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州在解放前是国民党西北军政长官公署所在地,马家军在此苦心经营几代人,根基深厚,气焰嚣张,国民党守将是马步芳的儿子马继援。战前他曾叫嚣,十万解放军打不下窦家山,被一位战士一面红旗拿下。 1949年随着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的决定性胜利,国民党的精锐部队几乎丧失殆尽,解放军百万雄师渡过长江,形成了摧枯拉朽之势。马继援却大言不惭夸下海口:“挽狂澜于既倒,定乾坤于西北”。 兰州城地势险要,北依黄河天堑,东南西三面环山,尤其是东西长20公里的南山是全城的天然屏障。马家军在兰州周围的山峰上不断修筑异常坚固钢筋水泥工事。马继援扬言:“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1949年8月19日至20日,解放军第2兵团和第19兵团先后进抵兰州城郊,从东、西、南三面包围了兰州,但北面黄河铁桥仍在守敌控制之下。彭老总决定对兰州守敌外围阵地发起一次试探性攻击。 8月21日拂晓,第19兵团用5个团的兵力,对兰州东南的马家山、古城岭发起了攻击。第2兵团用4个团的兵力向营盘岭、沈家岭和十里山诸要点发起了攻击,在几十里的进攻战线竟未能撕开一个口子。 我军第一次试攻兰州外围阵地虽没有奏效,但基本掌握了兰州守敌的部署、战术特点、工事构筑和地形情况,为总攻打下了基础。随后,我军决定以3个兵团攻打兰州,以攻取南山为战略重点、迂回右翼夺取黄河铁桥为全歼守敌关键。 8月25日,我军展开对兰州的总攻击,兰州东大门窦家山是主攻方向。守敌是马步芳的主力100师两个团和青海保安团,保安团是马步芳的警卫团,是一伙善于打近战的亡命徒。马继援叫嚣:“10万解放军也打不下窦家山”。彭老总将主攻任务交给63军,并亲自点名让擅长打山地战的189师566团担任主攻团,以565团为助攻,567团为2梯队。 566团的突击连是第3连,战士周万顺是这支突击队的旗手,连指导员魏应吉郑重地对旗手周万顺说:“红旗到哪儿,战士就打到哪儿,你把红旗举在前头,鼓舞士气,指引目标,威慑敌人!”周万顺坚定地说:“人在红旗在!”战斗中,红旗引着炮弹走,战士跟着红旗冲,突击3连猛插敌前沿。胜利的红旗使敌人惊恐万分,敌人集中火力向红旗射击,周万顺身上多处中弹,冲到敌人阵地上已成了一个血人,他用尽最后的力气,借着身子倒下的重力把红旗插下,实现了“人在红旗在”的诺言。激战一直持续到下午5点,189师终于占领了窦家山全部阵地,打开了兰州东大门。 |
|
来自: qiangk4kzk8us4 > 《文件夹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