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人都学过的一首诗,开始是无名氏,后才有作者,但可能标错了

 江山携手 2020-08-07
今天不二跟大家讨论一下一首特别有名的一首诗,这首诗不管是80后、90后还是00后都学过。
可以说对于这首诗,中国人都耳熟能详,这首诗就是王维的《画》。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这首诗的原文:
远看山有色,近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是小学课本里面的一首诗,但是这首诗非常奇怪。
为什么奇怪?
因为不二觉得,在不二读小学的时候,这首诗当时是没有作者的,在作者的位置上写的是佚名。
最开始不二的老师也没有解释无名氏到底是谁,书上有很多诗词都是佚名,所以不二小时候对这个佚名很好奇。
大家想啊!这个佚名“写”了这么多首诗词,那肯定是一个非常厉害的人啊!
后来大一点才知道,只要是找不出出处的诗词,都用佚名来做代替。
后来回过头来一看现在的课本,这首诗的作者已经变成了王维。
王维是唐朝开元时期的著名诗人,他的另外一首名诗大家也应该很熟悉,这首诗叫做《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当时的文化界是怎么评价这首诗的?说读这首诗的时候,就像是一幅画浮现在眼前一样。
因为王维不止是一位诗人,他还是一位著名的画家,从而他作品中往往带着\"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感觉。
或许亲们会问,这种感觉到底是什么感觉?这就需要亲们自己品一下,细品一下了。
王维出生在唐朝开元年间,开元盛世过后很快迎来了安史之乱,盛唐迅速转衰。
有人说:生活在开元时代的文人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他们不止能够见识到盛唐的繁华,还能够见到繁华落幕之下的衰败之景。
亲们细品一下,比如开元之前的唐朝诗人们,他们能够感受到盛唐之威,但却感受不到衰唐之景。写出来的作品往往大开大合,带着盛唐之势,而缺少对山河缅怀之悲痛。
而开元之后的诗人们,往往没有真切的感受盛唐之威,很难写出山河雄壮的气魄,就比如白居易就对开元时代向往不已,因为他所在的时代,只能靠想象去描绘万国来朝的盛景。
王维生活的时代,对于他而言是心境提升的沃土,他既感受了盛唐之威,也感受了衰唐之景,从而作品很多元化。
比如安禄山攻破东都之时,王维就写下了:“万户伤心生野烟,百官何日更朝天。秋槐叶落空宫里,凝碧池头奏管弦。”这首诗。
和以往王维清新淡远,自然脱俗的风格不同,这首诗非常悲凉,当然,关于这首诗里的故事就更加悲凉了,关于这个故事我们改日再聊。
说回《画》这首诗,这首诗很妙,很妙的地方在于读这首诗的时候,你能够想象到诗人描绘的画面感。
所谓踏入了山色斑斓,水流如涓的美画之中,走进一看想仔细听听溪水的声,想闻闻花香、看看停落在枝头的飞鸟。但等走近了才发现,明明有溪水却听不见水声,明明遍地都是花却闻不到花香,明明树枝上都是飞鸟但它们却不会动。
可以说这首诗表达的境界就是将一幅活灵活现的字画放在了你面前,你以为一切都是真的,但一切不过只是画。
前面说了,最开始这首诗标注的是无名者,后来才成为了王维的诗。
所以有人质疑说:这首诗不是王维写的。
给出的理由也非常充分,如果是王维写的,为什么没有收录在《全唐诗》里面?所以他们猜想,这首诗只是题在了王维的画上,但诗的真正主人不是王维。
并且有人考据,说这首诗是有先作的,说这首诗是南宋一位叫做道川禅师的僧人所写的续篇。
这位道川禅师写过一首诗在佛经中被人发现,原文是这样的:
远观山有色,近听水无声。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头头皆显露,物物体元平。如何言不会,只为转分明。
这是这首诗唯一可考究的出处,那么到底是有人将这首诗写在了王维的画上,还是道川禅师抄袭了王维的诗呢?这个没有办法说清。但不可否认的是,这是一首好诗,是一首美轮美奂的诗。
可见,中国的诗文化博大精深,一首诗里面蕴藏着许多文化故事。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