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端午特刊】李细田 让岳阳端午节过得更有文化味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让岳阳端午节过得更有文化味

作者简介

        李细田,岳阳县人,1966年9月出生,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岳阳市作协会员。1985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通过自学,先后获得原岳阳师专数学系大专学历和湖南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专业本科文凭,2006年取得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教学之余爱好写作,见诸全国各地报刊文章200余篇。自2013年9月应聘于长沙惟楚競才教育培训学校教研室工作一直至今。

  端午节到来之际,是互祝快乐还是互送安康?微信朋友圈里,不少人“炫”着亲手包粽子的喜悦、晒出参与赛龙舟的豪迈,甚至有人制作了端午每个时辰的民俗攻略。裹着厚厚的“文化粽叶”,这个端午的节日气氛甚是浓厚。

  说起端午节,我们最熟悉的大概是屈原、龙舟与粽子。农历五月初五是我国传统的端午节,岳阳民间称端阳节。端午既是传统节日,也是人文情怀的载体,承载着爱国、诗意、祈福、奋进的精神元素。千百年来,端午节与端午文化绵延不绝,既有民俗传统的丰盈,亦有人文情怀的支撑,更有传统端午文化的传承。端午起源于中国,最初是人民祛病防疫的节日。吴越之地春秋之前,有在端午节日龙舟竞渡举行部落图腾祭祀的习俗。后因诗人屈原在这一天投江而亡,成了汉族人民纪念屈原的传统节日。

  据史料记载,公元前278年农历五月初五,楚国大夫、爱国诗人屈原听到秦军攻破楚国都城的消息后,悲愤交加,心如刀割,毅然写下绝作《怀沙》,抱石投入汨罗江,以身殉国。沿江百姓纷纷引舟竞渡前去打捞,沿水招魂,并将粽子投入江中,以免鱼虾蚕食他的身体。这一习俗绵延至今,在两千多年的历史变迁中,中国汉族人民传承着遗世独立的“屈原求索”精神,传播至华夏各地共享,形成了丰富多彩的端午文化。如今,“端午节”为国家法定节假日之一,并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国家把“清明、端午、中秋”等传统节日列为法定节假日,为唤起国人对传统节日和民俗文化的记忆,不断挖掘传统民俗文化的内涵与活动形式,让优秀的传统民俗文化能够重新焕发出迷人光彩。 

       可以说,端午节是我国传统民俗文化内容最多的大节之一。端午节迄今已有2500余年历史,它由驱毒避邪的节令习俗衍生出各地丰富多彩的祭祀、游艺、保健等民间活动,主要有祭祀屈原、插艾蒿、挂菖蒲、吃粽子、赛龙舟等。同时,各地活动风俗又因为风土人情因素各有不同。

        可是,如果将上述习俗具化到我们每个人、每个家庭身上,恐怕多数只会剩下吃粽子、走外婆家或出去旅游等过端阳节的形式了。不必讳言,很多人对端午节的意义知之甚少,生活在高楼大厦中的孩子们不识菖蒲、艾条模样;没有条件参加赛龙舟,也就难怪有些人把“端午节”视为“粽子节”“吃货节”了。在新时期,如何滋养与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保护和传承好我们重要节日里的传统节庆文化,让人们懂得怎么过节,是摆在我们面前亟待重视的课题。

        端午当日不只有粽子,就像春节不只有年夜饭、元宵不只有汤圆一样,法定假日的制度安排,当然不仅是意在“舌尖上的端午”。韩国的“江陵端午祭”,在2005年首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确定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当年,这一爆炸性新闻刺痛了国人的文化神经。也促使公众去思考,发源于中华民族的端午文化,究竟是什么时候、又是怎样被走丢了的?

      端午节寄托着人们内心丰富的文化情感、厚重的家国情怀。然而,随着时光流逝、社会变迁,插艾挂菖、祭龙祭屈这些传统的过节形式与现代生活渐行渐远。除了几个粽子、一天假期,很多人淡忘了端午背后的历史文化内涵,甚至将它称为“最熟悉的陌生节日”。遗憾的是,近年来,伴随着消费主义的扩张,中国传统文化从“内核”向“形式”异化,甚至庸俗化为吃文化、商文化。端午的起源是什么,与其他节日的区别在哪里,应该怎样过,却越来越鲜有人深究。只看到流水线上的粽子品种越来越多,推销力度越来越大,端午节似乎沦为一个“舌尖上的节日”、一场商业的盛宴。

       传统节日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增强民族文化认同的精神纽带。人们常常说,提升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从何而来?应该说传统节日文化的普及与传承是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文化软实力的提升事关一个民族精气神的凝聚。

        前些年,广大国人怒斥韩国人抢走了端午节,原因是韩国成功申报“江陵端午祭”。庆幸的是,几年之后,也就是在2009年,我国也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端午节”才是正宗的——由湖北秭归县的“屈原故里端午习俗”、黄石市的“西塞神舟会”以及我们岳阳汨罗市的“汨罗江畔端午习俗”、江苏苏州市的“苏州端午习俗”四部分内容打包共同成功申遗。据了解,“端午申遗”成功是中国传统节日首次跻身世界非遗名录。

  申遗成功不是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的终点。申遗的目的是为了引起整个社会包括全世界的关注和重视,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好的传承与保护;不应该是和韩国的“江陵端午祭”比拼谁是正宗,亦不是文化层面的政绩工程。申遗成功之后,各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还需要思考如何更好地保护属于端午节的习俗及文化。

