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扩写

陵城区第二实验小学五年级二班
张婧瑞
《牧童》唐朝 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瞧!一眼望去,一片绿油油的草,仿佛铺在地上似的!风轻轻一吹,“沙沙沙”的响声传来。
听!牧童又吹起了笛子,一声声欢乐的调子逗弄着晚风,飘飘悠悠传来,萦绕在耳边,牛儿一会儿抬头望望小主人,一会儿又低下头啃着草,在悠扬的笛声中享受着美味。
傍晚时分,太阳已经下山了,明亮的月亮爬上来。吃完晚饭,牧童手里拿着笛子迈着欢快的脚步来到草堆旁,没来得及脱下身上的蓑衣就躺了下来,听着草丛中小虫唱着美妙动听的歌,抬头望着空中皎洁的月亮,脸上露出甜蜜的微笑!脑海里浮现出一个个画面,他在想着什么呢?
你听!那欢快的调子又吹起来,真动听啊……怎么停下来了,噢!原来是牧童闭上了眼睛进入了梦乡。是啊!他真累了,就让他听着虫子的催眠曲睡一觉吧!
教师评语:
小作者通过自己的想象,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再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文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近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