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潘桂湖 母亲的小脚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母亲的小脚

作者简介

        潘桂湖.   笔名【迟来】湖南耒阳市文艺家协会会员。

  诗曰:

  梦中寻母念如焚,

  唯见金莲动素裙;

  欲养无亲长痛肺,

  哀为夙愿作凄文。

  一双小脚,魂绕在我的梦中,已五十多年了。醒来后,才知它早已成了母亲遗骸中的两堆小枯骨,永远在地下陪伴着母亲的亡灵。但在梦中,生于清末民初的母亲带来的那双小脚,却在我的眼前不时出现。我记得,在儿时疯玩得废寝忘食时,是这双小脚巍巅的走来,催我回去吃饭或睡觉;又是这双小脚,送我第一次走进初级小学(那时没有学前班)恳求老师对我严加教诲;还是这双小脚,赤溜溜地踩进自家水田里,用那变了形的骨与肉,一下又一下,把禾间的杂草踩进泥里。这件事对我的印象,真是大深了。

  一个女人,缠着小脚,平地走路都巍巍巅巅,何况还要在已长成一行行禾苗的水田中间踩除杂草,纵有手棍拄着,也是一项何等艰巨的劳动!我当时只觉得好奇好玩,舞弄着也要下田踩草,却被母亲阻住。不知是怕我踩坏禾苗还是怕蚂蟥咬我的脚,结果硬是用她那双小脚完成了任务。只是在那光白的小脚背上,被蚂蟥咬了几处,流着鲜红的血。当我用小手扯了一把草,要为母亲揩她脚上的血时,母亲笑得那么好看,一把紧紧抱住我,吻我,劳动后的疲劳早从她身上消失得无影无踪。小脚巅巅的母亲能作一个主劳力在田间劳作,是什么力量支撑着她?七岁的我当时自是浑然不知 。今天说起来,大家一定不信,但我至今印象真切,仿佛是昨天发生的事。也许有人会问:你家劳力呢?怎么是一个缠小脚的女人下田干活?我只能敬告诸位的是:当时共和国刚誕生,农村还未成立互助组,父亲是个游走郎中,常年出门在外,哥哥姐姐都在读初中,寄宿在校,家中可算是没有劳力了,但我们兄弟姊妹要吃要穿要上学,而我母亲特别重视子女的教育,我们的学业不能停顿,开支沉重,仅靠父亲行医那点收入很难养活一家子,所以经营家里仅有的四亩多水田的任务,就只能靠小脚巅巅的母亲来承担了。

     母亲起早贪黑,屋里屋外,田里土里,巅着那双小脚,处处洒下她辛勤的汗水。春耕请人犁田扦秧,夏秋请人帮忙收割,奔走之间,更辛苦了母亲那双小脚。看着母亲如此辛苦,哥哥姐姐和逐渐长大的我,开始知道心疼母亲,便积极地帮母亲干着力所能力及的农活,以求替母亲分担一些辛苦。但母亲不让我们过多扦手农活,担心误了我们的学习。为了我们的学业,她宁可自己多累一些,起五更,睡半夜,年复一年,苦夠了母亲,更苦夠了她那双受封建传统意识形成的小脚!所以,在我们的心中认为,就是这双坚强的小脚,支撐了当时一家的生计,支撐了我们姐弟的成长,支撐了我家小小的一片天。令我刻骨铭心的,是在我读初中时,母亲每周都要巅着一双小脚来学校送钱给寄宿学校的我。并不停地招呼我:“饭要吃饱,菜要买好点的,有肉片的……”我握着还留着她手温的零钱,望着她巍巅巅远去的瘦影,不禁热泪盈眶!我知道,这是她巅着一双小脚,挑着一担冬瓜步行八里(当时还没公路)进城卖的汗水钱啊!而在两年后的一九六一年大饥荒中,她被饥饿夺去了生命。

  母亲已在地下长眠了五十多年,她老人家的音容我总记得,特别是那双小脚,印象尤新。每次清明扫墓,我久久地坐在母亲坟前,心中泛起无穷的思念。风过处。坟上的草“拂拂”作响,我似乎听到了母亲的呼唤,正如有位农民诗人所写的:

  常忆当年舐犊情,

  每逢三月倍思亲;

  坟前静听风吹草,

  疑是爷娘唤儿声。

  千真万确道出了我当时的心境。我真希望,母亲那双小脚,还能从坟中迈出,走进今天的新时代,享享今天的幸福,那该多好啊!

     

本期图片:作者


征稿通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