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教师节专刊】李细田 守望麦田那片绿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守望麦田那片绿

回首我从教33年心路之旅

作者简介

        李细田,岳阳县人,1966年9月出生,中学数学一级教师,岳阳市作协会员。1985年9月参加教育工作,通过自学,先后获得原岳阳师专数学系大专学历和湖南理工学院数学与应用专业本科文凭,2006年取得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教学之余爱好写作,见诸全国各地报刊文章200余篇。自2013年9月应聘于长沙惟楚競才教育培训学校教研室工作一直至今。

  33年前那个火热的七月,生活像故意捉弄人似的,把高考落榜且年方19岁的我,推向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高中的班主任彭孝勇老师来了,说论我的智力与刻苦精神,只要复读一年完全可以考上大学;村干部上门来了,说村小学尚差代课教师,希望我不负众望,为山区的基础教育事业作出贡献。

  其实,我更清楚自己能勉强完成高中学业,多亏就读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特殊关爱与村里好心人的帮助,也因了家境的缘故——我父亲长年患哮喘病无法劳动,母亲和兄长又都患有间歇性精神病,我自读初中的学费都是通过学校安排我帮老师在上下课“打钟(敲铃)”(八十年代我就读的大塅中学上下课还没“电子铃”)或“抬饭”(学校食堂把每个班同学的饭盒分装在一个“铁笼子”里)等一些勤工俭学方式进行减免,以及村里给予一定的特困救济(当时国家也没有“扶贫助学基金”之类扶助),才让我幸运的读完岳阳县四中首届也就是原公田区高最后一届二年制高中毕业。于是,我毅然决然的选择了后者,满怀着初为人师的喜悦与憧憬,也怀揣着几多遗憾与失落,登上了原公田区大塅乡马元村小学的讲台,成为了山民们眼中的“孩子王”。

  我刚到村小学,就接手了一个由一、二年级组成的复式班教学。对于我这个刚走出校门的新手来说,要教好一个复式班谈何容易。生性好强的我,平时虚心向老教师请教,一有空便钻到老教师班里听课并切磋教法,利用周末将超周备课教案请老教师指点。我的每一堂备课,真正做到了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教学时间与内容力求安排科学、搭配妥当,不仅“横向”教学流程清晰,同时“纵向”针对不同年级的学生,“动”、“静”结构分明,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学得也轻松愉快,课堂上不同年级的学生,“时时有事做,事事有人做”。就这样,我在村小学担任复式班教学,一干就是十年。

  “赤脚”十年路,为师辛苦为师甜。我多次被评为区(镇)级复式班教学能手,我所任教年级的教学质量居全乡(镇)之首,连续六年获得教学优胜奖,八次获得镇以上优秀班主任、优秀教师及先进教育工作者等荣誉称号。

  当时,由于我村地处偏僻山区,民办教师编制受学生人数限制的缘故而难以增加,我虽称为老师,但一直只能扮演“长代腿”(长期代课)教师的角色。然而,我凭着对党的教育事业的无限忠诚,凭着许多好心人对我的关心、帮助与厚爱,凭着我内心充盈着感恩与反哺之心而任劳任怨。在这师资短缺、教育资源困难的关头,尽管我的待遇少得可怜(我清楚的记得,1985年下学期是我在马元村代课的第一学期,村里付给我150元一个学期的工资,每天不足1元钱,而且到了当年的腊月三十早上才领到钱),我却一直默默地在校园里耕耘,辛勤地拨动着育人的“五线谱”。我同有编制的民办教师一样,必须“两头忙”——在当好拿“粉笔头”的同时,还要当好一个地地道道拿“锄头”的赤脚农民来维持生计。当时,有家长开玩笑说:“我们的孩子最怕村里两种‘赤脚’人:一是怕村里的‘赤脚医师’,一是怕村里的‘赤脚老师’”。的确,我们没有现金收入,而仅有的一点微薄工资还要抵作当年必须的农田上交税,甚至这所剩无几的工资余额还年头到年尾被贫穷的村里“拖欠”着。而我就是凭着一种最朴素的责任感,来担当这方贫困山区义务教育的大梁,做着自己喜爱的“教育梦”。

