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尽量多出作品

 马教授的店 2020-08-07

      书画家出作品多,常常会被诟病,以为“草率”,难出精品。就我个人体会,我倒建议书画家们,只要能行还是尽量多出作品!

      尽量多出作品,有以下六个理由。第一,社会需求在那里,磨磨唧唧画那几张、写那几件,不足以“平民愤”!就说厦门“老瓜”,一年下来不下两三千件吧,仍然不能满足需求,有多少藏家盼得眼珠子都绿了?

      第二,有人排队掏钱等件,还不瞪起眼来快写快画,咱有病啊!山东魏启后把握得多好,只要给钱,一天上百件。即便临去世前几个月,一个下午还有四五十件的工作量。现在朱新建,都左手了,日出三到四十件,不含糊。钱面前别腼腆!

     第三,古人说,“无意于佳乃佳”。除一般意义的理解,还有一层意思:“佳”,是“无意”而得。也就是说,“佳”的出现,有“蒙”的成分。既然是“蒙”,多写多画,出“佳”的机会就更多。为了“无意”而出的“佳”,咱还是尽量多出点作品吧!

     第四,古人还说,“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什么叫“功夫深”?拿个铁杵在那里发呆,绝对算不得“功夫深”!所以,书画家多动笔,刻苦写、努力画,才有可能扬名立万成就大业。一天连十张小画都拿不出,想让“铁杵”成“针”,我看很玄!

      第五,多出作品,犯谁家王法了?一般人觉得,思虑缜密,下笔“磨叽”,才是大家风范。这绝对是个怪圈,既害人,还害己。唐朝李白多产,若按“磨叽”要求套,诗仙作为,怕也不靠谱:写的太多了吧!能多出就多出,出不来不勉强。

      第六,“多”,不是单纯的数量概念。有人一生画不千件,有人一年能画数千,“千件

    ”就少?“数千”就多?我看没这么简单。这问题挺复杂,要厘清,怕得写十篇文章不止。就说一点:大写意一天十件不多,工笔画一天一件也难。如此而已。 

 2013-12-02 13:18:54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女人该有的本色

想哪儿说哪儿---印章怎么走出“小众”

想哪儿说哪儿---别拉倒,挺快活!

想哪儿说哪儿---尼克想姥爷了

想哪儿说哪儿---又想麟儿了

想哪儿说哪儿---适时拉自己一把

想哪儿说哪儿---心态平和的诀窍

想哪儿说哪儿---再见陶然亭

想哪儿说哪儿---今天办了几件事?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马教授的店,专营名家金石书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