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赵光 2017,有一份诗意的工作叫编书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2017,有一份诗意的工作叫编书

《我爱周公塘》编辑记

作者简介

      赵 光,写作路上的一只蜗牛,走得慢,也成长得慢。写过新闻,多是豆腐块;写过随笔,多是教育故事;写过散文,多是乡土风情。没有风格,只是爱好,现在仍一直在做的是守望教育,坚持写作。

      2018年伊始,《我爱周公塘》习作集迎来了它正式开印的幸福时刻。从“一个点子”开始,到“一部文集”出版,几个“门外汉”硬是把“不可能”变成了“可能”,完成了一项富有诗意的编辑工作,书写了周公塘人的又一个传奇故事。

       出版这本文集,还得先说说掀起周公塘文学创作热潮的引领者一一卢树仁先生。自今年四月他在《潇湘原创之家》微信平台发表《故乡的荷塘》后,迅即在周公塘朋友圈中产生强烈共鸣。一口荷塘,勾起周公塘所有人的美好回忆,一时间写荷写塘的文学作品如雨后春笋涌现,并呈燎原之势。“潇湘原创之家”等各大微信平台也迅即出现了这样一个现象:满屏的“周公塘文学作品”,简介里一色的“周公塘人”。这让周公塘人很自然地想到30年前的那一幕:大塘里绝迹多年的荷花,忽然间,从塘泥里纷纷冒出,遍及了整个水面。那一年,从周公塘走出的大中专生就有20多人,一度成为佳话。

        从教师岗位退下来十余年的熊庆治老师,面对这种“颇为壮观”的文学潮,甚是欣喜。他长年热心于村级公益事业,平时也喜欢舞文弄墨,顿时心里萌生了一种结集出书的想法。他跟远在福建的学生卢练秋一说,师生俩一拍即合,一拍即干,组织人马结集出版一本《周公塘文集》。

        在主编的人选上,熊老师和卢练秋想法非常一致:赵光是最佳人选。他们认为赵光曾发表过文学作品,有一定的文字功底,加之懂电脑,肯吃苦。赵光也不好拒绝他细叔(卢练秋)、熊老师(也是他小学五年级语文老师,后来共事多年)的邀请,应允了。随后又邀请了才子卢桂良、研究生黄慧、《潇湘原创之家》编审彭定华老师担任编辑。

        我们六个编委没有一人编撰过书籍,无经验借鉴。9月初,由赵光主笔,草拟了一个编辑工作方案,将编辑的任务、要求及选稿原则作了具体而细致的安排。经编委会充分讨论后,我们确定了“注重地方特色,主张百花齐放”的选稿原则,既看重文稿质量,又要控制作者文稿数量。“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每天晚上,我们几个编委都要在微信群里开“碰头会”,探讨有时“碰出火花”,有时也“高度合一”,最终是集思广益,博采众长。比如文章内容归类,我们讨论三四次后达成共识,将文集作品设置为“荷塘咏唱、亲情画卷、生活浪花、诗海一帆、蓓蕾芬芳、励志人生”六个部分,突出热爱家乡讴歌新生活弘扬正能量的主题。彭编睿智,概括出一个“六六大顺”的编辑理念,巧合的是编委也是六个人,让我们不禁大呼:蛮有意思!

        接下来,我们根据选稿原则,将所有发表的文学作品进行第一轮筛选,初次确定了入选作品。编委会立即将六个部分的编辑任务分工到人,由彭编负责《荷塘咏唱》、《生活浪花》版块,卢才子负责《诗海一帆》版块,黄慧负责《蓓蕾芬芳》版块,赵光也自挑重担,负责编审《亲情画卷》、《励志人生》两个版块。我们既单打独斗,又协同作战。大到篇幅,小到字词,一一斟酌、交流,做得耐烦,审得细致,尽量让文集少一个纰漏少一点错误。我们坚持的审稿原则是尊重原作,重在修正错字,理顺句子,去掉文中不恰当的部分。所以我们有时用“刀斧”大砍,有时也用“刻刀”细琢。

       为使文集富有个性特色,我们作了精心设计:每个章节设置了一篇短小且兼具文采的诗歌或散文诗作引语,以提纲契领,方便阅读;每篇文章按引言、正文和网络热评三个内容进行巧妙组合,力求简洁、精美,有一定的视觉冲击力。

        十一月上旬,六个版块的编审任务都按预定期限完成,并统一交给赵光再次审验。利用周末或工作之余,赵光紧锣密鼓、见缝插针地将110多篇20余万字的稿子全部审查了一遍。11月18日,我们编委几人,第一次集体到平江小王快印敲定排样事宜。两个星期后,我们编委再次相聚平江,审查排样初版。并对部分习作作了删减。接下来,我们几个又多次到平江校稿,文集前前后后修正了七八稿。每一条评语我们都认真审读,每一个标点符号我们都耐心校对。作为主编,赵光常常把样书或摆在床头,或放在车上,或带在包里,一有空闲,就赶紧“挑刺找碴”。汨罗的彭编,平时也挤时间修正文集,并进行“远程发布”:将每一个错误拍照发到群里。作为周公塘有历史记载以来的第一本习作集,它不仅仅是一本有着乡村文化特色的书籍,还承载周公塘人更多的寄托与期望。正如卢宗仁先生所说,这是周公塘几百年来在文化建设上淘的第一桶金。因此,编委们不敢有丝毫懈怠之心,始终要求自己再严谨一些再细致一点。

        除选录这六个部分的文章外,熊老师和卢练秋还别出心裁安排了“寄语家乡”“书画走廊”“家乡风光”“浓浓乡情”“乡村文化”等八个彩印专版,从人、物、景、情等几方面再现周公塘之传奇色彩,周公塘之人文风貌。“他们师生是最佳搭档。”有一个细节让人津津乐道:周公塘人每次在微信平台发表作品,熊老师与卢练秋便在“周公塘师生群”里一唱一和,不是你点赞就是我发红包。群里人气爆棚,写作“士气”高涨。那段时间,文集稿源不断,作品篇篇出彩。

        12月30日,当我们手捧散发油墨香味的《我爱周公塘》文集正稿走出小王快印时,一种前所未有的惬意油然而生。从着手编辑这本文集以来,我们除了不分夙夜、不计得失地埋头苦干之外,就是一步一步“摸着石头过河”,用不计成本的时间、无比充沛的精力和敢攻坚克难的劲头编辑这部“宏篇巨作”。我们不能说自己如何呕心沥血,但我们能说自己已经尽心尽力。今天,我们总算完成了这件意义非凡的大事,完成了一次从周公塘到平江,从萌生想法到文集出版的编辑之旅!这趟旅行,累是关键词,快乐也是核心要素。让文字从电脑走上白纸,落地生根,铅印成文,让人发自内心的骄傲与快意!我们愿意这样理解:编书是一份诗意的工作,一次诗意的栖居,一种诗意的奉献。

        再过几天,《我爱周公塘》就要“出炉”了。我们相信,这本沐浴“十九大”春风,踏着新时代节奏的乡村文集定会为周公塘精神文明建设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为周公塘人的文化生活开启更为精彩的一页!

       文集付梓的消息传开后,卢水清先生欣然为之赋诗,我们特此辑录以铭之:

        一书付梓翰飘香,

        接力新潮逐梦长。

        寄语后先辉映远,

        周公名片遍潇湘。

               (策划:《我爱周公塘》编委会   执笔:赵光)

本期图片:网络

本刊新设“潇湘小作家”,诚征中小学生佳作,欢迎推荐。

作者生活照和作者简介(120字以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