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普洱市(思茅)历史沿革

 云南静一号普洱 2020-08-07
普洱市(思茅)历史沿革

普洱市别称思茅,是云南地级市。位于云南省西南部,辖1区9县,2012年全市人口258万人,总面积45385平方公里。2007年1月21日,思茅市更名普洱市。

普洱市分别管辖思茅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市人民政府驻思茅区月光路。

普洱市有9个少数民族自治县,居住着汉、哈尼、彝、拉祜、佤、傣等14个世居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61%。普洱当地的民族传统节日有佤族木鼓节、拉祜族葫芦节、彝族火把节、傣族泼水节等。

公元前109年以前, 今普洱境为傣族古国“勐达光”(汉译“哀牢国”)属地。

公元前109年, 汉朝征服滇国及昆明、嶲等部族置益州郡, 将势力伸入“勐达光”(哀牢国)境内设不韦、嶲唐、比苏、邪龙、叶榆、云南等县(据点)划入益州郡, “勐达光”忙于应对汉朝、放弃部分属地; 今普洱境分属各地傣族土目。

公元69年,“勐达光”(哀牢国)归附汉朝, 汉朝将不韦、嶲唐、比苏、邪龙、叶榆、云南等县(据点)划予“勐达光”, 于“勐达光”故地设永昌郡; 今普洱境属永昌郡。

公元225年,蜀汉分建宁、越隽、永昌三郡地置云南郡; 今普洱境分属永昌郡(澜沧江以西部分)与云南郡(澜沧江以东部分)。

公元271年,西晋将建宁、云南、兴古、永昌四郡合置宁州; 今普洱境分属宁州永昌郡(澜沧江以西部分)与云南郡(澜沧江以东部分)。

公元316年,西晋灭亡,之后的东晋、宋(南朝)、齐(南朝)、梁(南朝)等中国内陆王朝逐步退出云南高原, 陈(南朝)代梁(南朝)后, 中国内陆王朝彻底放弃云南高原; 今普洱境分属各地傣族土目。

公元738年,“蒙舍”(巍山盆地)傣族入主洱海盆地建立“蒙舍龙”(汉译“南诏国”)政权; 公元762年,“蒙舍龙”(南诏国)在“勐掌”(保山盆地)设永昌节度、统辖澜沧江以西地区; 公元765年,“蒙舍龙”(南诏国)在“勐谷”(景东盆地)设银生节度、统辖“勐谷”及其以南地区, 今普洱境分属永昌节度(澜沧江以西部分)、银生节度(澜沧江以东部分)。

大理国前期,基本沿袭南诏国建制,今普洱市全境属大理国银生节度;大理国后期,废节度和都督等军事辖区,今普洱市全境属大理国蒙舍镇(治地在今巍山)。

公元1180年,猛谷(今景东)的傣族王子诏真率属民南下,统一澜沧江中游地区傣族“勐”(邦、国),建立联盟国家“勐泐”(汉译“景陇国”)。今普洱市北部属大理国蒙舍镇、南部属“勐泐”(景陇国)。

公元1253年,蒙古大军征服大理国后,今普洱市北部的景东、镇沅、景谷等县归入威楚万户(后改威楚路);公元1261年,元朝在澜沧江以西地区置金齿等处安抚司统辖归顺的土目,今普洱市西南部的西盟、澜沧、孟连等地土目归附;公元1288年,元朝征服元江等地,今普洱市东南部的墨江、宁洱、思茅、江城等县区归入元江路。

1950年设立宁洱专区,专署驻宁洱县。辖宁洱、思茅、六顺、车里、佛海、南峤、镇越(驻易武)、澜沧(驻募乃)、景谷(驻威远)、景东(驻锦屏)、镇沅(驻恩乐镇)、墨江(驻玖联镇)、江城(驻勐烈)、宁江(驻勐旺)、沧源(驻勐董)等15县。

1951年宁洱专区改称普洱专区;宁洱县改名普洱县。普洱专区辖15县。 1952年将沧源县划入缅宁专区。澜沧县迁驻勐朗坝。普洱专区辖14县。

1953年将车里、镇越、佛海、南峤4县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撤销六顺县,并入思茅县;撤销宁江县,将勐旺、安康2区划归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区;雅口、新营盘2区划归澜沧拉祜族自治区。1953年4月7日由澜沧县部分地区设立澜沧拉祜族自治区(驻募乃)。思茅专区辖8县、1自治区。

1954年5月18日江城县改设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驻勐烈);同年10月16日由澜沧县和澜沧拉祜族自治区各一部地区合并设置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驻孟连城子)。思茅专区辖7县、3自治区。

