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母亲节特刊·感恩】巢祺 带着母爱育新苗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编者按

        母爱无私,永不停歇。值此母亲节来临之际,编发特刊,歌颂母亲,传播孝亲文化,弘扬“知恩、感恩、报恩”的社会文明。

带着母爱育新苗

作者简介

        巢祺,笔名“果木”。高中毕业当乡邮员和代课老师,一年后下放农村当知青,中专毕业分配到石化企业工作,在党务、人教、企管、防腐工程等多个部门与岗位历练,十六年后选派到地方政府担任科技副区长。进入新世纪,离开央企进京闯荡,创办的智向未来管理咨询公司业绩优良。为照顾年迈的父母,现在家乡参与天岳幕阜山的旅游开发事业。因为职业需求,与码字结缘,也曾在省市和国家级的刊物上发表论文与文学作品40多篇,合作出版了4本著作。

  妈妈姓叶,当了一辈子小学老师,随到哪个学校都是好评如潮,与学生家长和学校所在地的乡亲们也建立了深情厚谊。她在平江县伍市镇礼门村一教就是11年,我在这里长大并读完小学,我的三个弟弟也相继出生在她执教的校园。这段岁月成就了一个优秀的母亲,同时确立了一位教师的职业形象,期间的往事值得我记录传播。

  妈妈于1963年正月生下二儿,休完产假就来到停办多年的单人校——礼门大队斗马小学,用泥砖和旧楼板架起20多张双人课桌,开办了一至四年级的复式班。开学后,生活情况好的孩子拿着几角钱高高兴兴来报到,领新书。有几个该来的学龄儿童迟迟未来,妈妈急了,就上门去家访。原来这几个都是一些多子女的特困户,像陈树林兄弟姐妹五六个,桌上爬、地上滚,家长拿不出钱,只好让孩子到队上去看牛,接着好几户都是这个情况。怎么办?难道让这些可爱的孩子成光眼瞎,新文盲,不行!没别的办法,只能将自己有限的工资垫上先把书籍课本买回来,让孩子们入学上课,至于书杂费让他们1角、2角慢慢还;有一期书送到手,可是四年级姚传文还是没来,怎么搞的?妈妈就清早上他家去喊,只见他穿着一条烂裤,半个屁股露在外面,原来他娘过世后,衣破无人补,妈妈知道了,赶快回家将我穿过的两条裤给他送去,结果他高高兴兴上学来了。二年级的万赞元,一天没来上课,问同学说他肚子疼,就拿了2瓶十滴水去看他,他奶奶告知家里没饭吃,孩子吃多了杂食引发肚子疼,妈妈心疼地给他送去几斤大米,要奶奶赶快熬点稀饭给孩子吃。奶奶用颤抖的双手接过米,眼泪汪汪地说:“叶老师,你这么好,我们如何来报答你。”就是这样,冬天给学生烤火,夏天给学生凉茶,有的中午给饭吃,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一样,用爱心和行动保证了全校40多个适龄儿童在校读书。有一期学区派老师来检查,拿大队人口普查册进行对照,学龄儿童入学率100%。

  在传授知识时,妈妈根据不同年级、不同内容采用不同方法,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由浅入深、循序渐进,讲课时精神饱满,语言生动,必要时在黑板上辅之以图,对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突然提问。这样就使学生认真听课,积极思考,且易于掌握,印象深刻。对智力偏低的后进生不厌烦、不歧视,采取课堂多提问,课外多辅导、多与家长联系等方法,帮助提高,使之平衡发展,每个学生的考试及格率都达到100%。每期斗马小学的四年级毕业生个个考入完小,达到100%的升学率。后来她调进县城,在城东学校教三年级与五年级语文,每次学区统考时都是100%的及格率,曾给记—等功。

