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洞庭作家】哲夫 晚报—我心中的岳阳晚报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晚报
我心中的岳阳晚报

作者简介:

        哲夫,本名蓝德和,湖南岳阳市人。一个漂流四方自称哲人的狂人,实为迂腐至极的糊涂人。从小喜爱文字游戏,先后有文学作品、新闻稿零零散散漂落在报章上和广播中。曾被聘为岳阳市作协理事、岳阳晚报特约记者。

        屈指数来,它已在岳阳的这块沃土上扎根生长了三十多个寒暑春秋了。我伴随着她从朝阳、日头逐步走向夕阳,其间有很多的动人故事激励我前行。

       上世纪的1983年,岳阳撤地并市为省辖市。那时,好像岳阳市只有岳阳人民广播电台一家新闻媒体。由于当时岳阳广播电台转播设备技术受条件限制,全市城乡还未达到全覆盖的标准,在我们那里几乎无讯号。

       好久能有岳阳市自己的一张报纸啊?我常发奇想!

       说来也怪,想什么事就来什么事!

       1985年5月,岳阳晚报社筹备试办。一次,我到岳阳市区一同学家做客,听同学讲起了这事,我高兴得不得了。

        记得8月下旬的一天上午,我正在四分场办公室赶写一篇简报材料,邮电所投递员老徐从邮包里拿出一大叠报纸、信件放在办公桌上,我随手翻开报纸,突然,一张《岳阳晚报》试刊号映入我眼帘。我急不可耐地打开试刊号第一期,从头至尾、每篇不落、一字一句仔细揣摩“咀嚼”。从此,我就爱上了岳阳晚报,哪怕是旧的,每天都要看,一天不读报,心里就好像空荡荡的憋得慌。直到1986年7月底,这份不定期的四开四版小报,共出24期才告结束。

        1986年8月6日,《岳阳晚报》正式创刊为周二刊。在我看来,就好比干旱的地里,送来了一场及时雨。捧着这张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亲笔题写报头的报纸,我万分激动。为报纸写文章的欲望空前高涨。记得第三期,也就是8月13日,我第一次写的人物通讯《漩涡里的歌——小学生朱勇波勇救落水儿童不幸牺牲》被报纸头版采用。

          过了几天才知道,编辑这篇通讯的老师叫彭宇文,调晚报前是钱粮湖农场党委宣传部干部。恰巧,那时我也由四分场调农场广播电台任编辑兼头条记者。我的这篇人物通讯稿由晚报总编室转往他编的,或许那时我也是搞新闻的,也或许两人都是钱粮湖人的缘故而将此稿列为头版第二条,不得而知。

        一炮打响,这下就如同新兵立了战功似的,越发来劲了,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1989年4月上旬的一天,我突然收到岳阳市群众艺术馆的一封约稿信,信中内容大意是,为配合建国40周年大庆活动,群艺馆在全市征集报告文学作品,编纂一部大型的《巴陵风流》文集展示岳阳各行各业丰采。并约我完成一篇8000字左右报告文学的写作任务。

        接手任务后,我抓耳挠腮、搜肠刮肚想了几天几夜,最后把采访对象定格在我场头号大企业纺织厂厂长身上,这人有素材可挖。于是,我花了整整一个月的时间,终于完成了《人生应该是激流》的初稿。写好后,我横看竖看还是不满意。正当我一筹莫展之时,彭宇文老师回钱粮湖探亲来了。闻此信后,我带上原稿,骑着采访专用的单车直奔总场农科所找到了彭老师,彭宇文足足看了两个小时,说构思可以,立意也行,就是文字不精炼。最后他说,稿子就放我这里,到了报社后,我帮你推敲改动一下。大概又过了十来天,他给我来了电话,说帮你改动了,基本过得去。妈呀,还基本过得去? 