1955年普洱专署迁驻思茅后改称思茅专区(驻复兴镇)。江城县哈尼族彝族自治区改为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撤销澜沧县,并入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思茅专区辖6县、1自治县、2自治区。

1959年澜沧拉祜族自治区改称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县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区改称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辖6县、3自治县。

1960年撤销思茅县,并入普洱县;撤销镇沅县,并入墨江、景东、景谷3县及玉溪专区的新平县。思茅专区辖4县、3自治县。

1962年恢复镇沅县(驻按板镇)。思茅专区辖5县、3自治县。

1965年由西盟山区设立西盟佤族自治县。同年3月6日西盟佤族自治县正式成立(驻西盟)。思茅专区辖5县、4自治县。

1970年思茅专区改称思茅地区,地区驻普洱县思茅镇(原复兴镇)。辖普洱(驻宁洱镇)、景东(驻锦屏镇)、镇沅(驻按板镇下观音)、景谷(驻大街镇)、墨江(驻玖联镇)等5县及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驻勐烈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驻勐朗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驻孟连城子)、西盟佤族自治县(驻西盟镇)等4自治县。

1979年撤销墨江县,改设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思茅地区辖4县、5自治县。

2003年10月30日:撤销思茅地区,设立地级思茅市。

(1)撤销思茅地区和县级思茅市,设立地级思茅市。市人民政府驻新成立的翠云区思茅镇月光路。

(2)思茅市设立翠云区,以原县级思茅市的行政区域为翠云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思茅镇过街楼路。

(3)地级思茅市辖原思茅地区的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景东彝族自治县、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西盟佤族自治县和新设立的翠云区。

2006年1月20日,民政部正式批准思茅市乡镇行政区划调整。

2007年1月21日,同意云南省思茅市更名为云南省普洱市,普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更名为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思茅市翠云区更名为普洱市思茅区。

普洱市下辖1市辖区,9自治县。区:思茅区。自治县: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宁洱镇)、景东彝族自治县(锦屏镇)、镇沅彝族哈尼族拉祜族自治县(恩乐镇)、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威远镇)、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联珠镇)、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勐朗镇)、西盟佤族自治县(勐梭镇)、江城哈尼族彝族自治县(勐烈镇)、孟连傣族拉祜族佤族自治县(娜允镇)。

普洱市境内群山起伏,全区山地面积占98.3%。北回归线横穿普洱市中部,由于地处北回归线附近,受地形、海拔影响,垂直气候特点明显,海拔高度在376米至3306米之间,与北美洲的古巴和中国的台湾省同处一个纬度。

普洱市地区名胜古迹甚多,有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0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49项。民俗风情奇异多彩,曾诞生过一批著名人物。有不少珍合异兽和奇花异木。地方风味特产特别,旅游交通方便。

古为“普阳八景”之一的“西岭温泉”,位于县城7公里处的阳广河头。现已建成温泉室,可游泳洗澡,露天有一泉水潭,水质清澈见底。由漫湾、哀劳山杜鹃湖、无量山荒草岭、大朝山、锦屏、仙人寨等六片和安定至漫湾一线组成,该风景区因地处南北地质地理的重要分界线上,保存完好的原始生态展示出独有的自然风光,使其景观具有“神奇的自然博物馆”的美誉。景观以物种多样性、原始森林植被、珍离异兽、奇花异卉、澜沧江大型电站、水库、造型地貌为主体,以民族文化、彝族风情、人文景观为辅衬。此处风景资源特点突出,是省内少有的景观资源集中分布的风景名胜区,具有旅游观光、 科研科考、探险登山等多样价值。

凡是到景谷中外游客,都要打听地点到奇异的勐卧佛寺双塔—睹奇观。景谷傣族彝族自治县的勐卧佛寺双塔,傣语称“梅赫窝广勐”(即树包塔)、“广勐赫窝梅”(即塔包树),俗称树包塔塔包树。这勐卧佛寺双塔在威远镇大寨,是昔日的官佛寺,有山门、侧门、双塔、戒堂、大殿、僧房,双塔在大殿两侧,南北向并列。这座建筑群为明末清初。“普洱茶文化”也是普洱吸引众多游客的重要因素。普洱市地区名胜古迹甚多,“天壁晓霞”、“回龙夕照”、“仙洞春云”、“龙潭秋月”、“东岭兰萼”、“西岭温泉”、“城畔荷风”、“茶庵鸟道”所构建的“普阳八景”及哈尼族、彝族民俗风情都让人流连忘返。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