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千年出土古玉都有什么特点,老和田玉的特征真的很明显吗?

 和玉大叔 2020-08-07

疫情的传播,显然对各行各样的影响比玉商想象中要大。行业按下“暂停键”让不少玉雕师傅也休息了起来。近日和玉大叔与一位特殊的玉雕师聊天,了解了一些行业内的小秘密与各位玉友分享。

这位玉雕师和一般的玉雕师傅不同,他年轻时学艺,既不是在苏州,也不在北京,更不在河南,究竟在哪儿呢?是在安徽蚌埠。安徽又不产玉为什么要在安徽学玉雕呢?其实在安徽的蚌埠地区有我国最大的仿古玉产业,与这位玉雕师的一次简单闲聊却让大叔大开眼界,仿佛窥到了另外一个行业的秘辛——仿古玉的秘密。

一、仿古玉原料大多不是新疆产的好玉

新疆地产的和田玉经常是品质高超,深受玉友们的喜爱,不过在仿古玉的领域新疆和田玉就显得“劣势多多”了,首先是古玉是古代的手工打磨,表面不可能像如今的现代和田玉一样光滑对称,多带有一些古朴的工具痕迹,线条粗陋。所以细腻凝重的新疆地产和田玉反而不适合做仿古玉,因为雕琢出活显的太“新”了,尤其是比较白的料子更不适合做仿古玉,新疆地产和田玉玉质紧密油润,好料子在后续做工艺很难染上沁色,反而不容易做旧。

那么仿古玉用的是什么材料呢?经常会使用岫玉,青海料或者韩料来制作,更高级一些的也有用俄料的,但并不是俄料的白玉,俄料有一种小众的黑皮料,肉质经常是青或者黄。将这部分带石皮的料子充分利用做出“老光”(故意用机器打磨出手工磨制的粗糙效果)以后,自带天然古朴感;而韩料先天偏黄,玉质又比较松,符合古代的大部分真玉都没有特别白的料子,往往都是通过千年埋藏的沁染,颜色偏向黄绿色,还方便染色。

其实大叔真正想表达的核心,是说大部分人手里的“古玉”,去评判哪里产的玉料没有太多意义,古代能用新疆和田玉制作的玉制品大多都是价值连城,皇室专享。很难以捡漏的价格流落到个人的手里,真正靠谱的科技手段是使用拉曼光谱技术对古玉进行鉴定,这就是现实。

二、带红沁的古玉大多是假的

和田玉行业很多年前就流传着“红玉”的传说,甚至有许多民间传说认为红玉受到主人精血养育,慢慢吸收人的精气而发红,市面上有不少“古玉”看起来表面都带有丝丝的红色,被许多不明就里的爱好者认为是“价值连城”的特征,其实大叔了解到,蚌埠的仿古玉产业中上色、做沁已经是最基础的操作。在业内这种手法被称之为“皮壳”“灰皮”等等。

安徽当地的玉雕师傅还会推陈出新,把战国,秦,汉等好几个朝代的玉石造型融入到一件作品中,素材是通过一些彩色的古玉画册或者博物馆的网站,照着上面纹样仿造,那些大家一眼看上去非常古朴的玉石甚至有可能是“架空朝代”的创意作品。而真正的古玉大多表面灰扑扑,看上去工艺十分粗糙。经常带有一些裂纹或者残损,那些又完整又漂亮,还带完整土沁的料子反而要小心,基本都是作假的。

听完玉雕师朋友的介绍,大叔突然觉得掌握真实信息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如今市面上这么多的古玉,一个比一个古朴,这些玩意都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一个很值得玩味的问题,大叔不禁要感叹:既然大部分人根本不懂,为什么不选择雕工精美,确定玉质的现代和田玉,而要花钱“捡漏”这些上周才造出来的“战国古玉”,如此舍本逐末绕着圈的“吃药”到底是为哪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