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公司总裁 2020-08-07

所谓古典,到底要多古才为经典?


在西方历史上,古希腊、古罗马建筑毫无疑问是经典,但后继的拜占庭、罗曼式、哥特式等也不容轻视,它们延续经典,又有所创新,让人类建筑锦上添花,更上一层楼。不过,如果想真正认识这些建筑,不了解点欧洲历史可不行,特别是中世纪!而欧洲的中世纪又与基督教息息相关——中世纪的开始与结束其实就是基督教的兴衰过程。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拜占庭建筑(4座叫拜楼是伊斯兰建筑)

耶稣死后,12使徒继承衣钵,到处传教,一代又一代,直到基督教被罗马立为国教,已然形成5大宗主教区,其中3大教区后来消亡于伊斯兰教的兴起,另外2大教区则形成罗马天主教与拜占庭东正教。东正教始终受帝国控制,而天主教在种种催化下,却演变成世俗权贵中心,以至教宗可以随意废立国王。

欧洲中世纪一般是从公元479年西罗马皇帝被废算起(也有学者以东罗马帝国395年建立为开始),一直到1453年东罗马帝国灭亡为止。在这1000年里,天主教在欧洲大陆处于绝对支配地位,宗教信仰贯彻到所有人的生活当中,科学发展自然受到严重束缚,乃至迫害,因此,当文艺开始复兴,科学思潮兴起,学者对天主教自然没什么好态度,历史学者甚至把中世纪称之为黑暗时代,用哥特式建筑称呼那些高耸教堂,因为西罗马帝国便毁于哥特人之手。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中世纪开始前的罗马帝国

中世纪到底黑不黑暗?我个人认为是无法定论的,任何事件都各有各的立场,对错不过是相对而言。就宗教迫害来说,坏的方面显而易见!但如果没有宗教通过这些手段树立权威,那些田园生活、骑士城堡、大量美轮美奂的艺术、教堂、修道院,可能也未必存在。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Pietro Bellotti作品:废墟狂想曲(局部)


三、拜占庭建筑

拜占庭其实是后世起的名字,它原本叫罗马帝国/Imperium Romanum,即上文提及的古罗马分裂后的东部。虽然东罗马帝国脉承古罗马,但因为融合了更多东方文化,特别是希腊文化,信东正教、讲希腊语等,已和古罗马文明有明显不同,所以,16世纪后的学者为了更好区别两者以及其它罗马帝国,便将其称为拜占庭帝国

拜占庭位于亚欧交界处,坐欧面亚,是黑海唯一出入口,战略意义十分重大,中国第一艘航空母舰便在此被拦超过一年。它的历史可以追溯至公元前660年,当时是希腊人的殖民地,据说名字便来自它的建立者拜占斯。330年,君士坦丁一世再次统一罗马帝国后,定拜占庭为新首都,并用自己的名字命名(后来有段时间又叫新罗马),他是第一位皈依基督教的皇帝。395年,狄奥多西一世又把帝国分成两部,同时立基督教为国教。1453年,奥斯曼帝国攻灭东罗马后,将君士坦丁堡改称伊斯坦布尔至今。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拜占庭帝国的历史演变

如果没有拜占庭,可能就不会有基督教,因为古罗马原本信仰多神教,相对而言,基督教便是异教。实际上,早期罗马帝国对基督教也本着取缔以至消灭的态度,在长达数百年时间里,它都只能偷偷摸摸的传教。后来,幸亏拜占庭帝国对它的转态,从君士坦丁一世查士丁尼一世(313-565年),多位皇帝不但是教会的保护人,甚至皈依教会,基督教才一跃成为支配欧洲人的宗教。

耐人寻味的是,拜占庭帝国后来被同样信仰的十字军攻陷,差点无路可逃;到了帝国末期,又被奥斯曼人围攻,更要向罗马教宗求救。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查士丁尼一世