  我勇于正视现实、正视“好心人”的规劝与议论(当时曾有人戏称:“只有民办(代课)教师是一只猪,不拿工资只教书;一天到晚只晓得把书教,收入低微还不晓得要”)。然而,我从不因代课教师待遇低、收入少而妄自菲薄,而是始终保持良好的进取状态。1992年5月,我毅然参加全国成人高考(记得当年全镇共有8名有编制的公、民办教师同去参考,我是被唯一被录取的),同年8月被岳阳师专数学系录取。为凑足240元报到费,我在暑假里忙完“双抢”后,再到外面做点小生意赚取学费,可是当我来到师专时已过报到期(迟到了5天)。当班主任许芝蓝老师接到我这200多元的“散币”并了解我的情况之后,立即帮我请求数学系陈冬贵主任说情。所幸,陈主任不但同意我注册新生,并破例让我欠着余下的学费等来期交清。就这样,我通过克服重重困难,自己请人顶替我上村里的课,借着1000多元信用社的贷款,怀揣美好的梦想来到岳阳师专学习深造,终于通过三年的脱产学习(大部分是寒暑假),于1995年7月顺利获得师专数学系大专毕业文凭,圆了我当年的大学梦。

  二

  “一个坚决朝着他追求目标挺进的人,别人一定会为他让路;而一个踯蹰不前,走走停停的人,别人一定会抢到他前面去,决不会让路给他。”我想:这其中应该融入这样一个数学公理:“两点之间,直线最短”。生活的实践也告诉我:对一件事情是否有足够的决心,直接导致完全不同的结果。

  1992年,我参加全国成人高考时,有些好心人在我起伏不定的思想天平上加重一颗砝码——一个代课教师自费拿大专文凭又何必!真是笨棋一着。这,险些让我变卦。回想当初,我如果动摇了读师专的决心,或许就不会有1995年的升迁——一个代课教师直接从小学聘到中学任教毕业班的数学,也不会有后来连续输送7届初三毕业班的成效(累计有30多名学生考入省属重点中学),也不会有2002年从农村直接进入到岳阳城内教师聘任制的快车道,让我如今在都市打拼16个年头,更不会有机会取得湖南理工学院数学系专升本学历,同时获得高中教师资格证并破格晋升为中教一级职称。

  我清楚的记得,1995年9月,原公田镇教育办为优化中学的师资结构,破例将已达到大专学历的我,直接从小学岗位调到大塅中学任教初三数学。当时,中学教导处对教育办的人事安排持异议——安排一位从未教过初中的小学代课教师担任毕业班的数学,真是不可思议。教导主任何卫兵老师广泛征询中学部分教师的意见。非常了解情况的陈东老师(曾是原大塅乡教育组工作多年的教育专干)当即表示:“人选择得准,中学应大胆起用,我的孩子陈星在本届毕业班里,如果李细田老师教数学,我最放得心。”

  所幸的是,我通过一年的教学工作,没有辜负领导和老师们的期望,向学校和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1996年6月中考揭晓:83名初三毕业生参考,5人考取湖南省重点中学岳阳县一中,7人录取公费中专(陈星同学当年被岳阳师范小教大专班录取,现在岳阳市政府政务中心工作)。当时学校作了统计,本届83名学生中,数学得满分的就有15人,95分以上的学生超过30人。有一个得了满分的学生龚石彪事后告诉我,他说如果数学只考99分(注:当年中考是全省统考且数学满分为100分),那么就会因一分之差不能被怀化商业学校录取。

