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今年梅雨期如此之长,地理背景到底是什么?

 hjh2004 2020-08-07

国家气候中心监测数据表明

江淮流域梅雨季于8月2日结束

长达62天的“超长期”梅雨

终于谢幕!

今年梅雨不仅持续时间超长

累计雨量也是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

被网友称作“超级暴力梅”

究竟今年梅雨有多“暴力”?

我们用数据看一看

听说这次“超级暴力梅”

还与厄尔尼诺、北极增温……有关?

且看专家分析

1
今年“暴力梅”有多强?

依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梅雨监测结果,参照《梅雨监测指标》国家标准,我国江淮流域梅雨监测区域气候区划为江南区(Ⅰ区)、长江中下游区(Ⅱ区)和江淮区(Ⅲ)三个部分。

梅雨国家标准定义的三个主要梅雨监测区域  图/国家气候中心

2020年梅雨期气候总体特征为入梅时间早,出梅时间晚,梅雨期持续时间长,梅雨量大,极端降水事件频发。

江淮流域梅雨季降水量为759.2毫米,仅次于1954年的789.3毫米,较常年偏多1.2倍,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多;同时,梅雨季持续时间长达62天,较常年偏长22天,与2015年并列为1961年以来历史最长。

46个市(县)日降水量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安徽金寨(309.5毫米,7月18日)、六安(290毫米,7月18日)、铜陵(209.1毫米,7月6日)、江西新建(220毫米,7月8日)4地日降水量突破历史记录;33市(县)连续降水日数达到极端事件标准,安徽合肥(21天)、江西安义(25天)等10站极端连续降水日数突破历史记录。

其中,江南区于6月1日入梅,较常年偏早7天,7月1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3天;梅雨期长度为40天,较常年偏长10天;梅雨区平均雨量达到615.6毫米,较常年偏多68.5%。

长江中下游区于6月9日入梅,较常年偏早5天,7月31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8天;梅雨期长度为52天,较常年偏长23天;梅雨区平均雨量753.9毫米,较常年偏多168.3%,为1961年以来最多。

江淮区于6月10日入梅,较常年偏早11天,8月2日出梅,较常年偏晚18天;梅雨期长度为53天,较常年偏长28天;梅雨区平均雨量为659.0毫米,较常年偏多149.2%,为1961年以来次多。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