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想哪儿说哪儿---家,得有孩子和晚饭!

 马教授的店 2020-08-07



马教授的店(MJSJCG641226)---最实在的观点,最身边的故事,诗书画印过日子,全是真事儿,打造百万人订阅的微信公众号,让我们一起玩艺术,说生活,快乐过好每一天。

  

     如果出一个题目:家是什么?让大家答。我相信这答案必定乱七八糟,但又各有道理。不信大家可以跟帖,帖与帖之间,那差别肯定大了去了。

     如果让我指出“所见略同”的朋友,大概为数不多,能叫得出名字的,也就两位,一位,居士永箐;一位,作家王朔。

     永箐的观点,我十分清楚,因为她有幸成了我的内人,所以在操持家务、养育孩子外,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断唠叨,唠叨的重点之一,就是“家是什么”?

    王朔的观点,我也十分清楚,因为他有幸成了我的偶像,他那痞味十足的长短文,我十分爱看,有时看得性起,竟也如他般“痞”一把,撒个欢儿,怪好玩的。

     最近,王朔把他“隐私”类的文章发了一个系列,其中一册叫《致女儿书》,我读了。这册书中,有“家是什么?”的答案,尽管简短,但十分到位,所以王朔十分不易地在我这里拿了满分,值得全场掌声为他祝贺!

   《致女儿书》,顾名思义,是对女儿说的话,只是以书面的形式表达出来。很难想象,在中国文坛以“痞”闻名的王朔,在面对女儿时,竟一脸的严肃,字里行间,既充满爱意,又不乏歉疚,对家庭,对婚姻,对亲情,流露的是“痞味”之外的理性思考。关于“家”,他说:“家,得有孩子,和晚饭!”。说得多好!100分!

   “家”,是人类文明的象征之一,自从有了“家”,人的生活开始有序,包括“性”,也越来越一一对应,不再“母系氏族”。最初的“家”,除了财产的“私有化”,就是孩子的“私有化”,嗷嗷待哺的小生命,不但有了母亲,也有了父亲。随着生产力的发展,物质越来越文明,糊口之外,又多了“情趣”,这增加的内容,多半来自孩子。

     孩子,是一个家庭的核心,自从这个世界有了“家庭”的概念,孩子的地位就巩固了。一个家庭,如果没有孩子的声音,起码不能算作完整意义上的家庭。有了孩子,这个家庭就多了一份柔情,就多了一层牵挂,就多了一种凝聚力。只要这个“家”存在,这个家的一切,就必然是围绕孩子在运转。

     对现代家庭而言,除了孩子,越来越显得重要的,是王朔提到的“晚饭”。如果说孩子是家庭的核心,一切都得围绕孩子这一轴心转,那么,晚饭,就是这“转”所必须的“润滑剂”。想一想,在忙碌了一天之后,一家人团团而坐,在柔和的灯光下,共同享受一餐晚饭,那情景,多么温馨,多么温暖,多么实在啊。

     我在想,“什么是家?”,似乎并不是个闲话,对这一问题的认知,或者能解决很多大问题。譬如,中纪委屡禁不止的吃喝之风,在强化了“家”的概念之后,如果有一半的官员回家吃晚饭了,那令人望而生畏的航空母舰,一年咱能造8艘!再譬如,社会上,尤其是北京等大城市,居高不下的离婚潮,在强化了“家”的概念后,为了孩子,咱就忍了吧。           在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刚刚闭幕的时候,我以《家,得有孩子,和晚饭》为题,讲这一番杂七杂八的话,一是提醒大家,尤其是提醒一些官员,如果你还是真正意义上的人,那就抓紧放弃你手中正在忙碌的“杂拌”,来爱你的孩子,来陪你的孩子和妻子吃晚饭,这才是幸福,这才是天伦之乐;二是建议纪检检察部门,把反腐倡廉的措施再深入一点,从人们心之所系入手,从最能让人牵肠挂肚的环节入手,这或许就是开创反腐新局面的有效之举。

2008-11-9 22:48 于镂月裁云轩  

想哪儿说哪儿---还是需要算计一下

想哪儿说哪儿---专门去吃一碗大烟鸡

想哪儿说哪儿---最接地气的大实话

想哪儿说哪儿---量力买,不想卖!

想哪儿说哪儿---非梦非非梦

想哪儿说哪儿---答应过孩子,我爽约了!

想哪儿说哪儿---古人的“气派”

想哪儿说哪儿---看戏不仅仅是闲情

想哪儿说哪儿---摘几句凹公隽语

想哪儿说哪儿---艺术家心肠得软

想哪儿说哪儿---快活没理由


戳下面的阅读原文,进入马教授的店,专营名家金石书画。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