  的确,我在教学中,总是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对学生非常严格,很受学生拥戴和喜欢。我自来到大塅中学,每学期都是承担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和一个毕业班的班主任工作。我把自己的全部心血和爱心都倾注到每个学生身上。譬如,我对班上每位学生的兴趣爱好、思想动态、各科成绩基础及家庭状况甚至学生的生日等,都在心中有一个“活帐本”。记得1996年下学期,我班上一位叫殷松玉的学生,学习成绩一直很好,可进入初三年级后,这位学生整天郁郁寡欢,学习总是无精打采,以致成绩大幅度下降。后来,我主动找他谈心了解到:他家负债近2万元(当时这可不是一个小数目),考取了原岳阳大学的哥哥殷松根也无钱送读;“破屋又遭连夜雨”,他父亲的心脏病复发急需数千元治疗。生活本没有什么来源,全家仅靠体弱多病的母亲“起五更、睡半夜”操持家务和农作来勉强维持生活,而小松玉的学费还是从邻居左右借来的,是将自家栏里的小猪仔喂到年终时用肉作为抵押的。我面对这可怜的孩子就像看到了自己的过去。于是,我一方面鼓励他在困境中刻苦学习,一方面引导同学们从生活上关心他,并发动大家向他伸出援助之手,纷纷捐出自己一份爱心款零用钱让他渡过难关。第二学期,我帮他担保并垫付了这学期学费。我的关爱让他摆脱了困境,重获生机。1997年中考,殷松玉同学终于考入省重点中学岳阳县一中。

  还记得有一位学校领导开玩笑说:“李老师你又不是慈善家,你怎么期期为学生担保那么多的学费呵?”印象最深的是,有位居住在铁山水库边缘的学生万小关,家里五口之家仅有1亩多水田,家庭收入仅靠其父长年在外“阉鸡”赚点小钱。有一期担保的200多元学费收到了他近50张票面的钱款,真让人接着他的钱就要流泪。我担保他初三毕业的最后一个学期的学费,还是他毕业后我几次上门,最后才用100多斤橘子和两只母鸡抵付的。其实,我不仅来到中学是这样,我在小学代课的10年中,不必说担保的学费年头到年尾,就是担保后垫付学费讨不回的也不足为奇。我爱人常说“你那可怜的代课薪水几乎为特困生垫付了学费,这日子怎么过啊!”确实,我的家庭收入全靠妻子卖菜、种田地才勉强维持的。

  由于客观原因,尽管我在农村连续有17年教龄,但是,我一直是一个代课教师,且不说干着同样的工作却享受不同的待遇,也不说名不正言不顺加薪晋级也无缘,更纠心的是下岗的命运时时在等着我。每当有同学或熟悉的人问起是不是还在教书,我总是坦然地回答:“一直在代课”。他们总在说:做一个“长代腿”有什么出息?然而,我无怨无悔!我曾在日记中写道:“……我愿把满腔的热血化作春风春雨来滋润学生的心田,执着的追求,无悔的选择,我甘愿奉献自己的一切!”

  回顾我在农村这一干就是17度春秋的长期代课生涯,既有几多辛酸泪水,更有几多成功的喜悦与感动,过往的岁月也许是不堪回首的,奇怪的是,我却心存感激,常常怀念那些既让人伤心落泪,又让人感觉温馨的情和爱,我觉得在那艰难岁月中坚韧进取的爱,困苦环境中玉汝于成的情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我对教育的爱,赢得了与学生心灵共鸣的师生情,我体会到了“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成就,看到了我用心血培育的学生,有的在国外获得博士学位,有的在政府机关担任要职,也有的和我一样为人师表,这一切的一切,铺就了我心中的一方绿,让我的心田永远年轻丰盈。

  三

  “捕鱼郎”奔波,收获成果快乐着。正所谓“江中鱼郎,那愁风浪”,我经过多年披风沥雨,四处奔波,心胸日渐豁达淡定,更坚定了永远微笑面对生活的执著追求信念,也收获了一路的欢愉、温馨与成功。

  我有一个业余爱好始终伴随着自己,那就是在做好本职工作的同时,喜欢与书报纸笔打交道,工作之余忙里偷闲,勤于笔耕,用心撰写校园新闻(通讯)、教学论文,在育人的道路上也不断让自己成长,在教学科研上也取得了一定成绩。从教以来,我一直积极参加学校的各项教研教改活动与课题探究,将工作中的点滴经验记录下来,一有空就撰写教学论文。至今我有200多篇各类文章见诸全国各地报(刊),其中有50多篇教研论文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或获奖。