拜占庭建筑以圆顶为重要特征,圆顶之下是拱廊,但这两个特征并不贯穿整个帝国历史,因为东罗马国祚长达一千多年,无论建筑还是艺术,跨度都非常大!所以,一般还将其分为前中后三期。前期(4世纪至6世纪)开头依然沿袭古罗马帝国的建筑技术,到查士丁尼一世时,国力强大,文化鼎盛,重建的圣索菲亚大教堂,已然形成拜占庭建筑风格。中期(7世纪至12世纪)国力开始衰退,建筑规模渐次缩小,转为注重内部装饰,这一时期以各种修道院为代表。后期(13至15世纪)已自身难保,鲜有创新。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1912年建的仿拜占庭大教堂——Alexander Nevsky Cathedral-Sofia

具体分析的话,拜占庭建筑有如下特色:

1、拜占庭柱式

拜占庭柱式/Byzantine Columns,这种柱式明显不同以往,特别是柱头,不再强调比例,而是让雕刻师自由发挥,也因此,拜占庭柱头千差万别,既有传统的苕茛叶、双螺旋,又有创新的人物、怪兽、枝蔓等,多种多样,以镂空雕刻为主要形式;柱身也不再局限于圆柱,开始出现立方柱、合体柱等。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各种拜占庭柱头

特点:

  • 柱头呈倒方锥形,有时分上下两个装饰面,以浮雕为主
  • 柱身越来越幼细,一般是连拱形式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拜占庭柱式构造

这种柱式乍眼一看,很具异国情调,特别是柱身越来越细的时候,更容易错觉为伊斯兰建筑,但实际上,伊斯兰建筑是从拜占庭那里学习的,后世不管罗曼式还是哥特式,也都有学习的影子,在威尼斯拉文纳等城市,这种柱式更是随处可见,因为它们很长时间与拜占庭帝国有商贸往来或受其控制。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威尼斯的Fontego dei Turchi

2、巴西利卡

巴西利卡/Basilica,原本是古希腊城邦执政者的办公厅,到了古罗马,它的用途还包括商贸集市、公众集会、议论市政等。基督教成为国教后,巴西利卡由于宏伟、宽敞、层次分明等利好条件,深受主教青睐,逐渐成为教堂的基本建筑形式,因为基督教不同以往习惯在神殿外面进行仪式的多神教,耶稣信众主要是在室内做圣事。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德国特里尔仿制的古罗马巴西利卡

这种教堂入口通常在西面,寓意教众面向耶稣来临的方向。立面一般分成三部分,中殿最宽也最高,两旁为侧廊,特别大的巴西利卡还会有四道侧廊;自被视为教堂基本制式后,巴西利卡近末端必定会延伸出两臂,称之为耳堂;耳堂与中殿的交接处叫交叉甬道,甬道上方通常是尖塔或圆顶;教堂终端为半圆形,中心是供奉主圣坛的半圆形内龛,也叫内殿,神龛周围有一道回廊,这道回廊有时还突出数量不一的圆室作为礼拜堂。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巴西利卡的平面和立面(下图为原始巴西利卡)

教堂平面本来都是巴西利卡这种长方十字形,也叫拉丁十字,但从10世纪开始,随着东西教会大分裂,慢慢就演变成两种制式:天主教仍然沿用拉丁十字;东正教却渐渐趋向正方形或圆形,也叫希腊十字,其中,拜占庭以正方形为主,希腊以及其它地区则流行圆形或八角形以至多边形。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拉丁十字与希腊十字

天主教成为普世教会后,巴西利卡还多了一层含义——作为教堂等级称号,分特级宗座圣殿/Major Basilica和乙级宗座圣殿Minor Basilica,其中,特级圣殿全球仅有圣若望大殿、圣彼得大殿、圣保罗大殿和圣玛丽亚大殿四座,乙级则有1814座(2019年数据)。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圣伯多禄大殿

3、马赛克

拜占庭教堂内部多用彩色云石、大理石、琉璃砖等装饰,其中,有一种镶嵌画叫马赛克/Mosaic,是拜占庭建筑内部装饰最显眼特征。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马赛克

