

 马教授的店 2020-08-07

 

      今天参加一个活动,先看检察院“贪官典型”展,又到烈士陵园祭扫烈士墓。一路无异样,大家该说笑还说笑。看“典型”时,里面有“熟人”,尤其震撼人心。祭扫烈士墓,我操普通话主持,一总几十个字,分五次说,却说出一身汗。到领导领誓,也只好普通话了,大家跟读,就有点闷。不管咋样,这场合该说普通话,南腔北调对不住烈士。

       印象中,烈士陵园在天衢路,与德兴北路交汇口再往东,约150米路北就是。其他没记忆了,只记住一架退役喷气式战斗机,停在陵园西北角台子上,还拉了隔离绳。二十几年前,我在市委党校当老师,女儿小,午饭后,就骑车带她去看飞机,从不到一岁,连续看了三四年,还照了很多相。这次参加活动才知道,烈士们早给迁到铁西很远地方了。

       按上级要求,这几年参加过几次警示教育,到监狱,到检察院,到烈士陵园,感触很深。和平时期,商品大潮,人们亲近声色犬马,似乎也无可厚非,不到非常时期,很难知道利害。警示教育可以使人猛醒,让人知道声色犬马是敌人,其凶恶残暴绝不亚于拿了刀枪的日本鬼子!人生短暂,自由、健康、家庭、名声,胜声色犬马万倍!

       读小学的时候,每到清明节,老师会组织一次扫墓。以班级为单位,统一着装,佩戴红领巾,步行十里开外,去祭扫烈士墓。那时条件差,没什么好献给烈士,也就拔拔草,培培土,洒洒水。心地却纯净,红火火一颗心,热辣辣一行泪,敬仰写在脸上,感恩刻在心里。每次参加,都是一次洗礼,都是一次震撼,那种潜移默化,能渗到孩子们血液里。

       不知道现在的孩子们还知道“样板戏”吗?“样板戏”样板了十几年,后来又被骂了十几年,但从“教化”角度,戏剧对人心的锤炼,没有哪个剧种哪出戏比得过“样板戏”。《红灯记》《沙家浜》《杜鹃山》《智取威虎山》等,尽管脸谱化了,却教育了几代人,让人们知道什么是好,什么是坏,心里亮堂堂有个“善恶标准”。难得啊!

       还有“小画书”,也叫“小人书”,除了“样板戏”剧照版,还有很多题材,孩子们争着看,看不够。《岳飞传》那套小画书,陪了我近二十年,直到娶妻生子后,还时常拿出来翻看。《岳母刺字》给我的心灵震撼,恐怕一辈子都不会忘记。不是说那时一切都好,但总比现在孩子读物的“乌七八糟”要纯净很多。现在孩子在玩啥读啥,你不害怕?

       警示教育极其必要,震撼一下,收拢一下,劝戒一下,总比放任自流好,也比出事叹惋好。但还是得“抓心”,从娃娃开始抓,一刻不停抓下去,让净化、纯化、软化、美化心灵的措施制度化、长期化。正在被疾风荡涤着的“四风”恶习,需要有一个制度来根除,不让它有反弹的余地。我觉得,这有可能是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绝顶大事!

 2014-05-10 22:01:12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好好养养咱的眼

想哪儿说哪儿---书画得搞机会主义

想哪儿说哪儿---安适就好

想哪儿说哪儿---干点自己的事儿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不能从众

想哪儿说哪儿---买有特色的作品

想哪儿说哪儿---细水长流才是玩儿

想哪儿说哪儿---老家那窝儿小燕子

想哪儿说哪儿---心太软养不得宠物

想哪儿说哪儿---让人深感不安的一段话

想哪儿说哪儿---如何是好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马教授的店,专营名家金石书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