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际交往:理解他人行为的七个重要原则

 梨涡芊芊 2020-08-07

题目可能有点标题党,显然没有什么原则可以界定像人类行为这么复杂的事。但尽管如此,我发现大多数人常常会犯同样的错误,这些错误太过常见,以至于它们会引发冲突。记住这七条原则,有助于你避开这些错误。

人际交往能力就是指要和善、友好、有趣,错!

我读过的大多数关于与人打交道的书,提出的主张大多不外乎下面两种:

  • 大多数理智的人都理解的显而易见的原则,尽管他们并不总能掌握。例如对人和善、体贴等等。

  • 奇怪又复杂的理论,或许能够解释某些行为,但很难推广。

我发现在这两者之间存在信息的缺口,即可以推而广之,但并不总是显而易见的原则。这些常犯的错误容易使大多数人陷入冲突、社交错误和情绪低落。

七条原则

以下是我要讨论的七条原则。

原则一:永远不要因为自负而责备别人有恶意

人们并不在乎你。这并非因为他们卑劣或刻薄,而仅仅因为他们大多数的注意力都集中在自己身上。考虑这样一个假想的饼状图,显示了一般人会有的不同想法:

在这个例子中,60%的想法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我的目标,我的问题,我的感受。另有30%是指向关系的,但考虑的是他们会如何影响我。朱莉是怎么看我的?老板在下一次评审中会如何评价我的表现?朋友们喜欢我吗?还是觉得我很烦人?

这个模型中只有10%的时间用于共情。共情指的是这种少见的情形,即一个人真正感知到另一个人的情绪、问题和视角。不是问朱莉怎么看我,而是问朱莉在想什么。

在这10%的关注里,大部分人要把注意力分给他们认识的上百个人。因此,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你只不过分得了他们百分之一注意力的一小部分;对于关系密切的人,也只有百分之几的注意力。即使另一个人在想着你,那也是你们的关系在起作用,而不是你。

这意味着什么?

  • 丢脸没有那么重要。由于其他人只有很少一部分心思用来评判你,你的自我评判占的比例要大得多。

  • 看上去卑劣或刻薄的人通常并不是有意的。当然有例外,但总体而言你感觉受到伤害只是他们行为的副作用,而不是主要目的。

  • 维系关系是你的工作。不要等着被邀请去派对,或等着别人来找你。

原则二:社交行为很少开门见山

大体而言,这条原则意味着行为背后的动机都是不可见的。如果一个人感到沮丧或愤怒,通常由此导致的行为通常会扭曲他们真实的感受。如果我感到你怠慢了我,我可能当下忍住不说,但之后不再理你。

老生常谈的笑话是女士们嘴上说着“很好”、“继续”,而心里的真实感受却恰恰相反。但我也留意到,男性为了表示礼貌也会这么做,尽管方式通常与此不同。

运用这条原则,你需要关注共情,而不仅仅听一个人说了什么。表明信任,建立融洽的关系,并且学着深入多问一些。通过把注意力放在共情上,通常可以打破这些表象,而迅速抵达问题的核心。

这条原则的另一个应用是,你有某种感受,但大多数时候没人知道。所以不要因为别人没有回应你而感到生气。如果你用行为掩盖了自己的想法,就不要因为骗过了别人而生气。

原则三:行为很大程度上是由自私的利他主义决定

说所有人都是完全自私的,这显然是夸大其词,忽视了所有使世界保持运转的和善、牺牲与友爱行为。但我想说,大部分(当然,不是全部)行为确实遵循了自私的利他主义原则。

自私的利他主义简单而言就是双赢,即帮助你就是在直接或间接地帮我。以下是应用这一原则的几个主要情境类别:

  1. 交易——如果我买了一辆车,我自己和经销商都从中获益。我得到了一辆交通工具,这是我想要的。经销商从中赚到了钱,可以提升自己的生活方式。这是自私的利他主义在没有情感联结的人之间的主要表现形式。