马赛克通常是由小石头、贝壳、玻璃等材料构成,以金、蓝两色为主,间以白、紫、蓝、绿、黄、红、黑等,色彩斑斓,题材广泛,让人印象深刻。虽然这种镶嵌画并非拜占庭首创,它最早出现于公元前3世纪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希腊、古罗马也有使用,但直到中世纪,才由拜占庭人把它发扬光大,将它的艺术层次提到最高水平!东正教国家诸如希腊、俄罗斯以至天主教各个王国的教堂圣像无不受其影响。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圣索菲亚大教堂的耶稣马赛克

不过,由于历经战乱,拜占庭马赛克留下来的并不多,但幸存下来的都极为精美,堪称瑰宝。

4、帆拱

帆拱/Pendentive,也叫三角拱,它的出现是建筑史上一个重要转折点,自此以后,人类就能把圆顶建在方形基座上,既将建筑力学探索到一个全新层次,又把建筑美学表现得淋漓尽致!和叠涩拱或内角拱砌成的圆顶不同,它主要是依靠穹隅来支撑圆顶,故又叫三角穹顶;此外,帆拱主要采用砖块建造,这也比古罗马单纯使用混凝土建造的圆顶有所进步。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帆拱示意图以及构成

圣索菲亚大教堂便是三角穹顶的杰出代表,虽然单就圆顶面积来比的话,它比万神殿小,但整体面积却大得多,而且高达55.6米,曾保持人类最大教堂的纪录1000多年。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圣索菲亚大教堂最开始的样式,没有叫拜楼

这种圆顶怎样建呢?首先,建好方形座基,特别是四根墩柱,继而在墩柱上发券,发券即砌筑筒形拱券,目的是把圆顶压力分散到墩柱上;发券完后再砌造鼓座,鼓座与拱券形成的墙体即为帆拱;最后在鼓座上砌成圆顶。围顶成功后,通常还会在圆顶下方打造顶窗,圣索菲亚大教堂便有40个顶窗。为了进一步减轻压力,一般还会在圆顶周围建造半圆穹顶,以及扶壁等其它支撑结构。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帆拱建筑过程

通过帆拱建造的圆顶本来是宽扁形,13世纪后,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却流行下腹收缩的洋葱顶/Onion dome,这极有可能是受伊斯兰建筑影响,当然,这种设计也很适合斯拉夫人,比如防止屋顶积雪,带有地标识别等,18世纪后俄罗斯人更赋予其强烈的象征意义,例如金色洋葱顶神似蜡烛的火焰,暗喻主带来光明,其后根据三位一体、十二圣徒等宗教数字(3、13、25、33等)又施以不同颜色,形成五彩斑斓的“洋葱头”。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洋葱头圆顶


拜占庭建筑不仅继承古罗马技术,而且进一步改善这些技术,对欧洲各种建筑产生重要影响,例如哥特式飞扶壁最早可追溯至拜占庭的早期扶壁,各种山花也不再是三角形,开始流行半圆形,后来成为罗曼式建筑的重要特征。

根据《罗马帝国衰亡史》作者爱德华·吉本统计,单是君士坦丁堡便有2座剧场,4座巴西利卡,8个公众浴池,153个私人浴池,52道沿街柱廊,8条高架水渠,14座教堂,14座宫殿和4388座贵族宅邸。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拜占庭建筑

四、罗曼式建筑

罗曼式建筑/Romanesque architecture,也叫罗马风建筑,顾名思义,这种建筑带有古罗马建筑风格,但它并非是古罗马建筑的延续,因为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数百年里,欧洲到处混战,古罗马建筑基本颓废,日耳曼建筑又比较原始;另一方面,除了上层和教会人士,普通百姓几乎都不识字,古罗马的砖石建造技术因此逐渐失传。9世纪后,得益于天主教的强盛,拜占庭文明的影响,以及席卷全欧的十字军运动和贸易往来,欧洲大陆开始流行这种仿罗马建筑风格。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中世纪早期巴伐利亚农庄复原图

