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顾恺之系列之二

 山兄的书院 2020-08-07

中国美术史讲义

三绝”大家顾恺之系列之二

            劝诫箴言之——《女史箴图》

                  湖北 江汉艺术职业学院 蔡绍山

  上次课我们讲到:瓦官寺画维摩诘,小虎头名噪一时。桓温府安享中隐,顾长康渐入佳境。主要讲是他青年时代的一些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谈谈顾恺之所创作的伟大的作品之一《女史箴图》。

顾恺之投靠桓温后,凭借自己高超的绘画技艺和随和诙谐的“痴萌”言行,获得了桓温的肯定,获得了府慕同事们的喜爱,大家都对他“青睐有加”。这一段时间顾恺之生活安定,是他绘画创作的高峰期。

明代邹德中《绘事指蒙》载有"描法古今一十八法"俗称“十八描”。其中第一种描法“高古游丝描”就是顾恺之始创的线描法。其特征是:中锋画出的线条提按变化不大,细而均匀,多为圆转曲线。顿笔为小圆头状。筋挺有力、自如流畅、气韵贯通。犹如“春蚕吐丝”连绵不绝。这就是“高古游丝描”。其“高古”之意就是品格高雅,有尚古之意。

(幻灯图片展示:高古游丝描示范图片)

         

顾恺之就是用这样的“高古游丝描”来塑造人物的。我们来看这种线条是不是特别地飘逸而富有动感?特别适合表现古代宽袍大袖、丝绸质地的衣纹质感!这种描法画出的线条流畅而飘逸、优美而生动。因而画出的人物无一不具有神采飘然,似人似仙、典雅高尚的浪漫主义色彩。

顾恺之师承卫协,卫协师承于曹不兴。但不管是曹不兴、卫协亦或是戴奎和更早的张僧繇这些前辈画家,他们的艺术成就是远远不及顾恺之的。在顾恺之之前,这些个画家们画佛像的范式是:用线疏简,笔法简略,是所谓“笔才一二,像已应焉”的“疏体”。顾恺之创新图画技巧,首创了与前辈不同的“密体”画法。

(幻灯图片展示:“密不透风”密体画图片)

    

除了技法的创新之外,顾恺之提出了“传神写照”的艺术主张。他说:“四体妍蚩,本无关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四肢躯干是有形之物,容易画成,所以“无关乎妙处”,人物画的“神妙之处”,就在于“传神写照”,“传神”的紧要之处,“正在阿堵中”也就是对眼睛神态的描绘。提出了绘画必须要表现人物的神思情态和内在的精神活动“迁想妙得”仔细揣摩对象情态举止的基础之上,充分发挥想象,在图画中巧妙地把握对象内在的本质精神顾恺之对人物画作出了理论总结,开启了绘画表现“精神情态”的先河,使后世的人物画走向了“神形兼备”的正确发展道路。

我们通过这一时期他的画作《女史箴图》就可以了解到他的艺术主张和绘画特点。

(幻灯图片展示:《女史箴图》图片)   

 

              

《女史箴图》高248mm1尺。长1234mm。超长卷。绢本设色,绢本:丝织物,细腻轻薄,可以在上面进行深入细致的刻画。文物保护专家说“纸寿千年绢八百”是说绢的寿命不如纸张。但顾恺之为什么选择绢本呢?是因为但时的纸张还是比较粗糙的“麻纸”,写书法没问题,但用做画精细的人物画,还是不如绢本细腻好用。

这部作品被誉为“中国美术史上的开卷之图”,也就是中国美术史上第一幅有明确画家留名,有图画实物留存的绘画作品。

图画的内容取自于西晋重臣“司空”张华所写的《女史箴》一文。西晋惠帝时期,晋惠帝昏庸无能,皇后贾南风跋扈专权。史书上说她:“极妒忌,多权诈,荒淫放恣”。于是张华就以历代的贤妃事迹为内容,写成《女史箴》文一篇,用以鉴戒。八十多年后,顾恺之又依托这篇文章,画出了“典型环境下”的这一组“典型人物”。