    笔者认为,这不仅要求政府相关部门针对端午节等开展一些有意义、有影响力的社会活动,还要加大对文化产业尤其是能够代表传统文化的文化产业的政策支持,更要活学活用“龙舟搭台,文化唱戏”。只有这样,传统文化才会更有生命力。同时,作为每一个家庭、每一个个体,也都应该呵护好自己的传统节日与习俗,自觉抑制娱乐和商业气息过重的洋节入侵。只有这样,我们的传统文化才可能得到更好的传承与滋养。    

  “起源”之说当然只是附会,但中国人之所以选择屈原,是有丰富人文内涵的。屈原是中华民族第一位伟大诗人,他以自身的高洁人格谱写了伟大诗篇,他以伟大诗篇表现了自身的高洁人格:“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忧国忧民,不仅“太息”,而且“掩涕”,爱得多么深沉!虽被谤放逐,仍眷念故土乡国不忍离去,忧国忧民休戚与共,这就是家国情怀、爱国精神。“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追求真理,矢志不移,求索不懈。这样的诗句千年传颂,参与铸造中华民族的民族灵魂。

    “屈原精神”已成了岳阳端午节的“节魂”。 屈原心忧家国、情牵百姓、清正高洁,影响着一代代岳阳人。岳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着厚重的历史文化,屈原的“上下求索”精神、范仲淹的忧乐情怀、任弼时的骆驼精神都代代相传,成为了“岳阳精神”的重要内核。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即农历五月初五这天,在屈原的第二故乡我们岳阳汨罗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元素的“龙头祭”活动。据介绍,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岳阳便不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    

  令人欣慰的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在有人遗忘的同时,我们岳阳人仍在坚守。近年来,每逢端午,在岳阳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无疑让屈原故里的岳阳人民“团结拼搏、奋勇挺进”的龙舟精神得到强化和升华。龙舟赛最容易调动群众的节日热情,激发集体荣誉感,彰显齐心协力、奋勇争先、拼搏向上的昂扬精神。这就是中华民族精神,“端午文化”精神,更是“岳阳精神”的具体体现。重温屈原的爱国情怀中培育爱国精神,在弘扬先贤的爱国情操中树立远大理想,为传承“屈原精神”,弘扬优秀传统“端午文化”,为有着悠久历史文化和古代文明的岳阳被赋予了新的形式与内涵,为时下岳阳创建“一极三宜”江湖名城倾注了“民德归厚”的精神力量,也让我们看到了传承岳阳历代先贤的慎终追远。

        “没有文明的继承和发展,没有文化的弘扬和繁荣,就没有中国梦的实现。”要知道,一个民族的传统文化是这个民族安身立命的根基;一个民族若失去了文化传统,就会如同没有根的浮萍。从这个角度看,我们作为现代文明城市的岳阳人,更有责任守护传承我们特有的文化景观。笔者希望每届岳阳国际龙舟节的落幕是“端午文化”传承的一个新的开端。我们站在今天的位置,打量着中国几千年的历史长廊,也许每个人会有自己的视角,但呵护文化坐标,却是我们的共同责任。

        传统节日能否延续,关键在于是否能够在人们心中产生情感共鸣。随着互联网的普及,端午文化也以互联网+的方式呈现。有关端午节起源、风俗、诗词欣赏的漫画、图解、趣味游戏,让人们足不出户就可以在电脑或手机上了解端午知识,体味中华传统文化。传统节日的形式支撑就应该这样与人们的生活相契合。去年,一部名为《端午那些事儿》的动画短片走红网络。精致的画面、接地气的表达,生动描绘出有关端午的各种传说与习俗。有网友慨叹,真没想到,原来“五月五”还有这么多故事!诚然,在“互联网+”时代,端午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元素。

  我们之所以需要节日,是因为它是形塑认同的一种文化符号。共同的节日活动,唤起共同的民族情感、共同的历史记忆,无形中增强了人们的共同体意识。当节俗被时代改变,节日的内涵却需要我们用新的形式来不断激活。端午节,追思行吟泽畔的屈子,体味时令节气的变迁,让我们把节日过得更有价值。

    今天,我们传承端午节日,划划龙舟、吃吃粽子、佩佩香囊,看似只是古老的仪式,但正是这些千载不变的细节,加固了民族认同和文化认知。在这个节日里,端午二字已成为传承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情感的载体,而正是有了这一个又一个符号意义的“根”,中华民族的澎湃精神才化为不竭的筑梦动能。节日的文化魅力,正在于此。

    过好端午,就是让端午更像端午。于是,守护民族文化基因,则对应两大任务——承续历史,忠于初心。不拘泥古意,不喧宾夺主,亦不数典忘祖。从更实在意义上说,让更多传统节日文化回归本真、回复诗意栖居的姿势,这是让发展后、前进中的岳阳走向世界的必由之路。冯骥才先生就曾提醒传统节日文化淡漠的危害,认为“如果年轻一代对传统节日不知道、不了解,没有记忆、没有感情,预示的是我们深厚的文化根基的消失,文化记忆与传承的中断”。

  弘扬传统端午文化,就要系统梳理传统端午节日文化资源,让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父母可以有意识地以端午节为契机进行亲子教育;学校可以定期开展课程加强学生对传统端午文化认知的素养;社会上则加大对端午文化的宣传。如此综合运用大众传播、群体传播、人际传播等多种方式展示“端午文化”魅力,方可让中华传统端午文化源远流长。 

本期图片:网络

潇湘原创之家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