       到了报社,他给稿子让我还看一下,稿纸上红杠杠、红框框像画一样遍布开来,他在旁边又仔细地讲解我听,直到中午才算搞懂。我原本请他吃中饭的,不知道他啥时已和报社旁的小餐饮店联系好了。午饭时分,他约了副刊部主任王和声,我们仨吃了一顿既简单又可口的午餐。饭桌上,他又和王主任讨论起这个稿子来了,王主任就语言锤炼讲了很多,我边听边在稿上改了过来。最后,彭宇文说,王大作家是我们报社的创作专家,这下德和的作品可以文采飞扬了。

       吃过午餐,休息片刻,我告辞两位老师。回家后,我就将稿放在机关文印室,加班加点打印出来。再一看,呵,好家伙,这就是真正的报告文学作品。

       隔了两三日,我乘坐钱粮湖至岳阳的客班车专程送稿子到市群艺稿,接待我的周志国老师看了我的《人生应该是激流》的稿子后,击案敲桌说:"小伙子你有才呀!”我连忙说,我只写了草稿,后道工序是由晚报社的彭宇文、王和声两位老师帮改的。

       最终这篇报告文学已在当年9月编辑成书,由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发行。

        1994年4月,报社开办了一期通讯员培训班,当时,农场党委宣传部力荐我去参加,在培训班上,我亲耳聆听了编辑老师的新闻业务专题授课,让我受益匪浅。在学员发言中,我重点介绍了钱粮湖纺织厂如何抓经营管理、冲破疲软市场而一举夺得全省农垦纺织桂冠的经验,引起了总编、社长极大地兴趣。

        4月15日,报社副总编辑姜年胜、政治部主任黄兴华驱车前往钱粮湖与我一同赴纺织厂进行采访。通过这次采访,让我学到了培训班上学不到的宝贵东西。只过了两天,《内抓管理强素质   外塑形象拓市场    钱粮湖纺织厂经济效摘取全省农垦纺织三连冠》在头版头条登出。我仔细一看,署名“本报特约通讯员蓝德和”。我立马打电话给姜副总编:这条新闻稿应该要署您和黄主任的名才是!姜年胜谦虚地笑道:小蓝,这稿子我和兴华动口没动笔,你才是真正的撰稿人!

        他们这种让名于人,不计得失的高尚品德深深感动了我。我决心学习他们的为人处事的态度,以实际行动干好本职工作。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几乎每月有五六篇消息、通讯,还有小诗、小言论、小小说等多种文体的文字见诸晚报。

        1998年七八月间,全长江流域洪水猛涨,洞庭湖及湘资沅澧四水洪峰迭起。我作为晚报特约记者与报社的正牌大记者周钟声值守前线指挥部,与钟声兄朝夕相处了一个汛期。从他的身上,我看到了记者职业荣耀背后的辛劳,也学到了做合格记者那种敬业爱岗的奉献精神。在这个汛期,我基本是在他的带动下进行采访写作的。由于前有抗洪军民“人在堤在,誓与大堤共存亡”的精神指引,后有钟声兄以身示范的榜样力量的推动。我采访几乎无昼夜之分,一些有份量的新闻稿,源源不断地从我笔端流出,《热血铸就生命堤》《生死线上写风流》《为了京广大动脉的畅通》《张昌平带病夜巡采桑湖》《仆心可鉴》等一批重头稿在钟声兄的帮助下,飞向新华社、人民日报社等多家中央级新闻单位和省内主流媒体。

        从业余通讯员干起,直到聘为岳阳晚报钱粮湖记者站特约记者的二十多年时间,我也就认识了李放荪、石树林、谢作文、段华、胡中习、何江、姜年胜、蔡世平等社领导、总编们,同时也认识了一些编稿高手,如周钟声、李德春、谭宪、余少华、刘健湘、李作求、李芳梅等部室主任们。

         我的进步,离不开他们的扶助与支持,在我认识的这些编辑老师中,彭宇文、黄兴华、谢晓笛,还有长江信息报社的李峰波。他们对我的帮助、指导,犹如昨日历历在目,铭刻在心。

        今年农历正月初,刚过完春节长假,有一朋友和我聊起了我们过去在晚报社当特约记者的点点滴滴,我顺便问了一句钟声兄的近况,朋友当即给我发来了一个微信群,并告诉我,周钟声在此群!我立马将周老兄加为好友,从此我们又成了无话不谈的好兄弟,我每晚都要浏览他的“皮皮虾随笔”文章。

        尽管上述社领导、总编们,部室主任、编辑们,没在我微信里的朋友圈,但他们仍是我心目中最好的良师益友!

本期图片:网络

潇湘原创之家征稿启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