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棋王》王一生,“吃”和“棋”就是理想

 小飞学长 2020-08-07

69次。

好久没看到过如此美妙的文字了,作者阿城在短短的几十页中就把各种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更是通过“我”这个目击者之口把“棋呆子”王一生逐渐展现在公众眼前。

王蒙《棋王》是阿城的处女作,1984年发表于《上海文学》。小说发表后,王蒙撰文高度赞赏了这篇小说,指出这是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对人的智慧、注意力、精力和潜力的一种礼赞"

王一生,外号"棋呆子",一个象棋天才,为棋痴狂。""""是他一生中不多的追求,然而这两样追求却不过分,""只求吃饱,""只为解忧。

作家王蒙评论道,"我久没有见这样的文字、这样的文体、这样的叙述风格了""异于现时流行的各家笔墨,但又不生僻。"

在文中主人公王一生的身上,我们可以看到一个人对一件事的痴迷以及专注。对于王一生这个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有吃的就已经不错了,对于那些山珍海味啥的根本想都不去想。

在王一生看来“人要知足,顿顿饱就是福”,吃就是填饱肚子,维持生命。

而关于吃螃蟹、吃燕窝、品茶、作诗等这些精致高雅的东西都是“馋”。

余华在《活着》里写道:人是为活着本身而活着,而不是为了活着之外的任何事物所活着

不过,最让我惊呼高人的是作者在这部小说里面运用的手法实为巧妙。《棋王》的叙述中,平实里的玄奥颇为得体,大有道家之遗风

文章从反面着手,最终达到正面价值的肯定。王一生的棋道之所以能"先声有势,后发制人,遣龙治水,气贯阴阳",就在于他是把"命放在里面搏",虚怀而物归,心静而入神。

王一生如痴如醉,坚韧沉着,用自己的整个生命都贯注在千变万化的棋的世界中。连最后与王一生和棋的老者都得出了"中华棋道,毕竟不颓"的结论。

作者正是借下棋之道颂扬传统文化,道禅哲学。阿城认为文化涵盖着社会,文化制约着人类,在作品创作中也寻找到了以庄禅为代表的道家哲学。

在物质及其匮乏的年代,人们希冀在传统文化上找一点精神的慰藉。而物质及其丰富的今天, 又有多少人能跳出名利,寻找一些生命中本该拥有的精神追求呢?

稻盛和夫曾在《活法》中写道:人活着的意义,就是磨炼灵魂,使之得以更加纯粹通透

在稻盛和夫看来,人生的意义在于磨练灵魂,人来到世界上的目的就是提升心性,涵养精神,带着比降生时更高层次的灵魂离开。

人活着的意义和人生的价值就在于提升心性,磨练灵魂。

人的精神可以变得高尚也可以变得卑微,这取决于我们人生的态度,就是我们准备怎样度过自己的人生。

正如他本人所体现出来的,极度认真地过好每天,变平凡为非凡。

坚持这种人生态度,一个平凡的人就能脱胎换骨,变成一个非凡的人;劳动不仅创造经济价值,而且提升人本身的价值。不必脱离世俗。工作现场就是最好的磨砺心志是地方,工作本身就是最好的修行。

其实,如棋王王一生那样,极度的专注,聚焦于一件事,日积月累,总能到达你想要的高度。毕竟,所有信手拈来的从容,都是厚积薄发的沉淀。

一日一钱千日千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没有什么比时间更具有说服力了,因为时间无需通知我们就可以改变一切。

By/小飞

2020310日星期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