原画十二段,现存九段。这九段的内容依次是:①冯媛趋进、②辇、③世事盛衰、④修容饰性、⑤同衾以疑、⑥微言荣辱、⑦专宠不欢、⑧静躬自思、⑨女史司箴。

下面我们就来对这九段画面进行讲解。(配合幻灯图片进行介绍)

冯媛趋进:汉元帝携众妃嫔游园观熊,一黑熊攀槛而出,众妃惊惶奔逃,唯宫女冯媛不惧生死,在汉元帝之前挡住黑熊。众侍卫赶忙上前将黑熊杀死。张华赞之为“知死不吝”。一念之间的大义,令人感戴。画卷中的冯媛长裙曳地,衣带飘飘,聘婷而苗条。面对凶恶的黑熊毫无惧色。两个执戟武士赶到冯媛旁边,一个在张口大声呵喊,另一个用力刺向黑熊,但都面露惊惶之色,与冯婕妤的昂首挺立,无惊无惧的形象形成鲜明对照,更加突出地表现出了冯媛的勇敢果毅。

(图中题字:玄熊攀槛,冯媛进。夫岂无畏?知死不吝!

辇:描绘的是汉成帝的女官班婕妤拒绝与成帝同辇的故事。说有一次汉成帝出游,主动邀请班婕妤同乘,班婕妤对成帝说:“我看古代留下来的图画,贤君出行都是贤臣在侧,只有夏、商、周三代的桀、纣、幽这样的亡国之君,才爱与姬妾同辇。您是要学亡国之君吗?”

我们看画面之中皇帝坐在车辇之上,一副安逸享乐的样子。正回头对后面的班婕妤招呼:上来吧?班婕妤一脸严肃,大义凛然的拒绝同辇。人物的神态表现的十分生动。

(图中题字:班妾有辞,割驩[huān]同辇。夫岂不怀?防微虑远!

世事盛衰:画中有山水鸟兽、冈峦luan重叠。天空中有日月左右相向,山下有一人正张弓搭箭,欲射杀动物。其画外之意是“天下万物莫不盛极而衰”,太阳居高而落,月亮到满则亏。名和利看似庞然大山,只不过是一堆尘土。失去它们和利用弩机射箭一样快。只有妇德才是永恒。劝诫后宫的女人们“得意时莫轻狂,得宠时莫傲慢”。这图画中有山水日月的表现,可以看出中国早期山水画的雏形。人与山的比例严重失调,是画史中记载的“人大于山,水不容泛”的特征。

(图中题字:道罔隆而不杀,物无盛而不衰。日中则昃[zè](太阳偏西),月满则微。崇犹尘积,替若骇机。

修容饰性:画中两主一卑女在安逸恬静的环境中对镜梳妆。举止动作轻柔自然,态度雍容含蓄,仪态端庄。举手投足间展露出娴雅高贵,是典型的后宫女人们的日常生活的写照。顾恺之强调“以形写神”,我们在这里就可以看到他通过形态塑造而表现出的神妙情态,让人观后有“似人似仙”的错觉。非常的高雅精致。这幅图画是用女子修容的场面来告诫宫女们“莫只知修其容而不知修其性”。强调“修性”的重要性。

(图中题字:人咸知饰其容,而莫知饰其性。性之不饰,或愆[qiān]礼正。斧之藻之,克念作圣。

 [qīn]以疑:床榻之上夫妻不和,发生言语争执的一个情节。画中的男子仓促而起,右脚上的鞋子还没有穿好。争吵中正回头将锐利的目光射向夫人,像是在质问或指责。他夫人低眉撅嘴,梗着脖子,耍小性子的表情非常的生动。右边箴言写着: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则同衾以疑。是说夫妻之间要和睦的交流。说和善的话语,千里之外也能心心相映,否则,即便同衾共枕,也会相互猜忌,同床异梦。(右边箴言写着:出其言善,千里应之。苟违斯义,则同衾以疑。