  妈妈在礼门村教书的日子里,有8年是处在“文化大革命”时期,社会关系复杂的人极易成为打击对象。可是家庭出身地主的叶老师在这里却风平浪静,自始至终都没有离开过三尺讲台,白天按正常教学秩序上课,晚上在一盏小小的煤油灯下,钻研一至四年级的语文、数学教材,设计课时计划,写出明确的目的与要求、教学方法、提什么问题、布置什么作业等,每晚最少干到12点,要不就是凌晨1点,疲倦了打盆冷水洗个脸继续写。不管时间多晚,非把第二天的教案准备好不可;星期天也不休息,忙着组织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出黑板报、更换校园刊内的学习评比内容、辅导演出节目等。三儿、四儿相继出生后,因为照顾不过来,放在木制企栏内的孩子拉了大便居然用手抹到嘴上吃,放在讲台上的孩子一不小心就拉了尿,我们兄弟至今还在互相取笑。

  1969年各地大中学校开始停课闹革命,动员所有教师各归原籍。妈妈的婆家在汨罗,娘家在平江县城,两边都是地主成份,哪里都不想去。怎么办?在这紧要关头,礼门大队党支部冒着政治风险联名上报公社,极力挽留她落户任教。黄家湾生产队的贫下中农说:如果学校不停办,我们就要叶老师教,如果硬要停办,你就在我们队上,我们有吃你有吃,我们有烧你有烧。正值豌豆收割季节,生产队长黄帝文立即送来一份刚收割来的豌豆。公社管文教的何副书记说:“你们为什么要留个出身不好的老师?”大队干部说:“叶老师在我大队多年,关心学生,教学质量好,我们愿意让她教”。就这样,叶老师这个“臭老九”留下了,认真为孩子们上课。没有教材,就学毛主席语录,教小学生唱革命歌曲,体育课就搞军训,还用九宫格画毛主席像,组织学生逐屋逐队去表演小节目。就这样,在大队干部群众的关怀照顾下,我一家人安然无恙地度过了暴风骤雨的阶级斗争非常时期。1969年上期全县对调检查学校工作,斗马小学获得了特级奖状。学区几次要调妈妈去栗山中学任教,都被婉言谢绝了。

  1974年妈妈被调往区委蹲点的湖胜学校,大队干部又几次去学区挽留,因工作需要,只好服从调配。临别时,礼门大队党支部送给妈妈一张奖状,上面的赠言是:“叶喜华老师,在我大队11年如一日,忠诚党的教育事业,为我们培养了许许多多的优秀接班人。”离开曾日夜坚守精心呵护幼苗成长的斗马小学那天,礼门群众是依依不舍,一帮婆婆妈妈拿出鸡蛋等土特产来送行,含泪跟着走了五六里,有10多人一直送到近十里远的湖胜学校,那个情景永世难忘。即使叶老师调走了,他们仍一如既往地关心她,隔三差五总有几个群众来帮我家砍柴、种菜。他们到湖源洞山上专选粗壮的灌木砍下,一大捆一大捆码好。湖源洞的人笑称,礼门人是叶老师的什么亲戚,来我们大队砍柴尽选好的砍。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的一天,年近古稀的黄凤泉、黄良兴两位老人提着自家喂养的鸡婆鸭蛋风尘仆仆从栗山礼门专程到县城来拜访。一见面就激动地说:“叶老师,我们好想念你,礼门群众经常念叨你,今天特地来看看,这点土鸡蛋给你补补身体,是我们的一点心意……”接过他们的礼物,我妈热泪盈眶,他们不是我家的姑舅表亲,而是她曾经在礼门大队教书时的学生家长。2006年5月1日,我们四兄弟在岳阳为妈妈举办七十岁生日庆典。在平江一中任教的黄胜德老师是礼门黄家湾人,他闻讯后代表黄家湾的群众专程赶来参加,并赠送寿联,说我妈妈集女性、母亲、老师于一身堪称懿范。高度的赞誉,真让我们全家感到无比自豪。去年中秋节前,妈妈的学生万功章等四人也已年过花甲,又一次专程赶来看望妈妈。

  妈妈十二三岁就有支气管扩张的毛病,算命先生说她活不过50岁。也许是好人有好报,也许是乐观开朗的人能经受磨难,想不到病病歪歪的母亲居然活到了82岁。爱孩子,爱学生,从母亲的一言一行中,我亲眼见证了真诚的力量、敬业的成果、友善的回报。

本期图片:巢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