  推行素质教育是九十年代教育改革的主旋律。当时,我针对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和解决方略,进行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撰写的《对区域性推进素质教育的几点思考》、《学生要“减负”,图书室该“补血”》等多篇素质教育论文载入《素质教育学术文库》等国家级公开出版发行的学术著作中。此外,我在总结多年中小学数学教学经验和理论探讨成果的基础上,撰写的《让学生尝试成功》收入《中国教育教学研究》和《全国优秀教改经验论文集》两书中,并在《中国教育报》理论部主办的“第二届全国优秀教改教学经验论文”评选活动中荣获一等奖。

  与此同时,我反复研读了邱学华、黎世法、魏书生等教育专家的学术理论和翻阅了近100多本教育教学杂志,写有10多万字的读书心得笔记。我经过反反复复的学习、实践与探索,终于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这一方面找到了突破口,并成功地吸取“尝试教学法”、“自学辅导法”及“目标教学法”的精华,同时结合因材施教的基本原则,自创出“中学数学课堂异步尝试达标反馈”的教改实验课题,命名为“中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CF教学模式”。1996年,该课题首先得到了岳阳县教研室的肯定和支持,数学教研专家刘光明老师多次亲临大塅中学听课并组织研讨,提出了宝贵意见。1997年下期,岳阳县教研室为我的教改成果正式立项,并向全县中小学推广。1998年7月13日至15日,我出席了由岳阳市教育局组织在市教工之家主办为期3天的“学科素质教育研讨会”,会上我宣读了《中学数学课堂素质教育CF教学模式》近7000字教研论文,并被评为岳阳市“学科素质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一等奖,当年被原湖南省教科所评为1998年度湖南省基础教育优秀教改成果二等奖。

  我并没有因上述取得教改的成功而止步,而是执著依旧地将我的“CF教学模式”的内涵不断提升到新的层面。我在边教边改、边探索边完善的崎岖道路上艰难跋涉,我的思维、我的目光,我的整个身心不断被更高标准的“教改方略”所统摄。我始终积极把学科素质教育落实到课堂教学这个主阵地上,潜心探究教法,博采众长,拓宽教改新航道。于是,我遨游学术探讨的海洋,捕捉科学理论,用以指导自己的教学实践。近年来,我在国家级刊物《中小学数学》、《数理天地》、《数理报》,省级刊物《中学生学习报》、《课程改革通讯》、《初中生》,市级刊物《中小学素质教育》等报刊发表了30多篇教育教学论文,在国家、省、市级教学论文评比中有近20篇获奖。2004年至2008年,我参与编写中学数学新课标下的综合素质训练与寒(暑)假练习15册(由人民日报社和云南大学出版社公开出版)。自2013年9月应聘于长沙惟楚競才教育培训学校教研室工作后,至今为学校编辑初中数学各年级校本教材总计超过60本。

  教学的业绩、教改的成功,既是我从教33年艰辛付出的记录与写照,也是对我无悔选择、执著追求的回报。一路走来,既留下了一串串闪光的足迹,也洒下了一路的辛勤汗水,更捕获了一路的成功与喜悦。

  回首自己这33年的从教心路历程,我心底充满感恩、真诚感激所有关心过我的领导、同事和朋友,内心深处充盈着对教育的热爱与追求的无悔。“天道酬勤”,为了学生、为了教育、为了心中那片梦想的蓝天,我付出了几多辛劳、智慧和青春,而收获的快乐和成果也是满满当当的。

  教书育人是繁忙的,没有轻松却很充实;教学生涯是平凡的,没有伟大却很真实。我拥有社会这个大舞台,拥有教育教研的绿草地,我会倾我所学,尽我所能,播种希望,追求不止!教书育人,甘当人梯,我无怨无悔!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