⑥微言荣辱:画的是夫妇并坐,妾侍围坐,群婴罗膝。这是一幅一夫多妻制的家庭生活。强调的家庭的和睦。在我们今天看来,这种婚姻制度是腐朽不堪的,但在当时来说,却又有他的合理性。古代妇女是不能独立门户的,不依附于男人,就等于失去生路。即便到宋代,如李清照这样的杰出女性,失去丈夫之后就只能依附弟弟,过的十分凄惨。如果弟弟不接受或是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子女,那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我们不能用当代的观念去否定古代社会结构的合理性。今天我们认为天经地义的价值观,或许到了将来某时,未必就是合理的。社会的发展与进步必定是与时俱进的,人伦道德观念也是在随着时代的进步发生改变的。我们现在批判古代一夫多妻的腐朽不堪时,是不是可以从另外的一面来看问题,这个男人有能力接受多个女人的依附,是给了她们生存的空间,否则,在男女比例失调的情况下,那些女子的出路在哪里呢?

(图中题字箴文:夫出言如微,而荣辱由兹。勿谓幽昧,灵监无象。勿谓玄漠,神听无响。无矜尔荣,天道恶盈。无恃尔贵,隆隆者坠。鉴于小星,戒彼攸遂。比心螽斯,则繁尔类。

插题箴文是。“夫言如微”至“则繁尔类”,意指后妃不妒忌则子孙繁多

⑦专宠不欢:画中有一男一女两人,前面的帝王正回头摆手拒绝紧紧跟来的妃子。男子面容和善、眯眼婉拒的神态惟妙惟肖。跟来的女子衣带向后漂浮起来,表现出心情急切,行走的速度很快。图中题字箴文:驩[huān]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好,君子所仇。结恩而绝,职此之由。表现了“帝王妃子不可独宠独欢”的内容。如果做不到“雨露均沾”的妇德的要求,即使有独欢独宠的当下生活,不久也会和尘土构成的大山一样,瞬间灰飞烟灭。画家用这个场景来表现如果做不到礼教中规定的妇德,无论如何也不会得到社会的认同。

(图中题字箴文:[huān]不可以黩,宠不可以专。专实生慢,爱极则迁。致盈必损,理有固然。美者自美,翩以取尤。冶容求好,君子所仇。结恩而绝,职此之由。

静躬自思:一女子端坐,有贞敬之态。劝诫宫中女子要时常“静躬自思”,要心存“如临深渊、如履薄冰”的敬畏,要谨言慎行,这也叫“慎独”

(图中题字箴文:翼翼矜矜,福所以兴。靖恭自思,荣显所期。

⑨女史司箴:画中一女史优雅地占立。手中执笔而书,女史的面前有两姬相伴而来,稍前的那位没有发现女官在前,正回头与身边的同班谈笑,表情自然。稍后的宫女正面行走,看见女官后神态拘谨,表情极不自然,双手相拱正欲行礼。这种情态表现的非常深刻。封建宫廷里面等级深严,规矩极多,凡认为有言行不端,有违女德的事情发生,就有女史记录在案,并要当场训诫。所以,那些妃嫔是十分惧怕女官的。画中箴言“女史司箴、敢告庶姬”。“告”就是正告、批评、训诫的意思。“庶姬”,就是众妃嫔。“女史”在宫中“司箴”,对一众妃嫔执行监督、记录、批评、训诫的工作,这是女德规范赋予“女史”的职责和权力。是专制皇权的一部分。

全幅作品典雅高尚。人物的形态姿容柔美婀娜,神态性格把握的十分准确,所有的女子都描绘的端庄娴雅,人带仙气,亦人亦神。造型线条循环婉转、中和优美,犹如“春蚕吐丝”,其笔意如“春云浮空,流水行地,皆出自然”。是典型的“高古游丝描”。女子们身着袖口和下摆都很宽大的衣裙,配以形态各异的饰带,飘飘欲仙。所有人物景物都用细线勾勒,周密细致。在人物的头发、裙边、飘带等处加以浓色渲染,线条色彩配合起来,形成复杂和谐的视觉韵律。衣折、飘带和精心梳理的发髻,都充满了飘逸的动感与活力。每一段画面都宁静而优美,不染凡尘。其卓越高超的绘画技巧几乎是天衣无缝、无懈可击的。

