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湘文艺】孙美堂 造访横山岭

 潇湘原创之家 2020-08-07

造访横山岭

 作者简介

        孙美堂,从教从政从文,可惜无一有所建树,现勉为君山区作协主席。

记得许市周志国九几年写过一篇文章《汽车拖来的小镇》发在当时的岳阳晚报上,写的就是横山岭的发家史。当时许市镇政府设在横山岭,于是横山岭迅速发展壮大,成为一个繁华的山区小镇。后来许市镇政府“迁都”“茅屋岭”,再后来S306省道又改了道,不再从横山岭过,于是慢慢地这个地方的经济就萎缩了,市面也日见萧条起来。这次区作协组织美丽乡村建设采风到了许市,本来是计划了三个点,镇党委委员卢先岳向我们推荐了李安富屋场,我们临时增加了一个采风组,我和龙广学、颜桑林一起来到横山岭村,进行深度的采访。

两山合并,合出来的活力

村党支部书记有事不在家,村主任杨汉兵热情地接待了我们,介绍了横山岭村的基本情况。这个村是由原来的横山村和仰山村合起来的,共21个村民小组,2360人,耕地面积7000亩,自然环境比较恶劣,没有一条好路,路边杂草杂树丛生,并不宽 的土路有时被丛伸出来的树枝拦去了一半。

两山并成一岭,都归到了横山岭的麾下,村干部审时度势,对村庄的发展作出了具体的规划。村庄整体规划的出台是很难的。他们属丘陵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伴山靠湖,相当一部分土壤为死疙瘩黄土。黄土下雨一锅糟,天晴一把刀,根本“无路”可走。根据山区的地势,自然村落稀散,有的甚至单家独户,要安装电灯和自来水管都极不方便,有时甚至为了解决一户人家的饮水问题,要多铺设大几百米输水管道。村党支部发动村组干部和党员深入群众,反复征求意见,把乡贤们请来开“诸葛亮会”,征询解决的办法。反复调查论证以后,出名了“横山村整体发展规划”,全村合为四个片区,8个小组,在这7.1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描绘出一张整体规范的蓝图。

要致富,先修路。村委会齐心协力,找指标,引项目,求乡友,请乡贤,统一规划,分步实施,分几年时间,修建了村、组水泥公路,全长达20余里,做到了村通片区、片区通组、组通屋场、屋场通户。现在公路通到了每一家每一户,彻底改变了交通环境,把一个闭塞的小山村连成了一片,把一个贫穷偏僻的小疙瘩山弯弯到外面繁华的世界。

三条资源带,带出来的潜力

横山岭村从蜿蜒天井山脉脚下向东延伸,至洞庭湖边的白浪湖,全长有七、八里,大致可以分为三个资源经济带。天井山海拔248米,峰顶有数百年古刹天井山观,几千年的中华道教文化在这里传承。悬崖峭壁上有一个仙人洞,外阔内窄,洞深处只剩一条石缝深不可测,据说可以通到四川峨眉山。传说虽不可采信,但透出一种神秘的色彩,还有天米石,半山井等一些自然景观,都流传着许多神秘的故事,引起了不少猎奇者的兴趣。

半山腰有周逸群烈士纪念陵园,高大的有纪念碑上刻有“周逸群烈士永垂不巧”的遒劲大字。陵园旁有70多块纪念周逸群烈士的诗词碑林,有著名书法家,中国楹联学会会长将有泉和顾问孙之贵将军亲笔题写的石碑。

再下来一点,就是我区在新战机试飞中壮烈牺牲的谢风良烈士的纪念园。

周逸群,贵州铜仁人,早期无产阶级革命家,贺龙入党介绍人,湘鄂赣特区特委书记,在掩护同志转移中壮烈牺牲在贾家凉亭。青山处处埋忠骨,为了纪念烈士,继承先烈遗志,君山区人民政府和贵洲铜仁县一起在这秀丽的天井山上为他设立了纪念园。

这里为第一资源带,红色旅游基地。

顺山而下,层层梯田叠翠,满垅稻花飘香。无数的山冈被开发出来,植上了脐橙,柑桔、水蜜桃、河西李子,还有好多各式各样的水果。水果成熟季节,大大小小的车辆满载新鲜水果,顺着S306省道,爬上杭瑞高速,把横山岭的香甜运送到四面八方。

