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易石秋 冬韵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易石秋     冬韵

作者简介

       易石秋,男,1965年生,1985年毕业于湖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本科学历,学士学位。

  1985年7月迄今一直在岳阳市一中工作,1998年被评为中学高级教师,2000年参加教育部“跨世纪园丁工程”培训,成为国家级青年骨干教师,2013年岳阳市启动首席名师评选,被评为首届“高中语文首席名师”。现任湖南省语文教学研究会会员,岳阳市教育学会理事,岳阳市作家协会会员,岳阳市楹联学会会员。在《语文学习》、《学习与研究》、《语文教学通讯》、《教师》、《教育周刊》、《教育技术》、《湖南日报》、《湖南工人报》、《岳阳日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作品近200篇,先后出版诗文集《我且行吟》、《眼底乾坤》、《沧海浮生》、《古风今韵》、《飞鸿处处》5部。

      或许是因为在四季轮回之中长居于末尾吧,或许是与霜风冻雨关联太紧吧,反正冬季在人们的潜意识里总是同残与酷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别说战士把它当作残酷的象征,用作对敌斗争的方式,宣称“对待敌人要像严冬一样的残酷无情”,就连浪漫的诗人很多时候也仅仅把它当作对春的反衬与呼告,因而激情喷涌地高呼“既然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远吗”。以致在对自然从来不吝赞美之词的中国古代诗文里,整体来赞美冬天这个季节的文辞也甚为寥寥,冬天成为了一年四季之中最被低估的季节。

   其实冬天自有冬天的情韵,她正用最老辣的色调与最精简的线条勾勒着自然与生命的美好,让你在自然的代序里参悟人生。那些在夏天里整整葱茏了一个季节的绵绵绿叶,经过秋风秋雨的洗礼,早已收敛起了春天时那争芳斗艳的张扬,变得分外的沉静内敛起来。特别是到了霜风渐紧的时候,那原来苍翠欲滴的颜色,有的变黄,有的变褐,有的变红,即使继续绿着的吧,也远不如当初那么的耀眼,苍劲中带着些微的枯涩,让人联想起生命中的另一种色彩。但正是这种裂变造成了大自然无与伦比的壮美,冬似乎迅速蜕变成为了伟大的魔幻派绘画大师,那漫山遍野的红、褐、黄便是天地间最美丽的调色板,有意无意的几下涂抹就把整个季节装点成一幅幅巨大的油画,把整个世界连缀成为一个巨大无比的画廊,使天地顿然为之生色,让人们百看不厌。且不说香山、长白山等耳熟能详的著名景点是如何的游人如织,就是近些年兴起的长沙岳麓山的红叶节也要一直延长到次年元月之后仍是人潮涌动,而那些近距离的郊游活动就更是“车水马龙迎面来,无人不是赏叶回”了。生命里有些东西是需要静静地观察与感悟的,面对那些曾经绿意盈盈的叶在生命的归航中上演的如此惊艳的绝唱,谁又能无动于衷呢。

      待到生机吐尽,这些叶片又随风飘飘悠悠,将生命凝聚成为精美的诗行,回归泥土,即使零落成尘也要化作养料,为根的事业积攒来年勃发的力量,竭尽所有为下一个生命轮回奠基。那种飘然的姿势,那种轻柔的旋律,那种宁静与从容,让你丝毫也感受不到归途的落寞,而是纯粹的诗意轮回,似乎生命的荣枯原本就是这般的潇洒。

  待到荣华褪尽,浓妆既去,本色立即显现,天地又似乎明朗简洁了许多,留下无数的线条与留白,给你无尽的遐想空间,冬正调动高明的画技,用最写意的笔法勾勒最洁白通透的画卷。此时游走于天地之间,你会产生一种说不出的空旷与明朗,或许删繁就简原本就是大自然最原始的守则,是芸芸众生最后的生命状态与归宿。生命有不堪承受之重,也有必须消释之轻,有时释放就是一种坚守,简洁就是一种丰盈,正如齐白石笔下的虾,不见池塘,也不见水滴,但你分明感到了虾生动活泼的游动。如果说林黛玉的“质本洁来还洁去”还带有某种落寞甚至悲凉,此处的简洁绝对是一种静美与沉思,一种坚守与期待,一个与明年春天的遥远约会。

  奔跑的人生需要一个驿站来安放自己终日躁动的灵魂,需要静谧与安宁,需要守望与陪伴,需要倾诉与温情,需要一种智慧的回眸与禅意的修行来积攒前行的力量,冬天沉稳的节奏为我们奏响了最为温馨的乐章。动物们是机灵的,为了曾经太久的奔跑与可能面临缺衣少食的尴尬,纷纷进入窝巢或者泥土,深深地把自己埋藏起来。这样尽管少了一些情趣,但能为明年的迸发积聚力量,又何尝不是一种两全其美的办法呢,也许它们正在偷着乐呢。人是自然界最具灵性的生物,当然高雅而有情趣得多,他们自然也减少了奔跑的速度,但这正是为诗化的相守提供了绝佳的机会。燃上一堆柴火,邀三朋五友闲坐,再沏上一壶烟茶慢斟细品,时光慢慢从指尖滑落,岁月纷纷从口中吐出,炉火映着人的脸庞,红扑扑的,宛如淡施一层胭脂,这是何等的美丽与温馨。如果再来一壶好酒,在红泥小火炉上细温,任清香盈室,软语萦怀,又是怎样一重境界?这时无需玉碗来盛,早就心生醉意,难怪白居易的殷勤相邀能笔底生花:“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刘十九酒兴如何醉意几许历史无复记忆,也无需记忆,但那份美意与温情已经融化那弥天的风雪,穿越千年的时光隧道,至今仍温暖着我们的心。

  人生最大的情感归依就是在浩浩广宇之下茫茫人海之中能有一场美丽的邂逅,就像梅与雪的相遇,如果说“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那么梅与雪的相遇就照亮了整个的中国文学史。尽管梅与雪各有各的高格“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但是当他们相依相守谁又能分出彼此呢,“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消”,不知是雪的精灵造就了梅的坚守,还是梅的风致衬托了雪的清纯。也许这个世界正如人们所歌咏的,相遇是一种缘,相守是一首歌吧。

  冬就是一位深情的哲学家,它用自己的情韵与旋律直白地告诉你,自己有多少美好,生活就有多少美好,人生的真正风景其实全在你的内心。灿烂是一种经历,停泊是一种美丽,回归是一种辉煌,山寒水瘦的日子里要学会调息,心若在,则风景永存。

本期图片提供:张绍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