在这幅作品中,顾恺之践行了他的“高古游丝描”的绘画技法和由他开创的“传神写照”的绘画思想,因此,被西方美术史学界评价为“一切都达到了匀熟境地的、完美无缺的佳作”!被视为中国古代美术的代表作。

遗憾的是:由于年代久远,加上战乱环境中的颠沛流离,原本的十二段画面仅存九段。再加上流落到英国后,没有得到专业的保护,画面损坏严重,极大的破坏了顾恺之绘画的原始风貌。这不仅是我们这些学画之人的遗憾!是中国文化艺术史的遗憾!更是世界文化艺术史的遗憾!更是全人类的遗憾!

现存世的《女史箴图卷》摹本有两件,一件在北京故宫,是宋人临摹的白描本,没有用颜色渲染。线条的描法也不是“高古游丝描”,而是有明显粗细变化的“兰叶描”。属于简版,价值不高。另一件现存于大英博物馆,就是我们在前面向大家播放的图片。是唐代的摹本。我们在讲《兰亭序》时,介绍过唐人的复制临摹的方法,是非常科学仔细的。唐人临摹书法和绘画之前,是要进行深入研究的,比如:原作的描画是如何完成的?那一笔在先,那一笔在后?用什么方法临摹出墨迹中的“飞白”效果?等等。他们都是在充分研究、理解原作的基础上,在事先设计好描画路径、确定好临摹方法之后,才动手进行临摹。临摹过程中,对勾稿、落墨、上色、做旧、题款及印章的仿制等工艺程序都十分认真考究。所以,唐人的摹本,基本上能保证书画作品的原有艺术价值。是史上临摹技术最高,研究最仔细、准备最充分、方法最科学的,由皇家俸养的专业临摹团队所制。所以,只要是唐人的摹本,都是最接近原作,最值得信任的。

这件作品原藏在清庭的圆明园中,曾经是乾隆皇帝的“心头肉”。乾隆皇帝在画卷上钤[qián]盖了37枚收藏印章。在1860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英法联军攻破北京,在城中杀人放火,大肆抢劫掳掠。其间,就有一个叫“基伍”的英军上尉在圆明园中抢走了这幅《女史箴图卷》。43年之后的1903年,由另一名英军上尉约翰,以不到2英镑的价格,卖给了大英博物馆。从此,这幅《女史箴图卷》就成了大英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由于英国佬对中国传统绘画材料缺乏研究,对承载画作的绢帛以及绘画颜料的性能都不了解,没有一点收藏、保护、修复方面的经验。他们拿到画作之后,就把这幅长卷卷轴截成数段,分别裱糊到硬质的板面上,看到画幅的表面已经开始损坏,他们也很着急,于是就按照他们对油画保护的理解,配制了一种酸性的所谓的“保护液”涂覆到画面上。这一下就更遭了!酸性物质破坏了绢帛的体质,表层就开始脆化、龟裂、粉化、起皮,破坏造成的损坏已经了不可逆转的!他们一看不行,就赶紧从中国延请了专门的修复师傅去修复。得亏这位中国师傅,否则,我们现在看到的《女史箴图卷》或许就是一堆碎片纸屑。

据说二战时期,英国政府为了感谢中国军队在印缅地区给予英国的帮助,曾有意要把这幅《女史箴图卷》归还中国,但要求民国政府在一艘潜水艇和《女史箴图》之间二选一,当时贫弱的民国政府选择了潜水艇,放弃了《女史箴图》,于是,我们与这幅祖先留下的《女史箴图》失之交臂。

好,这幅千古名作《女史箴图》我们就介绍到这里。下一讲我们将向大家介绍顾恺之的另一幅更具价值的作品——《洛神赋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