这里为第二资源带,特色经济种植带。

再下到白浪湖一带,就是第三资源带,水产养殖区。

上溯到明朝时代,白浪湖边就建有108眼官窑,南京城墙的大型青砖,就是从这里烧制后入洞庭湖下长江运抵南京的。从出土的青砖上看,每块砖上都印有管甲×××、人夫×××、窑匠×××的字样,可见当时在管理上是十分严格的,产品质量也必定有严格的责任制和管理制度。

三条资源带成为横山岭村三个主要经济发展核心,通过因地制宜,因势利导的整合和发展,已凸现出强劲的优势。

四个屋场竞赛 赛出来的动力

杨主任带我们先到了李安富屋场。

李安富祖藉江西南昌,清光绪年间“富贵仁义”四兄弟迁徒到天井山下落户,牵枝发蔓,成为当地旺族。

我有幸查阅了李氏族谱。

那是厚厚的上中下三州,还是活版印刷的原始版。

地僻深山谷,紫门老树巷。

两间破茅屋,一座读书堂。

鸟下庭阶静,花飞几席香。

兄称容我拙,不是傲羲皇。

这是卷首竹园公自序诗。

族谱中族规十四条,孝父母摆在首位,其依次是友兄弟,睦宗族,择婚姻,催完纳,勤职业,崇节俭等等,每条族既后有详细的解读,并有对违犯族规的处罚条例,有行家法的,有缚中堂的,有鞭臀部的,最严格的是“择埋葬”,有损毁祖坟的则必被驱出族门。

贵、仁、义三兄弟均人丁繁衍,唯老大安富只养有一女,遂招敖姓入赘认婿为子,改敖李姓,传承李氏香火。

来到屋场休闲广场,西北两面有古色古香的影墙照壁,绘有各种诗词壁画,入口处两条石滚上安有一卷翻开的书页石雕。上书老子的“道德经”。老子即是李氏先祖李敖。广场百十来平方,一角有一株银杏,据介绍已有600余年历史。此树前被火烧过三次,只剩下树墩丈余,荫盖盈余半亩,萌发着勃勃生机。傍晚,村民们打开音箱, 村妇们翩翩起舞,其乐无尽。要不是当地村民介绍,谁能知道又敢相信这里曾是一个乱坟岗呢?

随着杨主任的脚步,我们步入房边小径,绕屋场一周,穿插于屋宇之间,每一条路都是那么整洁,屋边有竹篱环绕,路边到处点缀着各式花草,林间早有鸟雀啁啾,墙面上有各种涂鸦,有反映农耕文化的,有反映田园风光的,还有丝瓜架下掩卷读书的。

身入其境,简直不知身在何处!

这里还有一个小小的插曲,公路边有几位四、五十岁的村妇在用镰刀清除路边的杂树杂草,一位五十岁模样的大姐手背被黄蜂蜇伤,略有些肿胀。我连忙从口袋里掏出随身携带的风油精为她擦拭,她忙说:“不要紧,我们粗皮糙内的不碍事呢!”,看着略显红肿的手背,我看上去都隐隐觉得有些疼痛,何况她还皮肤皎好哩! 

难能可贵的这些建设都是村民的们自发行动,自主建造的,他们不等不靠,有钱出钱,有力出力,自己动手,奋发图强,建设好了自己美丽的家园。难怪君山区委副书记、区长李勇视察这里后,给予了极高的评价和充分的肯定。

不是尾声

采访快结束的时候,杨主任又兴致勃勃地带我们去参观了横山岭村的“最美庭院”。这是一个退休老支部书记的家,虽是土墙红瓦,但庭院洁净无比,连台阶码着的木柴,边长短一致,码得整整齐齐,井然有序。庭前是大片的果林,树上有果,林下有鸡,成群结对,林下无一根杂草。

横山岭共有四个这样的屋场,还有江家大屋场,上下夏家屋场。屋场与屋场暗暗开展竞赛,比谁建设得更好、更美。

杨主任告诉我们,他们的目标是保护青山绿水,打造金山银山,今后要在路边遍植果树,做到四季有果,月月有花,更把横山岭打造成花的海洋,果的海洋,农民的乐园,人间的天堂!

本期图片:网络

征稿说明 《潇湘原创之家》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