  2. 家族——血浓于水。我们生来要保护与我们有同样基因的人。这有时也适用于非常密切的朋友和爱人。

  3. 地位——帮助他人是一种权力的标志。许多灵长类都把提供帮助作为统治地位的象征。人的行为也与此类似,通过提供帮助来提升自尊和声望。

  4. 暗含的礼尚往来——许多关系都基于这样的想法:如果我帮助了你,有一天你也会帮助我。

偶尔会有行为不属于这一类。无名英雄为了与血缘无关的事业牺牲,志愿者为人道主义使命奉献时间。但这样的行为总是少数,大多数行为都可以用某种自私的利他主义来解释。

如何应用这一原则?理解别人的动机,提出诉求时假设他们是自私的人。在这四个类别下想办法帮助别人。不要期待别人不按自私的利他主义原则提供帮助,这并非不可能,只是概率很低。

原则四:人的记性不好

有没有这样的经历:聚会上别人告诉了你名字,但之后就忘了?人类行为的另一条原则是,人们记东西有困难,如果信息与他们无关就更是如此(可以回想原则一)。人们更容易记住你的相似性而不是你的不同点(除非你的不同引起他们情感上的不适)。

最近我甚至打破了这个原则。我约好和一个之前没见过的人通电话。尽管有正常情况下十分可靠的日历和待办事项清单,但一些意外的日程变动还是让我忘记了电话这件事。我赶快道歉,并重新约时间。

但事实是,大多数人都没有条理清晰的把事情做完的(GTD)时间管理系统。人天生就是健忘的,因此再说一遍,不要因为别人忘记了某件事就认为他们是恶意的或漠不关心。这条原则的另一面是,你可以通过好记性或有一个运转良好的任务管理系统,来证明自己的可靠。

原则五:每个人都是情绪化的

这可能有点夸张,但这句话的核心是,人们对一件事的情感通常比他们表现出来的要强烈。在大多数文化中,人们通常都看不惯经常爆发愤怒、焦虑或过分热情的人。这尤其适用于男性(想要了解男生的女性朋友们记好了哦!)。

对这条原则的应用是,不要仅仅因为某人没有精神崩溃就认为一切都好。我们都有自己的问题、焦虑、烦心事,只不过通常被克制住了。你不需要大声戳穿他们的假象,但留心水面下的波涛有助于你提供帮助。

这条原则的另一个应用与原则二类似。除非你刚刚情绪爆发,否则人们一般认为一切都好。

原则六:人都是孤独的

这是另一条粗略的概括,但令人惊讶的是,那么多看似拥有一切的人,却一阵阵忍受着孤独。作为社会动物,我认为人类对被排斥的危险尤其敏感。在尼安德特人时期,被驱逐就意味着死亡,因此孤独以及要和他人在一起的愿望是非常强烈的。

应用这条原则,孤独感相当常见,因此在这个意义上,你真的不是一个人。我曾经因为孤独或不在一个社交圈里而感到困扰。虽然感到孤独依旧是人之常情,但我发现承认这是一种相当常见的感受,可以尽量减少孤独感。

原则七:我有没有提过人都是专心于自己的事情?

这可能听上去像是原则一的重复,但我认为它的应用不限于人际关系和情感状态。人常常过于专注于他们自己的事以致不会太多注意到你,人常常比他们展现出来的更孤独、更情绪化,真实的感受与表现出来的不同,这些事实会影响到你如何看待世界。

如果说有什么作用的话,这个视角应该使你更加积极和独立。自从我开始真正学习这些原则,自己掌控自己生活的需求就变得更加合理了。把自己的幸福交到其他人手上,你就忽视了以上所有原则,并且要承担相应的后果。

我喜欢以一种乐观但现实的态度看待别人。人们通常尽了他们最大努力,但还是会犯错误,并且无意识地过度关注自己。换句话说,他们基本上和你一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