有关这一风格的起源时间,目前尚无定论,从6-10世纪,都有人主张,但以10-12世纪最鼎盛为共识,彼时各种修道院、教堂、城堡遍布欧洲各地,因此,不少学者便将这一时期的建筑称之为罗曼式,而之前6-10世纪的叫第一罗曼式前罗曼式。前罗曼式具体到各国还可进一步细分,例如法国有墨洛温和卡洛琳风格、西班牙有摩尔式建筑等。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罗曼式建筑

一般来说,前罗曼式以粗石砌墙、小拱(方)窗户为显著特征,给人印象是墙壁厚实、建筑质朴;虽然圆顶还没出现,但拱门、拱窗已大量存在,随后还流行在拱顶雕刻伦巴底带/Lombard band。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第一罗曼式建筑

到了罗曼式时期,十字军从拜占庭等东方带来大量的建筑技术与建造知识,从而促进欧洲建筑的发展,教堂、修道院开始讲究立面对称,以半圆拱和连拱饰为重要特征,其中的连拱饰包括各种拱廊盲拱伦巴底带等,这些特征逐渐形成罗曼式建筑标配。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各种连拱饰

公元800年,查理大帝通过教宗加冕而成为天主教认可的罗马皇帝,这一方式让其他国王意识到,获得教宗认可能给他们带来更大的权力与名誉,因此对天主教更加狂热、推崇,教堂便越盖越大越精美。

总的来说,罗曼式建筑有如下特征:

罗曼柱式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拜占庭柱头(中间为双体柱)

受拜占庭影响,罗曼柱不管柱头还是柱身也都多种多样,既有单块石料凿成的整体柱,也有中间填碎石的空心柱,而且还大量回收重新利用古罗马柱,但这些柱式都有一个普遍特点:墩柱与圆柱交替出现!墩柱也叫扶垛,是建筑物的重要支撑,以方形为主;圆柱有大有小,大者表面常具浮雕或壁画,与墩柱呈ABAABBA排列,小者有单柱也有双柱,表面平整,颜色单一,常与墩柱呈ABA排列,或直接附在墩柱上。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柱式排列示意图

半圆拱

大量运用在塔楼拱廊教堂大门以至窗户上的半圆拱是罗曼式建筑的最重要特征,尤其是教堂大门,3-12道侧柱,逐级内缩,层次分明,拱门和侧柱更刻有大量圣经故事的人物或场景,雕刻精美,琳琅满目;两者由过梁分开。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教堂大门portals

十字拱顶:

十字拱顶也叫穹棱拱顶棱拱,棱拱其实是由最简单的筒拱发展而来,两个筒形拱顶相交便成十字拱顶;十字拱顶的过人之处,是能把拱顶压力发散到四面墩柱上,这与三角穹顶有异曲同工之妙。而相交处便成为肋架,肋架随着发展,又变成哥特式最重要的特征——尖肋拱。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拱的历史演义与原理

通常,天主教教堂是十字穹顶,而东正教则以三角穹顶居多,筒形拱顶虽然简单,但因为具有良好的声学效果,早期很受欢迎。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各种穹顶

塔楼:

塔楼也是罗曼式教堂的重要构件,它的平面有圆、方、以至多边形,立面非常对称,塔顶可以是平也可以是尖,尖的时候,看起来好像哥特式,不过,罗曼式有个重要特点:随着塔楼的升高,建筑上的窗洞数量或尺寸也会增加。塔楼在不同地方有不同的数目,法国北部、葡萄牙、西班牙等通常是双座,而法国中部、南部则以单座为主。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德国斯派尔大教堂


罗曼式建筑是欧洲的第一次流行建筑,但几乎各个地区都有自己的地方特色,例如德国教堂东西两端均有半圆形壁龛,英国形成略有区别的诺曼式建筑,法国以华丽的彩色玻璃著称,意大利最多元化等……后期很多特征直接形成哥特式建筑,例如尖肋穹顶、多层拱门等,这一现象仿如古罗马继承古希腊的建筑文化。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罗曼式建筑剖面


中世纪虽然到处是宗教压抑,但也由于宗教的审美观,留给后人无比珍贵的建筑遗产。

西方建筑——从历史、原理、特征等读懂她的美(中)

Hubert Sattler(1817-1904),Kosmorama,Speyer Cathedral,1874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